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豐收的季節(四)(2 / 3)

然後再用木頭釘出一個個一端寬兩米二,一端寬一米五,長一米五的木架,中間隔十公分釘上一根樹枝,將這個木架寬的一端卡在大木箱的箱口,窄的部分放入木箱裏。就這樣,一個簡陋的脫粒工具就製成了。

然後再用葛藤編製大籮筐,讓奴隸們可以快速的運送糧食。

這個木架可以讓奴隸們把稷或者粟的穗快速的摔打在木箱裏,周圍的獸皮則可以盡量的避免糧食顆粒飛濺出去,雖然還是需要奴隸們出力,但是比起之前一個個慢慢的剝穗好多了。

而且現在城門外平整出來的廣場也派上了大用場,脫粒的糧食可以在這裏曬幹,奴隸們將剛從一個個木箱裏運回來的糧食給攤開曬在廣場上,並把夾雜在糧食中的秸稈、雜草等物除去。

我看著曬在廣場上的糧食,覺得還應該做點什麼。對了,這廣場全是泥土地麵,到時候歸攏到一起的糧食裏麵,豈不是也混雜了很多的泥土?而且還有很多的草葉混合在裏麵,那還怎麼吃啊?於是我又帶著陶工他們開始用木條製作篩子,將木條在火上烘烤彎成圓圈,然後再在上麵縱橫釘上細小的木條,留出一個個細小的孔,篩子就勉強可以用了。這可以把細小的草葉全部給過濾掉。

然後用樹枝、藤條編織簸箕,糧食顆粒較大,泥土在抖動間基本都沉到簸箕底部了,傾斜著將糧食倒出,幾次輪換後,基本上就沒有泥土了。

於是,現在部落裏形成了一個比較明確的分工:一部分奴隸在田地裏收割莊稼,脫粒,一部分奴隸在快速的用藤筐將糧食運送回廣場,一部分奴隸和平民在將糧食攤開在廣場上曝曬,一些平民在用篩子給糧食去除雜枝、碎葉,剩下的一些平民則在用簸箕去除糧食中夾雜的泥土,基本清理幹淨的糧食攤在獸皮上曬幹,然後裝在陶缸裏,運回山穀裏儲藏。

現在我部落裏的奴隸,基本上不怎麼看管了,也就是劉仁和錢大帶著兩百人在周圍巡邏。事實上,現在你讓那些奴隸走,他們還不見得願意。因為在我這裏,我一直囑咐平民們,不要任意打罵奴隸,並給予他們足夠的食物。這些奴隸,雖然叫做“奴隸”,卻跟雇傭工差不多,不過是沒有工錢而已,厄,我現在還沒有給他們流通貨幣!給工錢他們也沒地兒花,嗬嗬。

這些奴隸也就是沒有地位,何況現在根本不用講究人權,他們自己也不在乎,隻要他們不逃跑,認真幹活,就沒有生命的威脅,並且可以做到衣食無憂,這比他們在原來的部落裏好得多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又怎麼會跑呢?

前前後後差不多忙碌的半個月,這個秋收才結束。這次秋收還真是大豐收,我之前準備的一千個,每個可以裝三百斤糧食的陶缸,根本不夠,最後沒有辦法,隻好用條石建成一個糧倉,周圍鋪上獸皮,再把多餘的糧食給裝進去。

這次收獲的糧食已經遠遠超過了之前三老的估計,上次收獲的麥子就有十萬斤左右,而這次收獲的稷、粟等已經超過了五十萬斤,今年的糧食產量,達到了差不多七十萬斤。整個部落洋溢著巨大的歡樂,看看平民和奴隸們的笑臉就知道了。

秋收結束後,巨大的人力資源開始閑置下來,這個時候我才有時間來考慮山穀內的建設。既然是城,那就得有城的樣子,之前就修建了一個城牆,看起來挺唬人,其實裏麵根本沒有來得及建設,現在這兩萬多奴隸,讓他們來建造一個小城,應該問題不大。

戰士們也該出去活動活動了,不過,得等到山穀裏一切安排妥當了之後,我還是不放心讓他們自己去攻擊那個一萬多人的大部落的,人家那麼多人,久經戰火錘煉,也不是吃素的。而且現在部落裏還有這麼多事情要忙,他們重新成立的部隊也需要訓練,戰鬥力還有待提高,因此,在這段時間,我除了主要忙著山穀的建設外,傳授了他們一份簡單的提縱術,這是初級的輕功身法,有了這個,士兵們將能更好的和坐騎配合。黃飛虎也給他重新裝備了一對重達百斤的大銅錘,我傳了他一招“錘定江山”,砸掃格擋,充滿著一往無前的氣勢。現在沒有多餘的功夫,隻能讓他們自己去訓練了。

將山穀以城門往裏的大道為縱軸,以這個葫蘆型山穀的中部較窄的地方為橫軸,將這個山穀小城劃分為較大的四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