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劉備的啼笑因緣 (2)(3 / 3)

掛帥的將軍一想:"清官難斷家務事,我何苦為了孫家的家事去冒殺頭的危險呢!"於是他命令將士讓開一條道,讓劉備帶著公主和全部人馬返回荊州。

劉備的人馬過去不久,周瑜親自帶兵趕來,企圖奪回公主,殺死劉備。

孫夫人殺近周瑜麵前痛罵道:"周瑜,你這逆賊,竟敢背著國母來追殺我們,難道你想背叛吳侯不成!......"

周瑜再三解釋,孫夫人不僅不聽,而且橫刀立馬站在路當中威脅著說:"你要想過,除非從我的身上踏過去。"

正在這危急時刻,孔明趕來。諸葛亮將劉備和孫夫人迎上船去,故意引誘周瑜沿江追趕他們。船行不久,他領著孫夫人和劉備上岸,沿陸路行軍。周瑜不知是計,繼續追趕。

周瑜進入諸葛亮的埋伏圈以後,忽聽一聲炮響,四麵兵馬殺來,周瑜的兵士被團團包圍,左衝右殺,死傷不計其數。幸得眾將拚命保護,周瑜才衝出重圍。在四麵楚歌聲中,周瑜羞愧地昏倒在地。

建安十九年(214)劉備攻下巴蜀,巴蜀郡守劉璋歸降劉備。劉備在成都大賞三軍將士。除關羽、張飛、糜竺兄弟和簡雍、孫乾等老戰友以外,已歸順劉備的劉璋、吳懿、費觀等原漢獻帝部下,也受到封賞。巴郡太守劉璋的哥哥劉瑁娶吳懿的妹妹為妻,費觀是劉璋的女婿,吳、劉、費三家本是裙帶關係。劉璋入蜀後劉瑁死了,吳懿的妹妹在家寡居。吳懿、劉璋、費觀三人商議讓吳懿的妹妹轉嫁劉備,結成新的裙帶關係網。

劉備處事一向膽小缺乏主見,他又去問諸葛亮。諸葛亮說:"主公正是用人之際,你若能與吳懿的妹妹結婚,不僅能得到一個文武雙全的美女,而且還能加強你與劉、吳、費三家的關係。為了成就大業,你何必拘泥於陳規陋習呢!"諸葛亮一席話,使劉備下定決心娶吳懿的妹妹為妻。因而吳懿的妹妹就成了劉備的第四個老婆,人稱吳夫人。

在吳夫人陪伴劉備的幾年中,劉備得到諸葛亮的輔佐,事業比較順利。221年,魏、蜀、吳三國鼎立的中國局麵正式形成。由於蜀國和吳國時友時敵,孫夫人在丈夫和哥哥的情感之間很難和藹共處,因而她要求和劉備脫離夫妻關係,回到吳國。

孫夫人走後,劉備封吳夫人為穆後。公元223年劉備死,劉禪接位,封穆後為皇太後。

甘夫人死後,劉備一直惦念著她,公元222年,他在死前追諡甘夫人為皇思夫人,下詔將甘夫人的靈柩遷回巴蜀。靈柩尚未運回成都,劉備卻因病不治而逝。劉備死後諸葛亮上言說:"皇思夫人平昔所為所行,端修慈仁,善美謹慎於修養身心,已故先帝當初在上扶掌,妃嬪配合,哺育陛下,誰知天命不永。先帝在時,誠信德義廣垂恩典,故念皇思夫人的靈柩獨在遠地飄搖,特地派遣使者前往奉迎。正逢先帝病逝,如今皇思夫人的靈柩迎到,又有先帝棺槨在路,陵墓將要建成,安葬已有定期,臣因此與太常臣賴恭等商議。

《禮記》中說:'樹立愛的風氣,要從親人開始,教育民眾行孝道;樹立敬的風氣,要從對長者開始,教育民眾順從長幼之道。'不忘自己的親人,明白自己之所出。《春秋》中的道理,母以子貴。往昔漢高祖皇帝尊太上昭靈夫人為昭靈皇後,孝和皇帝改葬其母梁貴人,上尊號為恭懷皇後。孝湣皇帝也改葬其母為王夫人。上尊號為靈懷皇後。如今皇思夫人也應有尊號,以此告慰先帝在九泉之思念。臣於是與賴恭等人考查諡法,應諡為昭烈皇後。《詩經》道'生則異室,死則同穴'。因此昭烈皇後應與先帝合葬。臣請求讓太尉祭告宗廟,公布於天下,安排禮儀另行啟奏......"因此,現在成都武侯祠內的漢昭烈帝墓為劉備與甘夫人的合葬墓。其側還有其媳張皇後的靈柩。

(史料主要來自《三國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