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296天親子遊戲好處多——和寶寶多做親子遊戲
孩子的成長隻有一次,每天短短的互動,不僅有助於孩子的發展,父母也可從中觀察孩子的成長曆程。
創意很重要
進行親子互動前,建議父母先學習一些必要的知識及方法,讓活動的效能更加的發揮作用,包括語言、視覺的發展、大小肌肉的發育,以及各年齡的發展進程等,設計親子互動模式之前,都應先考量及學習相關知識之後,再加以運用於整個過程。
另外,針對寶寶不同的特質、年齡、能力去設計互動的方式,是否可以引起他的興趣,都是應該要衡量的要素。
遊戲設計也可以未來將會學習、使用的知識或是技能為主,但要注意整個遊戲的難易度、適齡性、實用性等。舉例來說,3歲以下的小朋友並不懂圖畫書中的內容,但是爸爸媽媽可以利用書中的圖片、遊戲等的說明,進一步培養他的視力、色彩的辨別等的能力。當寶寶己經達到現階段的目標時,家長可適度的調整遊戲的難度,讓他的能力可以更往前邁進。
適時的加入創意元素,是親子互動裏相當重要的一環。遊戲的過程中,當寶寶表現預期外的行為,不妨鼓勵寶寶發揮創意、潛力,加入新的創意方式,跟寶寶一起創造新的遊戲方式,或是讓遊戲的方式更加的完美等,不要限製寶寶創意及想象的空間。
沙灘遊戲
讓寶寶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堆沙子、灌水,一起堆砌不同形狀的沙堆,或將小腳丫伸進淺水處拍打浪花等,讓他們盡情地打鬧嬉戲,不要因為怕把衣服弄髒而限製寶寶,也不要怕小朋友會互相打鬧而緊緊地看著他們,或不讓他們一起玩。
在遊戲過程中,父母應不斷教自己的寶寶如何與別的小朋友合作,如堆砌沙堆的時候,讓大家一起“搬運”沙子,不能和小朋友搶東西,也不能搞破環等。天氣很炙熱時需要帶一把太陽傘,以免曬傷寶寶。注意不要讓寶寶將沙子揉進嘴和眼睛裏。
全家人一起跳
晚飯後一個小時左右,放一首節奏鮮明的音樂,父母和寶寶一起在地板上跟著歌曲跳起來。
剛開始,媽媽給寶寶做示範,爸爸扶著寶寶的雙腋模仿著媽媽的動作,然後父母蹲下身子各自拉著寶寶的一隻小手,扶著寶寶在地板上隨著音樂的節拍“跳啊跳”,並一邊配合快樂的表情鼓勵寶寶:“哇,我們寶寶會跳舞了!”看到父母愉快的表情,寶寶會使勁地“跳”,以博得父母更多的歡笑和讚揚。
父母還可以和寶寶一起跳起來,全家人組成一個小小跳舞圈,在地板上轉來轉去。對於白天上班的父母,這個晚飯後的遊戲是與寶寶快樂相處的好機會,可增進親情傳遞。
第297~298天寶寶感覺到了嗎——寶寶的感官訓練
10個月的寶寶已經懂得常見人及物的名稱,會用眼注視所說的人或物。能準確地觀察大人們的行為。對大人訓斥或讚揚,有委曲或興奮的不同表情。繼續聽音樂和兒歌。
寶寶聽覺能力培養
這個時期,寶寶的聽覺特點是能叫‘‘媽媽”而且是有所指的叫聲;被問‘‘爸爸或媽媽在哪兒?”能轉頭找;在活動中,如果爸媽說‘‘不行”後,寶寶能把活動停下來,這表明他能懂字義,而不僅是音;會表演一個動作,當爸爸媽媽說“歡迎”時,他會拍手;說“再見”時,他會揮手。
聽音樂認圖
經常在播放音樂同時給寶寶看圖片或者錄像,會形成條件反射,使寶寶從音樂的節奏中結合圖的場麵對音樂有深刻的印象,也使寶寶逐漸理解音樂的內涵。
敲節拍
媽媽可以給寶寶一根小棍,這時寶寶就會開心地到處敲。媽媽再放音樂,並按節奏拍拍手,看寶寶是否會拿小棍跟著敲擊。經過多次鼓勵逐漸跟上節拍,培養寶寶的聽覺與音樂節奏感。
寶寶觸覺能力培養
寶寶成長10個月以後,能熟練地用拇指和示指的指端捏住類似小丸的小物品,這是一種高難度的動作,它標誌著大腦的發展水平,還要多加以培養與訓練,力求做到精確完美。這時,爸爸媽媽應該根據寶寶的觸覺特點,繼續訓練他的觸覺能力。
識別溫度
爸爸媽媽可以在開飯時,讓寶寶感覺不同的溫度比如粥或麵條往往會很燙,就告訴寶寶”燙”,如果寶寶不懂還要伸手,這時爸爸媽媽可以拿著寶寶的手,讓他伸出示指輕輕地摸一下碗馬上拿開說“燙”,這下寶寶就知道什麼是“燙”了,以後聽說“燙”寶寶就不敢摸了。
大碗和大勺
首先讓寶寶認識勺子的兩麵。寶寶經過多次自己試,知道用凹麵才能把東西舀起來。
寶寶視覺能力培養
10個月的寶寶,視覺能力發育己有很大變化。爸爸媽媽應根據這個階段寶寶視覺發育的特點,來激發寶寶的視覺發育。
指圖問答
媽媽將寶寶帶到動物園或給一本動物畫書,從觀察中說出各種動物的特點。如大象的鼻子長、小白兔的耳朵長、洋娃娃的眼睛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