正文 第41章 巴蜀參軍奇緣 (1)(1 / 3)

唐玄宗天寶年間(742-755)的一個三月天,常州春光明媚,刺史府到處張燈結彩,門外來客排成長龍。他們是來為"神童"送行的。鄭刺史的兒子15歲考上舉人,即將上京考進士,這是刺史府亙古未見的喜事,全城的官員、豪紳,哪有不借機來捧場的。

鄭刺史祖籍巴蜀三台縣人,與薛濤的丈夫鄭綱同宗。他考取進士後官封常州刺史,帶著妻子、兒子去了常州。兒子少年成才,夫妻怎不高興。鄭刺史的兒子鄭生,戲曲上取名鄭元洪。鄭生在眾星捧月中,飄飄然不知天高地厚,臨行時他對父親說:"此次上京考試十拿九隱,定會狀元及第歸來!"他華冠錦服,帶著父親給他的幾萬兩銀票和書童趾高氣揚地上路。他們沿運河北上,途中觀山望景,一月餘後才到達長安。

鄭生抵達長安以後,住進布政胡同。布政胡同住的都是商賈、豪紳,曆代煙花柳巷都會向這些人靠近。布政胡同附近有不少怡紅院、萬花樓。鄭生在家時父母管教嚴厲,從來不知道世上還有這些好玩的地方。一天,鄭生去平康東門的西南角訪友,轉過一條街忽聽一小宅院內傳出:玉作騷頭金步搖,高張苦調響連宵。欲知寫盡相思夢,渡水行雲不用橋。

那琵琶聲叫人心動,鄭生信步進院,穿過走廊,沿琵琶聲走去,近前他見一位婀娜多姿的姑娘,坐在桌前手彈琵琶。鄭生將目光凝固在姑娘身上,站著不動。書童上前拉他的衣服叫他離開,他卻故意將馬鞭拋在地上,引來姑娘的注意。姑娘抬起頭來見鄭生一表人才,穿戴華貴,脈脈傳情。鄭生全身像觸電似的,兩人一見鍾情。書童怕惹出事來,再次輕輕拉了一下鄭生的衣袖,鄭生這才回過神來,將頭轉向書童,姑娘低下頭繼續彈奏。鄭生隻得戀戀離去。

鄭生見到朋友以後,一開口就問:"張兄,街角處那宅子裏住的誰?"

"鄭兄為何問及這事?"張生不解地問。

"我路過那裏,聽到裏麵的琵琶聲很動人。"鄭生不假思索地回答。

"過去住的崔尚書,但很久沒見過他了。聽說不久前來了一個彈琵琶的長安名伶,名叫李娃,她和姥姥、丫鬟三人借住在裏麵,因此常有琵琶聲傳出。"張生解釋說。

"我聽她琵琶聲抑鬱,她是否為情所困?"鄭生刨根就底地問。

"聽說她的眼光很高,上萬兩聘禮也不能打動她的芳心。"張生說。

鄭生歎口氣說:"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實難求,為了得到愛,一萬兩銀子算得了什麼!"

第二天下午,鄭生穿得特別華貴,乘著他那匹大紅馬去李宅。書童上前敲門後,一個丫鬟出來問:"公子何事?"

書童說:"我家公子特來拜訪你家小姐,請通報一聲。"

丫鬟回到院內高聲叫道:"小姐,昨天那位公子造訪!"

"請他稍等片刻!"李娃在裏麵回答。

鄭生聽到叫他等待,心裏的一塊石頭落了地,他來前最怕吃閉門羹。

姑娘認真打扮一番以後,對丫鬟說:"你去請他進來吧!"

丫鬟帶鄭生進入院內,在廊坊碰上一個老太太,其穿戴十分闊氣。鄭生以為她是小姐的奶奶,上前施禮道:"奶奶萬福!"接著他環顧一眼廊坊四周的小房說:"我乃上京赴考的舉子,姥姥院子如此寬大,能否租借一兩間,供我暫住。"

老太太於是說:"沒問題,助人報考功名是老太婆我的一貫願望,過去不少富家公子在京待考也在這裏住過。你若考上狀元也是我的榮幸。"老太太笑著說。老太婆邊說邊將鄭生領進客廳。然後又轉向丫鬟說:"快去叫小姐出來接見客人!"

鄭生向小姐閨房張望,不一會小姐一身珠光寶氣,婷婷嫋嫋由遠而來,論風流如水晶盤內走明珠,論姿態似紅杏枝頭籠曉日,比初見時更加可愛迷人。鄭生見她到來,忙起身施禮。小姐雙手半抱拳放於右側回禮,並故作嬌媚,一言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