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概述
建築往往是曆史的見證人,特別是回歸十多年來,香港大發展時期建成的現代建築,可以說最有力地為香港的繁榮作了“無言”的見證。建設速度的突飛猛進,建築技術的日新月異,建築形式的絢麗多彩,以及建築環境的優雅完善,均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各種類型不同、風貌迥異的新舊建築物彙集起來,在它們之間,既有體現中國古老文化淵源的園林、廟宇和石屋,又有反映西方高科技術水平的大廈、酒店,從東方傳統式樣到西洋古典式、國際式、晚期現代主義以及後現代主義傑作,和諧並存,比肩而立,其風格的多樣化,使人瞠目。說它們在香港交織成一個“世界建築的櫥窗”,並非過譽。
由於香港地區和內地之間的血緣、文化、地域等的親密關係,對內地同行來說,學習和借鑒香港設計師的有益經驗,似乎更切合實際,尤其他們在大發展時期所積累的豐富的設計實踐經驗,已引起中外設計同行們的極大關注。
在“借來的時間”和“借來的地方”的曆史現實下,香港社會一直存在一種無根的、短視的意識形態,人們對外來文化總是缺乏深刻思辨,對自身的定位也欠缺自省,對未來更無甚抱負,反映在城市麵貌上或建築文化上都是一片功利的、沒有靈魂的景象。在回歸祖國後,香港社會各方麵都在重新定位,人們對此地的歸屬感及責任感相信能逐步提高,進而有落地生根及致力發家的想法,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擷取精華,注意本港地方特色及融合外來的建築理論和技術,創造香港未來城市建築發的有利條件。未來香港建築仍將領先世界現代化建築發展前沿,同時會有更多融合中西文化、具有香港特色的作品出現。
第二節回歸祖國的標誌
香港回歸祖國是中華民族曆史上的一件盛事,香港經過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治,於1997年7月1日正式回到祖的懷抱。這個莊嚴的曆史時刻雖然經隨著時間的流逝成為過去,但位於港島灣仔海旁博覽道的香港金紫荊廣場、回歸紀念碑和回歸紀念塔等著名建築物,成了見證曆史活生生的教科書。
1,承載曆史的金紫荊廣場
金紫荊廣場因廣場中央巨型金紫荊雕像得名。香港冠名廣場的地方,大多是具有購物、餐飲及娛樂綜合功能的大型建築,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廣場,金紫荊廣場則是名副其實的廣場,它位於香港會展中心東北麵,北臨維多利亞港,東麵與灣仔碼頭毗鄰,由博覽東道驅車可達,廣場麵積較大,特區政府每年都在此地舉辦回歸周年升旗儀式及慶典活動。
香港灣仔金紫荊廣場的金紫荊雕像是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時,中央人民政府贈送給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禮物,這朵“永遠盛開的紫荊花”,也成為了香港城市雕塑中的標誌性建築物。附近還屹立著一座香港回歸紀念碑,碑上刻有前國家主席江澤民的親筆字跡。
每天早上7時50分,香港金紫荊廣場會舉行莊嚴而隆重的升旗儀式。廣場每大都飄揚著五星紅旗和香港特別政區區旗。
2,獨具內涵的回歸祖國紀念碑
回歸紀念碑建在金紫荊廣場中間地帶,會展中心新翼正北方。紀念碑呈青色,高20米,寬16米。碑上載有記錄香港曆史的碑文和江澤民親筆題寫的“香港回歸祖國紀念碑”碑名。碑體由麻石和鋼製成,疊有206塊石環,代表著香港島和九龍半島自1942年被英國割占至回歸祖國50年(2047年)的206個年頭,中間鑲嵌光環的石塊代表香港回歸的1997年。
3,銘記輝煌的回歸祖國紀念塔
香港紀念塔是香港的一座紀念塔,位於新界大埔區大埔海濱公之內,於1997年與公園同歩開放,以紀念香港政權移交。
香港回歸紀念塔高32.4米,塔下有碑說明興建意義,大意是紀念抗戰時期,保衛香港的鄉民。建塔位置據說是英國接管新界時,首次登陸之位置,所以在回歸時,特建香港回歸紀念塔以紀念此事。
4,意義非凡的香港回歸祖國紀念亭
在香港,修建紀念回歸祖國的建築至少有三處。除了紀念碑、紀念塔外,還有一個就是回歸紀念亭,紀念亭建在獅子山北麓的山徑中途,為全木結構建築,亭上寫有“香港回歸袓國紀念亭”字樣。
第三節十大知名建築
標誌性建築作為一個不可或缺的符號,成為每個城市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香港自1997年回歸至今,十年的發展過程中不斷湧現出眾多知名建築。通過香港及內地多位房地產業內人士推薦,特遴選出“香港回歸十年十大知名建築”,以期讓讀者更多地了解香港回歸十年的城市發展曆程。
1,香港新國際機場(20世紀全球十大建築)
設施一流的香港新國際機場由英名建築師諾曼·福斯特設計,於1998年7月16日香港回歸周年之際投入使用。作為最年輕、也是亞洲惟一中選的建築,香港國際機場被評為20世紀“全球十大建築”之一。耗資1550億港幣的香港國際機場總麵積達1248萬平方米,在彈丸之地的香港是個奇跡,連續7年被評為全球最佳機場。單是客運大樓就占地51萬平方米,相當於86個足球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築物之一。
機場航站大樓采取了世界上先進的四周全透明玻璃牆體。離港與進港大廳分處上下兩層。航運樓空間高大,簡潔明快的布局再飾以先進的建築材料,使旅客感到舒適。在離港層,各航空公司辦理登機手續的窗口,布局合理,標誌明顯。在進港區,通過巨型電子顯示屏幕,可以直觀地了解到所要等候的客人是由A區出現,還是由B區出現。
盡管香港新國際機場是世界上最大的空港,其尺度並沒有給人一種恐懼或震撼感。設計賦予了它易於理解、易於接近的特質:莊嚴而非勢不可擋。而設計者們策劃興建新機場時,就已考慮到香港航空業增長的趨勢,把新機場成21世紀的亞洲航空交通樞紐。
香港國際機場是地區轉運機場,全日24小時運作,每年可運送旅客5000萬人次及貨物400萬噸。隨著第二條跑道1999年5月啟用和多項擴展計劃完成,香港國際機場正發成亞洲的客貨運輸樞紐,並已多次獲得全球最佳機場的殊榮。
2,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亞洲十大最佳摩天大樓)
直插雲霄的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二期於2003年落成,該建築高420米,共88層,是全港最高並擁覽優美維港景致的建築物,為2007年之前香港最高建築物,尤如挺拔的巨龍,躋身世界最高建築前十名之行列,是當時全球第二高的摩天大廈,香港新地副主席郭炳江形容國際金融中心二期為“驚世之作”。
據悉,為突顯傳統摩天大廈的特色,國際金融中心二期采取了簡潔、穩固及具代表性的意念設計,巨型尖頂式建築環抱城化及海港全景,頂部具雕刻美感的皇冠式設計,標誌著大樓與天際相接。
負責該項目的發展商表示,該建築物是由美國著名建築設計師設計,建築物設計概念是以一個向外地的朋友“招手”的手勢,向海外朋友表示“歡迎您”的意思。據了解,該中心的設計特色是全層無柱位設計,不遮擋景觀。
總樓麵積達20萬平方米,耗用112000立方米混凝土、28000噸結構用鋼鐵、18000噸鋼筋、11000塊共重9000噸玻璃幕牆而建。建築期間每日同時有2000名工人在地盤工作,平均每三天建成1樓。88層辦公樓層共可容納15000人。62部升降機令大廈四通八達,乘升降機由地麵往頂樓約有一分鍾。
國際金融中心二期(國金二期),外型設計與國金一期相似,外牆均為玻璃幕牆,頂部的皇冠式設計和象牙形裝飾,在晚間燈光的投射下,顯得華麗輝煌。香港金融管理局總部設在國金二期內,國金二期是由金管局於2001年4月以接近37億港元向發展商購入的,包括頂樓在內共有14層辦公室。
3,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世界上麵積最大的弧型屋頂)
位於灣仔海旁地帶的香港會議覽中心,是該區最新建築群中的代表者之一,也是一個使每個中國人都感到自豪與驕傲的地方。1997年7月1日,英國皇室威爾斯親王就是在這裏將香港交還給中國的,這裏是中英政府香港政權移交儀式舉行的地方。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因此而引起全世界的關注,也因此載入香港乃至中國發展的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