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220-265)益州城邊的一套茅宅的西頭,一個瘦骨伶仃的老人在馬廄裏給馬添加草料。他的臉上和手上青筋暴暴,肌肉緊貼在骨頭上,眼睛深陷,胡須把嘴巴、牙齒遮蔽得嚴嚴實實。他全身衣裳襤褸,寒冷的冬天仍赤著腳在馬廄裏走來走去。
少頃,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走近馬廄,他那黑紅的臉上嵌入一雙白多黑少的小眼睛,鷹嘴鼻下露出一些不太濃黑的胡子,穿著一套師爺服。走起路來兩目直視前方。老遠他就向著那喂養馬的老人高聲叫道:"你這老東西,現在才來喂馬,你安心把馬餓死!"
"老爺,我不敢有一點懈怠,這已經是第二次上草料了。"老人回答說。
"啪!"中年男子的一記耳光,打得老人幾個趔趄。"你還敢強辯,你沒看見馬已經餓瘦了嗎!"
這個說話的中年人姓薑,河南許田人氏,連自己的正式名字都未取,就被黃巾軍帶走,黃巾軍被滅後,一個漢軍首領收留了他,並教他讀書識字,長大以後,這個首領就讓他在家當記賬員,做些文秘工作。因此,人們叫他"薑太師"。這人脾氣特別古怪、暴躁,對仆人十分殘暴。那位老者也是跟黃巾軍逃難的農民,黃巾軍被消滅以後,那老者輾轉到了薑太師身邊養馬。
薑太師的叫罵聲引來一位中年婦女。長長的臉,嘴唇微微張開,她緩緩走來,注視著薑太師。稍許才低聲說道:"官人,他那麼大的年紀了,你對他也應該尊重一些,有什麼要求你就不能好好給他講嗎?何必大呼小叫地斥責他呢!"她看到薑太師還是氣鼓鼓的,又說:"你回屋去,這裏我來安排。"
這位中年婦女是薑太師的妻子,為人善良、厚道、有同情心。薑太師走了以後,她將馬夫拉到馬廄外的一條長凳上坐下。溫柔地說:"老人家,他的脾氣不好,你要多擔待一些。"
老者流著淚說:"夫人,我老了,不中用了,你就勸勸太師,放我回老家吧!"
"你想回老家?你家裏還有人嗎?"夫人關心地問。
"我出來二十多年了,沒錢、沒文化。家裏還有沒有人,我也不知道。"馬夫淒涼地說。
"那你還回去幹什麼呢?你在這裏雖然辛苦一點,但衣食不愁。有病有痛,我不會不管你。"夫人關心地說。
老人又歎口氣說:"如能找到我那失去的兒子就好了!"老人說這話時老淚一滴滴掉在手臂上。
夫人看著老人那孤苦伶仃的樣子,又同情地問:"老人家是哪裏人?你在家時叫什麼名字?排行第幾?有些什麼親屬?你將這些情況告訴我,我想法幫你打聽。"
老人將家庭情況一一告訴夫人。夫人聽後歎口氣說:"亂世把老百姓害得太慘了,你放心,我盡力幫你打聽,隻要你家有人在,我一定說服老爺,讓你回鄉。"
冬天的夜既漫長又寒冷,薑太師和夫人一時難以入睡,就坐在床上聊天。夫人說起那養馬的仆人也是許田人士時,薑太師立即問道:"他家裏還有什麼人?"
夫人把馬夫說的話一一講給薑太師聽。薑太師聽後大吃一驚。他覺得馬夫所說和他小時的家裏情況十分相似。但轉念一想,這個老頭怎麼可能是他的父親呢?於是他對妻子說:"許田姓薑的不止一個村,我不認識他。"
夫人說:"你不是曾說,你的父親也是隨黃巾軍出走的嗎?"
薑太師說:"二十多年前我們村裏許多人都隨黃巾軍走了,我父親也是那時走的,不知現在他在哪裏。馬夫說的情況雖和我家的情況相似,但是我不能盲目去認一個馬夫做父親招人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