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2 / 2)

(2)開展心理谘詢,重視心理谘詢教師的培養

學校應設立心理谘詢室、心理谘詢熱線電話、心理谘詢信箱,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使個別學生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療,不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心理谘詢是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特定形式,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麵。在現階段,部分學校暫時還難以配置專職的心理谘詢教師。為此,由校長、書記、主任、團委書記、大隊輔導員做心理谘詢教師不失為一種好方法。每個學校至少應配1到2名心理谘詢教師,有的放矢、長期跟蹤地進行心理谘詢工作。這些教師應當對心理谘詢工作有熱情,而且自身心理健康,並受過一定的專門培訓。並且,要舍得投資用於心理谘詢教師的培訓。培訓應課程化,要學習心理谘詢理論與技巧、心理輔導概論、心理衛生學、心理測量學、發展心理學等專門課程。

(3)通過各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的許多課程都包含著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教師應積極深入地挖掘,對學生實施自覺地、有意地影響,達到潤物細無聲之效。比如,曆史課中英雄人物的堅強意誌和英雄事跡、語文課文中人物心理的描寫等都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積極的影響。

心理健康教育和學校教育、教學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促進的、互為製約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整體教學工作中的一部分,教師要轉變觀念,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改變以往隻看成績不看能力的測驗評價方法。在教學中多給學生愛和尊重,多表揚、多鼓勵、少批評,創造和諧的教學環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隻有這樣,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內驅力才能激發。

(4)利用體育手段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實驗表明,經常參加中等運動量的體育鍛煉的中學生在軀體、人際關係、抑鬱、焦慮、敵對等方麵的健康水平顯著高於常人。體育鍛煉改善心理環境,增進心理健康,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學校應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

(5)以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為先導

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依靠科研,必須在正確的理論指導下進行,才能避免走彎路或低層次的重複。因此,學校必須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研究工作。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研究是一種膚淺的短視行為。

改革師範教育課程設置,使未來的中學教師承擔起維護和提高學生心理健康的任務。目前,師範教育所開設的課時不多的心理學課程,學生主要學習普通心理和教育心理方麵的理論,著眼點是幫助師範生去教好書,而不在於如何應對不斷變化的社會和塑造健全的人格。現代師範教育應有足夠的關於教師心理素質培養的課程,塑造人格健全的跨世紀新型教師。畢業後承擔維護和提高學生心理健康的任務,使其逐漸成為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職化的主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