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169章 初版後記-3(2 / 2)

作者:何鎮邦先生很忙,工作安排得特別緊,可他還是抽出寶貴時間,把八十萬字的《風雨故園》仔仔細細看了不知多少遍。不僅寫了兩千多字的“序言”,還提出許多十分中肯的修改意見。

記者:我看書有個習慣,先看“序言”、“後記”。你這本《風雨故園》也是,先看“序言”,況且又是大名鼎鼎的何鎮邦先生寫的!我先瀏覽了幾眼,然後,又反反複複讀了兩三遍。我真的被老先生的認真精神打動了。看得出,何先生寫這篇“序言”,絕非敷衍了事,而是不知看了多少遍呢!他能記住那麼多人物,每個人物的性格都分析得十分準確。這不僅說明何先生做學問認真嚴謹,還說明他**道德高尚!你的那篇“後記”我也看得很仔細,不僅寫了成書的過程,還跳動著一顆“我以我筆薦故園”的心。

作者:何先生將《風雨故園》與反映抗戰題材的文學作品做了比較,**地指出:《風雨故園》的“這種寫法,別具一格,是對半個多世紀以來反映抗日戰爭文學創作的一個有意義的補充”,具有“特殊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

記者:何鎮邦先生寫的“序言”,還特別強調人物的塑造,他充分地肯定了“三大硬”、“仨壞瘡”、“四大了不了”以及王二奶奶、趙金香、黑妞、**大腳等一係列人物形象。一篇小說,特別是長篇小說,不僅要有生動的語言,跌宕的情節,尤其需要塑造典型人物,給文學畫廊裏增添幾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作者:說得對。高爾基《母親》中的巴威爾和他的母親符拉索娃、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巴黎聖母院》裏的埃絲美拉達、《飄》裏的思嘉、《水滸傳》裏的林衝和武鬆、《紅樓夢》裏的賈寶玉和林黛玉、《阿Q正傳》裏的阿Q、《駱駝祥子》裏的祥子和虎妞等等,這些文學畫廊裏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當然,我的《風雨故園》在人物塑造方麵,雖然得到了何鎮邦先生的肯定,但是,倘若與這些名著相比,還差十萬八千裏!

記者:聽說劉紹棠曾經稱讚過你的小說“土而不俗”,我看了你的《風雨故園》以後,也有同樣的感覺。說不好這是你小說的特色還是你的風格。

作者:劉紹棠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的論著中,的確有過“王克臣的作品土而不俗”這樣的話。這既是對我作品的認可,也是我的努力方向。我的長篇小說《風雨故園》更突出了“土而不俗”的特點。我想,紹棠先生倘有在天之靈,定然會感到欣慰。

記者:你的這部長篇小說,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往昔的鄉村景象,莊稼地,蘆葦蕩,野花雜草,田間小**,鄉土鄉音,總能讓人感受到濃濃的生活氣息和難以割舍的脈脈溫情。無論怎樣饑寒交迫,怎樣顛沛流離,總能讓人看到希望與未來!

作者:過獎了,過獎了!我的作品沒有那麼好。不過,我的確一直在想,想了幾十年,文學究竟有什麼作用?我翻遍了古今中外文學大師們的著作,終於,從高爾基那裏讀出了熱烈與高尚,從安徒生那裏讀出了純潔與善良,從羅曼·羅蘭那裏讀出了坦蕩與正直,從魯迅那裏讀出了勇猛與堅韌,從巴金那裏讀出了溫情與真誠……總之,一切真的,善的,美的,統統是文學藝術的主題。我的小說《風雨故園》,雖然描寫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種種獸行,也表現了中國人民抗戰的慘烈場麵,但並非展覽醜惡,鼓吹仇殺。恰恰相反,作者所要表達的正是避免曆史的重演。

記者:給予人光熱與希望,讓人變得更善良、純潔、高尚,更勇敢堅強,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一句話,真正優秀的文學作品應該有能力溫暖這個世界!

謝謝,謝謝你能抽出寶貴時間接受我的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