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實施心理素質教育是時代的需要(1 / 1)

當前,學生在人際關係、學習、就業等方麵的心理問題已經十分集中和突出,不論是時代發展、素質教育、人才培養還是德育工作的需要,都要求必須加強實施心理素質教育,應鼓勵教師學習相關知識、建立專門的教育機構、開展科學研究、豐富教育內容、發動社會各方力量以全麵推動實施心理素質教育。

時代發展的需要

改革開放的形勢下,尤其是在上個世紀9O年代以來,我們的社會迎來了“三高”浪潮:高科技、高效率、高競爭。高科技要求人們有較高的智力發展水平,重視身心潛能的開發;高效率要求人們學習、辦事有高速度和快節奏,也就是要求人們樹立時間觀念、效率觀念,盡量防止身心的疲勞倦怠和注意力的渙散;高科技與高效率必然帶來高競爭,高競爭則要求人們具有耐挫力,也就是要有正常的心態,能正確麵對競爭中的挫折與失敗,防止消沉、頹廢、沮喪、偏激的心態出現。

素質教育的核心

素質教育就是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麵的素質全麵發展。《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全麵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大學生的素質發展有多方麵的內容,心理素質不僅是其中重要的組成成分,而且對其他的素質發展有很大的製約作用。有測驗表明:一部分學生的學業成績低是由於心理素質造成的。此外,大學生心理狀態是否正常、健康,往往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態度和對前途的看法,是關係到他們能否健康成長的重要問題。由此可見,心理素質教育在素質教育中處於核心地位。

人才培養的要求

21世紀跨入知識經濟時代,人才競爭更加激烈,對人才的要求也不僅限於“知識”的多寡。敢於冒險、善於競爭、善於合作、富於創造是21世紀對人才規格的基本要求,而這些品質無一不是與良好的心理素質密切相關。高等教育培養的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不僅要幫助大學生構建合理的科學文化知識結構,還要讓他們學會如何適應未來的社會環境。因此,實施心理素質教育不僅是大學生成長的需要,還是未來人才培養的需要。

德育工作的補充

心理素質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延伸和補充。德育工作作為教育工作中“樹人”的重要手段,曆來受到人們的重視,而心理教育長期以來卻一直被忽視。事實上,心理教育與德育的關係十分密切,是新形勢下德育工作的延伸和補充,因為通過心理素質教育有助於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並可針對其特點“有的放矢”地開展德育工作,從而有效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同時,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優良的道德品質和高尚的思想覺悟得以形成的沃土,而良好的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又會促進心理品質的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