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9月18日,在剛剛建成不久的北京音樂廳,北京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正式揭開賽幕,這是首次由中國舉辦的國際音樂比賽,也是在中國土地上舉辦國際音樂比賽的曆史性突破。而這種形式和規模的國際音樂比賽能夠在北京舉行,離不開吳祖強的奔走和努力付出。
自從1983年率中國青少年小提琴手參加耶胡迪·梅紐因國際小提琴比賽歸來後,吳祖強就按照他與梅紐因先生共同的約定,為能夠在北京由中國主辦一次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演奏比賽開始奔走。
回國後,吳祖強在向文化部領導和國際處彙報了比賽有關情況後,就談到了接受梅紐因先生之約與他的正式談話以及按照梅紐因先生的要求向文化部轉達他在中國舉辦國際小提琴比賽的建議。之後,按照周巍峙部長的要求,吳祖強在征求了一些有關同誌的意見後,又正式向文化部領導書寫了一份報告。
吳祖強在報告中主要提到的是“關於在北京舉辦一次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演奏比賽的建議”,他在其中寫道:“鑒於我國這次參加梅紐因小提琴比賽成績很好,也基於對我國近些年來小提琴專業教育取得積極進展的了解,梅紐因十分認真地提出了希望能在北京由我國主辦一次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演奏比賽的建議。”
梅紐因先生曾對吳祖強說,他覺得在中國舉辦這樣的比賽可以有助於進一步促進中國小提琴演奏事業發展,也有對世界產生影響的積極作用,而且比賽曲目中可以列入中國作品,這對於向外介紹和促進中國小提琴樂曲創作也很有益處。此外,我國小提琴界的同行和專家聽到了梅紐因先生的這一建議後也都非常感興趣。中央音樂學院管弦樂係小提琴教研室主任韓裏代表全體老師給吳祖強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不僅非常讚成在北京舉辦這樣的比賽,而且為這項活動從各方麵包括經費開支等問題做了一些計算。韓裏認為,比賽不但不存在大的困難,還會有很多益處。文化部國際比賽工作小組的同誌們也一致讚成,他們同時還表示願意承擔這次比賽的具體組織工作。此外,當時的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呂驥同誌也表示支持梅紐因先生的這項建議,並表示音協願意在具體活動中給予協助。
這些無疑都給吳祖強增加了莫大的信心,他把這些情況都一一寫在了書麵報告中,而且也把自己的看法明確地在報告中寫出:“我個人也基本同意梅紐因的總的看法,可能這也是我國進入世界小提琴行列的一個很有意義的行動,在這一行動中能得到如梅紐因這樣有影響的人物的支持和協助,機會也屬比較難得,應該趁他健在時利用這個機會。和體育一樣,我國在音樂領域遲早也需要國際性活動,青少年小提琴演奏方麵我國目前略有把握,因為僅係青少年比賽,規模可較小,比賽會用國家、城市(北京)甚或音樂學院名義均可,作為一次國際音樂活動試辦項目,問題不致太多。現在距1986年尚有3年,準備時間還算充裕。部裏如果同意這一建議,可以責成部國際比賽工作小組和中央音樂學院組成一個籌備組提出具體計劃,並和梅紐因先生就必要準備工作進行磋商。”
可以看出,為了促成1986年的北京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吳祖強不僅向領導書寫了詳細中肯的書麵報告,更在寫報告之前向音樂界同行、專家及音協領導等有關同誌做了大量工作。而正是他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努力,才使得北京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能夠得到中國文化部、廣播電影電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及中國民航等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協助。
已經在英國受封為爵士的耶胡迪·梅紐因先生是北京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的名譽顧問,在此次比賽的籌備過程中,他一直密切關注比賽籌備情況,並特別在評委會的組成和確定章程等方麵給了比賽委員會不少幫助。此外,為了保證這次比賽的應有水準,在吳祖強的努力下,一個具有高度權威的評委會也已經順利地由國際知名的小提琴家和音樂家組成,這其中包括了蘇、美、英、法、日、羅馬尼亞、中國等世界不同地區的,在小提琴演奏和教學方麵具有代表性的一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