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癬瘡、皮膚頑癬、浸淫作癢。
【注意】藥性甚烈,不可誤塗於好皮肉上。
槿皮酒
【來源】《外科證治全書》。
【材料】白槿皮、天南星、檳榔各30克,木鱉子、樟腦各15克,斑蝥30個,蟾酥9克,白酒500毫升。
【做法】將以上藥味粉碎為粗粉,用白酒浸泡即得。
【用法】外用。塗擦患處。
【功效】攻毒、止癢。
【適用】皮癬。
【注意】本方中斑蝥有毒,若塗擦過程中,皮膚出現紅腫、起皰等症狀,應立即停用本品。
蛇床子藥酒
【來源】《皮膚病方劑藥物手冊》。
【材料】蛇床子60克,75%的乙醇350毫升。
【做法】將上藥浸泡75%乙醇350毫升中,5~7日後過濾去渣。
【用法】外塗患處,1日3次,7日為1個療程。
【功效】止癢。
【適用】皮膚瘙癢。
枳殼浸酒
【來源】《聖濟總錄》。
【材料】枳殼90克,秦艽、獨活、肉蓯蓉各120克,丹參、蕨蓼各150克,鬆葉1000克,白酒1000毫升。
【做法】將上7味藥切碎,裝入紗布袋裏,與白酒同入容器中,密封浸泡7日即成。
【用法】每日早、午、晚和臨睡前各服1次,每次15~20毫升,漸可加至30毫升。
【功效】祛風濕、止癢。
【適用】皮膚瘙癢或有蟲爬感、蕁麻疹。
【注意】婦女禁用。
複方蛇床子酒
【來源】《山西藥品製劑手冊》。
【材料】蛇床子、苦參各248克,明礬、防風、白鮮皮各124克,白酒4000毫升。
【做法】將以上藥味粉碎為粗粉,加白酒4000毫升,密封浸泡,每日攪拌1次,浸泡7日後,改為每周攪拌1次,30日後取上清液,再將殘渣壓榨,壓出液與上清液合並,靜置後過濾,即得本品。
【用法】外用。每日2~3次。
【功效】祛濕止癢。
【適用】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慢性濕疹、扁平疣、汗皰疹。
【注意】密封,置於陰涼幹燥處。
苦參酒
【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材料】苦參30克,百部、菊花、鳳眼草各9克,樟腦12克,高度燒酒500毫升。
【做法】除樟腦外,上藥粉碎成粗粉,紗布袋裝,燒酒浸泡。7日後去藥袋,加樟腦溶化後備用。
【用法】外用。用棉簽蘸藥酒塗擦患處,每日1~2次。
【功效】清熱燥濕、疏風止癢、殺蟲。
【適用】脂溢性皮炎、皮膚瘙癢症、單純糠疹、玫瑰糠疹等。
瑞竹白花蛇酒
【來源】《瑞竹堂經驗方》。
【材料】白花蛇1條,糯米3000克,酒曲適量。
【做法】將白花蛇加水煮燉1小時,再將糯米加水煮成稀米飯,然後與白花蛇連肉帶湯混合,待溫度降至30度左右時,拌入酒曲調勻,入瓷甕中,密封甕口。21日酒熟,啟封,壓去酒渣,濾取酒液,瓶裝備用。
【用法】每日2次,每次50毫升,口服。
【功效】祛風活血、通絡定驚。
【適用】瘙癢頑癬。
骨碎補雄黃酒
【來源】《中國民間療法》。
【材料】骨碎補16克,雄黃6克,大蒜1頭,白酒、米醋各32毫升。
【做法】先將骨碎補去除雜質,用涼開水快速淘洗,濾去水液,曬幹研末;雄黃研末;大蒜去皮,搗爛如泥。前3味同裝紗布袋中,紮緊袋口,置玻璃瓶內,注入白酒、米醋浸泡,密封瓶口,每日搖晃3~5次,5日後即可使用。
【用法】用棉簽蘸藥酒搽塗患處,每日1次或2次。
【功效】解毒殺蟲。
【適用】牛皮癬。
【注意】本藥酒隻供外用,嚴禁內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