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子·雜篇·庚桑楚第二十三》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壘之山。其臣之畫
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遠之。擁腫之與居,鞅掌之為使。居三
年,畏壘大壤。畏壘之民相與言曰:“庚桑子之始來,吾灑然異之。
今吾日計之而不足,歲計之而有餘。庶幾其聖人乎!子胡不相與屍而
祝之,社而稷之乎?”庚桑子聞之,南麵而不釋然。弟子異之。庚桑
子曰:“弟子何異於予?夫春氣發而百草生,正得秋而萬寶成。夫春
與秋,豈無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吾聞至人,屍居環堵之室,而百
姓猖狂,不知所如往。今以畏壘之細民,而竊竊焉欲俎豆予於賢人之
間,我其杓之人邪?吾是以不釋於老聃之言。”弟子曰:“不然。夫
尋常之溝,巨魚無所還其體,而鯢鰍為之製;步仞之丘陵,巨獸無所
隱其軀,而孽狐為之祥。且夫尊賢授能,先善與利,自古堯、舜以然
,而況畏壘之民乎!夫子亦聽矣!”庚桑子曰:“小子來!夫函車之
獸,介而離山,則不免於網罟之患;吞舟之魚,蕩而失水,則蟻能苦
之。故鳥獸不厭高,魚鱉不厭深。夫全其形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厭
深眇而已矣!且夫二子者,又何足以稱揚哉!是其於辯也,將妄鑿垣
牆而殖蓬蒿也,簡發而櫛,數米而炊,竊竊乎又何足以濟世哉!舉賢
則民相軋,任知則民相盜。之數物者,不足以厚民。民之於利甚勤,
子有殺父,臣有殺君;正晝為盜,日中穴囗(左“阝”右“不”音p
ei2)。吾語女:大亂之本,必生於堯、舜之間,其末存乎千世之
後。千世之後,其必有人與人相食者也。”
南榮囗(“趄”字以“朱”代“且”音chu2)蹴然正坐曰:“
若囗(“趄”字以“朱”代“且”)之年者已長矣,將惡乎托業以及
此言邪?”庚桑子曰:“全汝形,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營。若此三
年,則可以及此言矣!”南榮囗(“趄”字以“朱”代“且”)曰:
“目之與形,吾不知其異也,而盲者不能自見;耳之與形,吾不知其
異也,而聾者不能自聞;心之與形,吾不知其異也,而狂者不能自得
。形之與形亦辟矣,而物或間之邪?欲相求而不能相得。今謂囗(“
趄”字以“朱”代“且”)曰:‘全汝形,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營
。’囗(“趄”字以“朱”代“且”)勉聞道達耳矣!”庚桑子曰:
“辭盡矣,奔蜂不能化藿囗(左“蟲”右“蜀”音zhu2),越雞
不能伏鵠卵,魯雞固能矣!雞之與雞,其德非不同也。有能與不能者
,其才固有巨小也。今吾才小,小足以化子。子胡不南見老子!”南
榮囗贏糧,七日七夜至老子之所。老子曰:“子自楚之所來乎?”南
榮囗曰:“唯。”老子曰:“子何與人偕來之眾也?”南榮囗懼然顧
其後。老子曰:“子不知吾所謂乎?”南榮囗俯而慚,仰而歎,曰:
“今者吾忘吾答,因失吾問。”老子曰:“何謂也?”南榮囗曰:“
不知乎人謂我朱愚,知乎反愁我軀;不仁則害人,仁則反愁我身;不
義則傷彼,義則反愁我己。我安逃此而可?此三言者,囗(“趄”字
以“朱”代“且”)之所患也。願因楚而問之。”老子曰:“向吾見
若眉睫之間,吾因以得汝矣。今汝又言而信之。若規規然若喪父母,
揭竿而求諸海也。女亡人哉!惘惘乎,汝欲反汝情性而無由入,可憐
哉!”南榮囗請入就舍,召其所好,去其所惡。十日自愁,複見老子
。老子曰:“汝自灑濯,孰哉鬱鬱乎!然而其中津津乎猶有惡也。夫
外囗(“鸌”字以“革”代“鳥”音hu4)者不可繁而捉,將內囗
(“楗”字以“扌”代“木”音jian4);內hu4者不可繆而
捉,將外jian4;外內hu4者,道德不能持,而況放道而行者
乎!”南榮囗曰:“裏人有病,裏人問之,病者能言其病,然其病病
者猶未病也。若囗(“趄”字以“朱”代“且”)之聞大道,譬猶飲
藥以加病也。囗(“趄”字以“朱”代“且”)願聞衛生之經而已矣
。”老子曰:“衛生之經,能抱一乎!能勿失乎!能無卜筮而知吉凶
乎!能止乎!能已乎!能舍諸人而求諸己乎!能囗(“修”字以“羽
”代“彡”音xiao1)然乎!能侗然乎!能兒子乎!兒子終日嗥
而嗌不嗄,和之至也;終日握而手不囗(“倪”字以“扌”代“亻”
音nie4),共其德也;終日視而目不瞬,偏不在外也。行不知所
之,居不知所為,與物委蛇而同其波。是衛生之經已。”南榮囗曰:
“然則是至人之德已乎?”曰:“非也。是乃所謂冰解凍釋者。夫至
人者,相與交食乎地而交樂乎天,不以人物利害相攖,不相與為怪,
不相與為謀,不相與為事,囗(“修”字以“羽”代“彡”音xia
o1)然而往,侗然而來。是謂衛生之經已。”曰:“然則是至乎?
”曰:“未也。吾固告汝曰:‘能兒子乎!’兒子動不知所為,行不
知所之,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若是者,禍亦不至,福亦不來。
禍福無有,惡有人災也!”
宇泰定者,發乎天光。發乎天光者,人見其人,物見其物。人有修
者,乃今有恒。有恒者,人舍之,天助之。人之所舍,謂之天民;天
之所助,謂之天子。
學者,學其所不能學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辯者,辯其所不
能辯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若有不即是者,天鈞敗之。備物
將以形,藏不虞以生心,敬中以達彼。若是而萬惡至者,皆天也,而
非人也,不足以滑成,不可內於靈台。靈台者有持,而不知其所持而
不可持者也。不見其誠己而發,每發而不當;業入而不舍,每更為失
。為不善乎顯明之中者,人得而誅之;為不善乎幽間之中者,鬼得而
誅之。明乎人、明乎鬼者,然後能獨行。券內者,行乎無名;券外者
,誌乎期費。行乎無名者,唯庸有光;誌乎期費者,唯賈人也。人見
其囗(左“足”右“支”),猶之魁然。與物窮者,物入焉;與物且
者,其身之不能容,焉能容人!不能容人者無親,無親者盡人。兵莫
慘於誌,鏌鋣為下;寇莫大於陰陽,無所逃於天地之間。非陰陽賊之
,心則使之也。
道通其分也,其成也毀也。所惡乎分者,其分也以備。所以惡乎備
者?其有以備。故出而不反,見其鬼。出而得,是謂得死。滅而有實
,鬼之一也。以有形者象無形者而定矣!出無本,入無竅,有實而無
乎處,有長而無乎本剽,有所出而無竅者有實。有實而無乎處者,宇
也;有長而無本剽者,宙也。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
出而無見其形,是謂天門。天門者,無有也。萬物出乎無有。有不能
以有為有,必出乎無有,而無有一無有。聖人藏乎是。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惡乎至?有以為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
,弗可以加矣!其次以為有物矣,將以生為喪也,以死為反也,是以
分已。其次曰始無有,既而有生,生俄而死。以無有為首,以生為體
,以死為尻。孰知有無死生之一守者,吾與之為友。是三者雖異,公
族也。昭景也,著戴也;甲氏也,著封也:非一也。
有生囗(左“黑”右“鹹”音an4)也,披然曰“移是”。嚐言
“移是”,非所言也。雖然,不可知者也。臘者之有囗(“貔”字以
“月”代“豸”音pi2)胲,可散而不可散也;觀室者周於寢廟,
又適其偃焉!為是舉“移是”。請嚐言“移是”:是以生為本,以知
為師,因以乘是非。果有名實,因以己為質,使人以為己節,因以死
償節。若然者,以用為知,以不用為愚;以徹為名,以窮為辱。“移
是”,今之人也,是蜩與學鳩同於同也。
囗(左“足”右“展”音nian3)市人之足,則辭以放驁,兄
則以嫗,大親則已矣。故曰:至禮有不人,至義不物,至知不謀,至
仁無親,至信辟金。徹誌之勃,解心之謬,去德之累,達道之塞。貴
富顯嚴名利六者,勃誌也;容動色理氣意六者,謬心也;惡欲喜怒哀
樂六者,累德也;去就取與知能六者,塞道也。此四六者不蕩胸中則
正,正則靜,靜則明,明則虛,虛則無為而無不為也。
道者,德之欽也;生者,德之光也;性者,生之質也。性之動謂之
為,為之偽謂之失。知者,接也;知者,謨也。知者之所不知,猶睨
也。動以不得已之謂德,動無非我之謂治,名相反而實相順也。羿工
乎中微而拙乎使人無己譽;聖人工乎天而拙乎人;夫工乎天而囗(左
“亻”右“良”音liang2)乎人者,唯全人能之。雖蟲能蟲,
雖蟲能天。全人惡天,惡人之天,而況吾天乎人乎!一雀適羿,羿必
得之,或也。以天下為之籠,則雀無所逃。是故湯以胞人籠伊尹,秦
穆公以五羊之皮籠百裏奚。是故非以其所好籠之而可得者,無有也。
介者囗(左“扌”右“多”音chi3)畫,外非譽也。胥靡登高而
不懼,遺死生也。夫複囗(左“言”右“皆”音xi2)不饋而忘人
,忘人,因以為天人矣!故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
者為然。出怒不怒,則怒出於不怒矣;出為無為,則為出於無為矣!
欲靜則平氣,欲神則順心。有為也欲當,則緣於不得已。不得已之類
,聖人之道。
--------------------------------------------------------------------------------
《莊子·雜篇·徐無鬼第二十四》
徐無鬼因女商見魏武侯,武侯勞之曰:“先生病矣,苦於山林之勞
,故乃肯見於寡人。”徐無鬼曰:“我則勞於君,君有何勞於我!君
將盈耆欲,長好惡,則性命之情病矣;君將黜耆欲,牽好惡,則耳目
病矣。我將勞君,君有何勞於我!”武侯超然不對。少焉,徐無鬼曰
:“嚐語君吾相狗也:下之質,執飽而止,是狸德也;中之質,若視
日;上之質,若亡其一。吾相狗又不若吾相馬也。吾相馬:直者中繩
,曲者中鉤,方者中矩,圓者中規。是國馬也,而未若天下馬也。天
下馬有成材,若囗(左“血”右“阝”音xu4)若失,若喪其一。
若是者,超軼絕塵,不知其所。”武侯大悅而笑。徐無鬼出,女商曰
:“先生獨何以說吾君乎?吾所以說吾君者,橫說之則以《詩》、《
書》、《禮》、《樂》,從說則以《金板》、《六韜》,奉事而大有
功者不可為數,而吾君未嚐啟齒。今先生何以說吾君?使吾君說若此
乎?”徐無鬼曰:“吾直告之吾相狗馬耳。”女商曰:“若是乎?”
曰:“子不聞夫越之流人乎?去國數日,見其所知而喜;去國旬月,
見所嚐見於國中者喜;及期年也,見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滋久,
思人滋深乎?夫逃虛空者,藜囗(上“艸”下“翟”音diao4)
柱乎囗(左“鼠”右“生”音sheng1)鼬之徑,良位其空,聞
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又況乎昆弟親戚之謦囗(左“亥”右“欠”音k
ai4)其側者乎!久矣夫,莫以真人之言謦kai4吾君之側乎!
”
徐無鬼見武侯,武侯曰:“先生居山林,食囗(上“艸”下“予”
音xu4)栗,厭蔥韭,以賓寡人,久矣夫!今老邪?其欲幹酒肉之
味邪?其寡人亦有社稷之福邪?”徐無鬼曰:“無鬼生於貧賤,未嚐
敢飲食君之酒肉,將來勞君也。”君曰:“何哉!奚勞寡人?”曰:
“勞君之神與形。”武侯曰:“何謂邪?”徐無鬼曰:“天地之養也
一,登高不可以為長,居下不可以為短。君獨為萬乘之主,以苦一國
之民,以養耳目鼻口,夫神者不自許也。夫神者,好和而惡奸。夫奸
,病也,故勞之。唯君所病之何也?”武侯曰:“欲見先生久矣!吾
欲愛民而為義偃兵,其可乎?”徐無鬼曰:“不可。愛民,害民之始
也;為義偃兵,造兵之本也。君自此為之,則殆不成。凡成美,惡器
也。君雖為仁義,幾且偽哉!形固造形,成固有伐,變固外戰。君亦
必無盛鶴列於麗譙之間,無徒驥於錙壇之宮,無藏逆於得,無以巧勝
人,無以謀勝人,無以戰勝人。夫殺人之士民,兼人之土地,以養吾
私與吾神者,其戰不知孰善?勝之惡乎在?君若勿已矣!修胸中之誠
以應天地之情而勿攖。夫民死已脫矣,君將惡乎用夫偃兵哉!
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為禦,昌寓驂乘,張若、囗(左“
言”右“皆”)朋前馬,昆閽、滑稽後車。至於襄城之野,七聖皆迷
,無所問塗。適遇牧馬童子,問塗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
:“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黃帝曰:“異哉小
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請問為天下。”小童曰:“
夫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遊於六合之內,予
適有瞀病,有長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車而遊於襄城之野。’今予病
少痊,予又且複遊於六合之外。夫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
”黃帝曰:“夫為天下者,則誠非吾子之事,雖然,請問為天下。”
小童辭。黃帝又問。小童曰:“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
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
知士無思慮之變則不樂;辯士無談說之序則不樂;察士無淩誶之事
則不樂:皆囿於物者也。招世之士興朝;中民之士榮官;筋國之士矜
雅;勇敢之士奮患;兵革之士樂戰;枯槁之士宿名;法律之士廣治;
禮樂之士敬容;仁義之士貴際。農夫無草萊之事則不比;商賈無市井
之事則不比;庶人有旦暮之業則勸;百工有器械之巧則壯。錢財不積
則貪者憂,權勢不尤則誇者悲,勢物之徒樂變。遭時有所用,不能無
為也,此皆順比於歲,不物於易者也。馳其形性,潛之萬物,終身不
反,悲夫!
莊子曰:“射者非前期而中謂之善射,天下皆羿也,可乎?”惠子
曰:“可。”莊子曰:“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天下皆堯
也,可乎?”惠子曰:“可。”莊子曰:“然則儒墨楊秉四,與夫子
為五,果孰是邪?或者若魯遽者邪?其弟子曰:‘我得夫子之道矣!
吾能冬爨鼎而夏造冰矣!’魯遽曰:‘是直以陽召陽,以陰召陰,非
吾所謂道也。吾示子乎吾道。’於是乎為之調瑟,廢一於堂,廢一於
室,鼓宮宮動,鼓角角動,音律同矣!夫或改調一弦,於五音無當也
,鼓之,二十五弦皆動,未始異於聲而音之君已!且若是者邪!”惠
子曰∶“今乎儒墨楊秉,且方與我以辯,相拂以辭,相鎮以聲,而未
始吾非也,則奚若矣?”莊子曰:“齊人囗(左“足”右“商”音z
hi2)子於宋者,其命閽也不以完;其求囗(左“金”右“開”音
xing2)鍾也以束縛;其求唐子也而未始出域:有遺類矣!夫楚
人寄而zhi2閽者;夜半於無人之時而與舟人鬥,未始離於岑而足
以造於怨也。”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
使匠人囗(音zhuo2)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zhuo2之,
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嚐試為寡
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嚐能zhuo2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
管仲有病,桓公問之曰:“仲父之病病矣,可不諱雲,至於大病,
則寡人惡乎屬國而可?”管仲曰:“公誰欲與?”公曰:“鮑叔牙。
”曰:“不可。其為人潔廉,善士也;其於不己若者不比之;又一聞
人之過,終身不忘。使之治國,上且鉤乎君,下且逆乎民。其得罪於
君也將弗久矣!”公曰:“然則孰可?”對曰:“勿已則隰朋可。其
為人也,上忘而下畔,愧不若黃帝,而哀不己若者。以德分人謂之聖
;以財分人謂之賢。以賢臨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賢下人,未有不得
人者也。其於國有不聞也,其於家有不見也。勿已則隰朋可。”
吳王浮於江,登乎狙之山,眾狙見之,恂然棄而走,逃於深蓁。有
一狙焉,委蛇攫囗(“搔”字以“爪”代“蟲”音zao3),見巧
乎王。王射之,敏給搏捷矢。王命相者趨射之,狙執死。王顧謂其友
顏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
!嗟乎!無以汝色驕人哉?”顏不疑歸而師董梧,以鋤其色,去樂辭
顯,三年而國人稱之。
南伯子綦隱幾而坐,仰天而噓。顏成子入見曰:“夫子,物之尤也
。形固可使若槁骸,心固可使若死灰乎?”曰:“吾嚐居山穴之中矣
。當是時也,田禾一睹我而齊國之眾三賀之。我必先之,彼故知之;
我必賣之,彼故鬻之。若我而不有之,彼惡得而知之?若我而不賣之
,彼惡得而鬻之?嗟乎!我悲人之自喪者;吾又悲夫悲人者;吾又悲
夫悲人之悲者;其後而日遠矣!“
仲尼之楚,楚王觴之。孫叔敖執爵而立。市南宜僚受酒而祭,曰:
“古之人乎!於此言已。”曰:“丘也聞不言之言矣,未之嚐言,於
此乎言之:市南宜僚弄丸而兩家之難解;孫叔敖甘寢秉羽而郢人投兵
;丘願有喙三尺。”彼之謂不道之道,此之謂不言之辯。故德總乎道
之所一,而言休乎知之所不知,至矣。道之所一者,德不能同也。知
之所不能知者,辯不能舉也。名若儒墨而凶矣。故海不辭東流,大之
至也。聖人並包天地,澤及天下,而不知其誰氏。是故生無爵,死無
諡,實不聚,名不立,此之謂大人。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
賢,而況為大乎!夫為大不足以為大,而況為德乎!夫大備矣,莫若
天地。然奚求焉,而大備矣!知大備者,無求,無失,無棄,不以物
易己也。反己而不窮,循古而不摩,大人之誠!
子綦有八子,陳諸前,召九方囗(“甄”字以“欠”代“瓦”音y
in1)曰:“為我相吾子,孰為祥。”九方囗曰:“囗(左“木”
右“困”音kun3)也為祥。”子綦瞿然喜曰:“奚若?”曰:“
kun3也,將與國君同食以終其身。”子綦索然出涕曰:“吾子何
為以至於是極也?”九方囗曰:“夫與國君同食,澤及三族,而況父
母乎!今夫子聞之而泣,是禦福也。子則祥矣,父則不祥。”子綦曰
:“yin1,汝何足以識之。而kun3祥邪?盡於酒肉,入於鼻
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來!吾未嚐為牧而囗(左“爿”右“羊”音
zang1)生於奧,未嚐好田而鶉生於囗(上“宀”下“夭”音y
ao1),若勿怪,何邪?吾所與吾子遊者,遊於天地,吾與之邀樂
於天,吾與之邀食於地。吾不與之為事,不與之為謀,不與之為怪。
吾與之乘天地之誠而不以物與之相攖,吾與之一委蛇而不與之為事所
宜。今也然有世俗之償焉?凡有怪征者必有怪行。殆乎!非我與吾子
之罪,幾天與之也!吾是以泣也。”無幾何而使kun3之於燕,盜
得之於道,全而鬻之則難,不若刖之則易。於是乎刖而鬻之於齊,適
當渠公之街,然身食肉而終。
齧缺遇許由曰:“子將奚之?”曰:“將逃堯。”曰:“奚謂邪?
”曰:“夫堯畜畜然仁,吾恐其為天下笑。後世其人與人相食與!夫
民不難聚也,愛之則親,利之則至,譽之則勸,致其所惡則散。愛利
出乎仁義,捐仁義者寡,利仁義者眾。夫仁義之行,唯且無誠,且假
乎禽貪者器。是以一人之斷製天下,譬之猶一囗(左“必”右“見”
音pie1)也。夫堯知賢人之利天下也,而不知其賊天下也。夫唯
外乎賢者知之矣。”
有暖姝者,有濡需者,有卷婁者。所謂暖姝者,學一先生之言,則
暖暖姝姝而私自說也,自以為足矣,而未知未始有物也。是以謂暖姝
者也。濡需者,豕虱是也,擇疏鬣長毛,自以為廣宮大囿。奎蹄曲隈
,乳間股腳,自以為安室利處。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煙火,而
己與豕俱焦也。此以域進,此以域退,此其所謂濡需者也。卷婁者,
舜也。羊肉不慕蟻,蟻慕羊肉,羊肉囗(“膻”字以“羊”代“月”
音shan4)也。舜有shan4行,百姓悅之,故三徙成都,至
鄧之虛而十有萬家。堯聞舜之賢,舉之童土之地,曰:“冀得其來之
澤。”舜舉乎童土之地,年齒長矣,聰明衰矣,而不得休歸,所謂卷
婁者也。是以神人惡眾至,眾至則不比,不比則不利也。故無所甚親
,無所甚疏,抱德煬和,以順天下,此謂真人。於蟻棄知,於魚得計
,於羊棄意。以目視目,以耳聽耳,以心複心。若然者,其平也繩,
其變也循。古之真人!以天待之,不以人入天,古之真人!
得之也生,失之也死;得之也死,失之也生:藥也。其實堇也,桔
梗也,雞囗(上“廣”下“雍”音yong1)也,豕零也,是時為
帝者也,何可勝言!
句踐也以甲囗(左“木”右“盾”)三千棲於會稽,唯種也能知亡
之所以存,唯種也不知其身之所以愁。故曰:鴟目有所適,鶴脛有所
節,解之也悲。故曰:風之過,河也有損焉;日之過,河也有損焉;
請隻風與日相與守河,而河以為未始其攖也,恃源而往者也。故水之
守土也審,影之守人也審,物之守物也審。故目之於明也殆,耳之於
聰也殆,心之於殉也殆,凡能其於府也殆,殆之成也不給改。禍之長
也茲萃,其反也緣功,其果也待久。而人以為己寶,不亦悲乎!故有
亡國戮民無已,不知問是也。故足之於地也踐,雖踐,恃其所不囗(
左“足”右“展”音nian3)而後善博也;人之知也少,雖少,
恃其所不知而後知天之所謂也。知大一,知大陰,知大目,知大均,
知大方,知大信,知大定,至矣!大一通之,大陰解之,大目視之,
大均緣之,大方體之,大信稽之,大定持之。盡有天,循有照,冥有
樞,始有彼。則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其知之也似不知之也,不知而
後知之。其問之也,不可以有崖,而不可以無崖。頡滑有實,古今不
代,而不可以虧,則可不謂有大揚囗(“榷”字以“扌”代“木”音
que4)乎!闔不亦問是已,奚惑然為!以不惑解惑,複於不惑,
是尚大不惑。
--------------------------------------------------------------------------------
《莊子·雜篇·則陽第二十五》
則陽遊於楚,夷節言之於王,王未之見。夷節歸。彭陽見王果曰:
“夫子何不譚我於王?”王果曰:“我不若公閱休。”彭陽曰:“公
閱休奚為者邪?”曰:“冬則戳鱉於江,夏則休乎山樊。有過而問者
,曰:‘此予宅也。’夫夷節已不能,而況我乎!吾又不若夷節。夫
夷節之為人也,無德而有知,不自許,以之神其交,固顛冥乎富貴之
地。非相助以德,相助消也。夫凍者假衣於春,囗(左“日”右“曷
”音ye1)者反冬乎冷風。夫楚王之為人也,形尊而嚴。其於罪也
,無赦如虎。非夫佞人正德,其孰能橈焉。故聖人其窮也,使家人忘
其貧;其達也,使王公忘爵祿而化卑;其於物也,與之為娛矣;其於
人也,樂物之通而保己焉。故或不言而飲人以和,與人並立而使人化
,父子之宜。彼其乎歸居,而一閑其所施。其於人心者,若是其遠也
。故曰‘待公閱休’。”
聖人達綢繆,周盡一體矣,而不知其然,性也。複命搖作而以天為
師,人則從而命之也。憂乎知,而所行恒無幾時,其有止也,若之何
!生而美者,人與之鑒,不告則不知其美於人也。若知之,若不知之
,若聞之,若不聞之,其可喜也終無已,人之好之亦無已,性也。聖
人之愛人也,人與之名,不告則不知其愛人也。若知之,若不知之,
若聞之,若不聞之,其愛人也終無已,人之安之亦無已,性也。舊國
舊都,望之暢然。雖使丘陵草木之緡入之者十九,猶之暢然,況見見
聞聞者也,以十仞之台縣眾間者也。冉相氏得其環中以隨成,與物無
終無始,無幾無時。日與物化者,一不化者也。闔嚐舍之!夫師天而
不得師天,與物皆殉。其以為事也,若之何!夫聖人未始有天,未始
有人,未始有始,未始有物,與世偕行而不替,所行之備而不洫,其
合之也,若之何!
湯得其司禦,門尹登恒為之傅之。從師而不囿,得其隨成。為之司
其名之名嬴法得其兩見。仲尼之盡慮,為之傅之。容成氏曰:“除日
無歲,無內無外。”
魏瑩與田侯牟約,田侯牟背之,魏瑩怒,將使人剌之。犀首公孫衍
聞而恥之,曰:“君為萬乘之君也,而以匹夫從仇。衍請受甲二十萬
,為君攻之,虜其人民,係其牛馬,使其君內熱發於背,然後拔其國
。忌也出走,然後囗(左“扌”右“失”音chi4)其背,折其脊
。”季子聞而恥之,曰:“築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則又壞之,
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亂人也,不可
聽也。”華子聞而醜之,曰:“善言伐齊者,亂人也;善言勿伐者,
亦亂人也;謂‘伐之與不伐亂人也’者,又亂人也。”君曰:“然則
若何?”曰:“君求其道而已矣。”惠之聞之,而見戴晉人。戴晉人
曰:“有所謂蝸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國於蝸之左角者
,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
,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君曰:“噫!其虛言與?”曰:“臣請為
君實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窮乎?”君曰:“無窮。”曰:“知遊
心於無窮,而反在通達之國,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
通達之中有魏,於魏中有梁,於梁中有王,王與蠻氏有辯乎?”君曰
:“無辯。”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客出,惠子見。君曰:“客,
大人也,聖人不足以當之。”惠子曰:“夫吹管也,猶有囗(左“口
”右“高”)也;吹劍首者,囗(“訣”字以“口”代“訁”音xu
e4)而已矣。堯、舜,人之所譽也。道堯、舜於戴晉人之前,譬猶
一xue4也。”
孔子之楚,舍於蟻丘之漿。其鄰有夫妻臣妾登極者,子路曰:“是
囗囗(“稷”字以“凶”代“田”音zong1)何為者邪?”仲尼
曰:“是聖人仆也。是自埋於民,自藏於畔。其聲銷,其誌無窮,其
口雖言,其心未嚐言。方且與世違,而心不屑與之俱。是陸沉者也,
是其市南宜僚邪?”子路請往召之。孔子曰:“已矣!彼知丘之著於
己也,知丘之適楚也,以丘為必使楚王之召己也。彼且以丘為佞人也
。夫若然者,其於佞人也,羞聞其言,而況親見其身乎!而何以為存
!”子路往視之,其室虛矣。
長梧封人問子牢曰:“君為政焉勿鹵莽,治民焉勿滅裂。昔予為禾
,耕而鹵莽之,則其實亦鹵莽而報予;芸而滅裂之,其實亦滅裂而報
予。予來年變齊,深其耕而熟囗(左“耒”右繁體字“憂”)之,其
禾蘩以滋,予終年厭飧。”莊子聞之曰:“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
多有似封人之所謂:遁其天,離其性,滅其情,亡其神,以眾為。故
鹵莽其性者,欲惡之孽為性,萑葦蒹葭始萌,以扶吾形,尋擢吾性。
並潰漏發,不擇所出,漂疽疥囗(“癱”字以“雍”代“難”),內
熱溲膏是也。”
柏矩學於老聃,曰:“請之天下遊。”老聃曰:“已矣!天下猶是
也。”又請之,老聃曰:“汝將何始?”曰:“始於齊。”至齊,見
辜人焉,推而強之,解朝服而幕之,號天而哭之,曰:“子乎!子乎
!天下有大災,子獨先離之。曰‘莫為盜,莫為殺人’。榮辱立然後
睹所病,貨財聚然後睹所爭。今立人之所病,聚人之所爭,窮困人之
身,使無休時。欲無至此得乎?古之君人者,以得為在民,以失為在
己;以正為在民,以枉為在己。故一形有失其形者,退而自責。今則
不然,匿為物而愚不識,大為難而罪不敢,重為任而罰不勝,遠其塗
而誅不至。民知力竭,則以偽繼之。日出多偽,士民安取不偽。夫力
不足則偽,知不足則欺,財不足則盜。盜竊之行,於誰責而可乎?”
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嚐不始於是之,而卒詘之以非也。未
知今之所謂是之非五十九非也。萬物有乎生而莫見其根,有乎出而莫
見其門。人皆尊其知之所知,而莫知恃其知之所不知而後知,可不謂
大疑乎!已乎!已乎!且無所逃。此所謂然與然乎!
仲尼問於大史大囗(左“弓”右上“屮”右下“又”音tao1)
、伯常騫、囗(左“犭”右“希”)韋曰:“夫衛靈公飲酒湛樂,不
聽國家之政;田獵畢弋,不應諸侯之際:其所以為靈公者何邪?”大
tao1曰:“是因是也。”伯常騫曰:“夫靈公有妻三人,同濫而
浴。史鰍奉禦而進所,搏幣而扶翼。其慢若彼之甚也,見賢人若此其
肅也,是其所以為靈公也。”囗(左“犭”右“希”)韋曰:“夫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