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沒有注意到的是,當他在抄書的時候,他隔壁的孔文輝就感到很奇怪。因為孔文輝時不時地聽到書本翻動的聲音。不止是孔文輝,另一邊的人也聽見了。考場雖然有一千人,但是卻沒有一個人發出任何一點的聲音,除了寫字的沙沙聲,磨墨的磨聲,一根針掉在地上,不到五米的距離都能聽的出來。
孔文輝雖然是太守的兒子,但也不能隨意破壞考場的規矩。隻是感歎考場裏竟然有如此的作弊強人,知道隔壁是李貴,孔文輝起了一點報複的心理,希望主考官能發現到他的作弊行為。就這樣,孔文輝,在答題時,時不時地故意做出一點響聲,吸引監考員的注意力。
孔文輝注定是要失望的,監考官注意到了他們這邊的動靜,但卻沒有發現李貴作弊的行為。原因在於,李貴隻要監考官一轉身就拿出書抄,靠近就收起來,縮小乾坤袋。監考官根本就沒有機會發現。
第三道題,是一道策論題,題目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不同於說文解字,是要求考生就天下大勢說出的見解。李貴的理解是,策論的中心在於兩個字,忠和治。忠心朝廷,治理地方。李貴的文言文畢竟有限,最後,沒得抄之後,李貴選擇了倪智華曾經給過他的一篇治理策論,把他的開頭抄上去,然後後半段,自己用白話銜接起來。文章寫得有些不倫不類,但李貴感覺到裏麵表達的思想應該都寫了上去。
寫完之後,李貴小心收起試卷,吹幹上麵的墨水。李貴本來還以為自己會是寫得最快的那一名的,但抬頭望去,李貴卻發現,已經有不少的人從座位裏出來,紛紛走上前交卷了。李貴大受打擊,沒想到自己抄書還不如人家自己寫得快。狠狠地鄙視了一下自己,接著李貴又釋然了。人家是把書放進了腦子裏,寫得當然比自己快。
既然有人交卷了,李貴也不多讓,拿起吹幹的答題紙,恭敬的走了上去。路過孔文輝的座位,李貴發現孔文輝竟然猛著盯他的全身上下,李貴差點就想暴打他一頓了。
其實交卷的人並不多,而是李貴正好看見了兩個一起上去交卷,就以為大家都要交卷了。前麵交卷的兩個人中,竟然有一個是譚文淵,這讓李貴很是意外。
李貴拜謝完恩師(主考官)之後,走出考場大門,拉住提前欲走的譚文淵。
“文淵兄,先不要走啊,我們一起去吃一頓飯吧,中午了啊。”李貴說道,“考得怎麼樣了?都做完了嗎?”
“嗬嗬,你怎麼也交那麼快?”譚文淵笑道,接著說,“都做完了,不過現在我想要回去收拾一下行李,明天我就要回家鄉了。”
“怎麼那麼快?”李貴問道。
“不快,李兄你還是趕緊回去吧,不出意外的話,你明天也是要回益華了。”譚文淵笑道。
“你怎麼知道?”李貴好奇說道。
“你不是和李知府一起來的嗎?益華知府明天就要回益華了。”譚文淵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