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偶遇驚豔咖啡館——精致是一種態度(2 / 2)

山中藏著咖啡館?在好奇心驅使下,我請友人停好車,我們順著指引拾級而上,一探究竟。其時,下著蒙蒙細雨,林子裏有點兒霧蒙蒙的,因為怕滑倒,我一直低頭看著台階。突然,一間由大麵積玻璃和色彩鮮豔的藍色和橙色線條構成的波希米亞風格咖啡館出現在眼前,太驚豔了!站在咖啡館門口,我愣了半天,直到友人呼喚,我才回過神來走進咖啡館。

其實,波希米亞風格到底是什麼,我也說不清楚。總之,這間咖啡館讓我覺得異常養眼,從每一個角度看都很溫馨漂亮。很多細節和擺設,色彩豐富,但讓人覺得恰到好處,各種元素的混搭令人有耳目一新的“異域”感。這天並非周末,又下著雨,時間大約下午三點多,咖啡館裏坐著好幾桌客人,多少讓我有些意外。征得店長的同意,在不妨礙其他客人的情況下,我裏裏外外拍了很多照片。整個咖啡館裏,擺滿了各種好看的裝置品,都屬於美國藝術家Richard Artschwager(理查德·阿茨希瓦格)先生定義為“無用的觀看”的藝術品,可是我堅持認為在一個空前重視“有用”的時代,我們追求著實用高效的生活,可我們的心靈卻依然那麼頑固而守舊,隻有“無用”的東西才能滋養。也正是這些無用的東西,讓我靠在秘密花園的沙發上久久不願離去。後來,店長告訴我,由於這間咖啡館的位置太隱秘,幾乎沒有大陸的客人來過,但天氣好的時候,常有很多本地人來這兒喝咖啡和拍照。

值得一提的是,店長是個帥哥,從18歲開始在這間店工作,今年已經28歲了。主人早年就去大陸發展了,很少待在台北,最近幾年秘密花園都由他在打理。10年啊!我不是驚歎咖啡館的年頭,這在台北並不稀奇。令我驚歎的是店長10年與這間小店的相守!和行動咖啡車的主人Daniel7年的咖啡夢一樣,台北人的淡定,他們的職業精神,對夢想的堅守,讓我們這些喜歡追求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5年變得找不見的大陸人歎為觀止。

在大陸,兩年不見的朋友見麵,通常都會問你在幹什麼,還在幹那個嗎?這種頻繁的變動背後其實隱藏著一種不安全和不確定。生活在種種不確定之下,我們又如何能心平氣和呢?我在網上看到,很多移民北美的中國人,常常覺得那裏的生活索然無味,缺少刺激。殊不知,生活的精致本來就是要緩慢呈現和用心去體會的。正如克爾凱郭爾先生說的:“大多數人在追求快樂時急得上氣不接下氣,以至於和快樂擦肩而過。”我們大陸人這些年的確是太著急了,緩慢下來,才會與快樂不期而遇。

這一天的行程即將結束的時候,我還偶遇了另外一間驚豔的咖啡館:樹樂集。喜歡他們利用舊門窗的吊頂和枯樹作為裝飾,因為我還有約會,所以隻匆匆進去征得同意拍了幾張照片就離開了。在此留下地址讓有機會自由行的讀者去體驗吧。

在山間小徑停車的時候,因為路窄,也就能臨時停下我們這一台車,視線裏並沒有其他車子。可是這麼僻靜的地方,還不是公休日,怎麼還是有這麼多客人呢?

他們是怎麼來的呢?這不禁讓我想起在參差咖啡夢想學校上課的時候,常和學員們探討小咖啡館選址,要不要在意客人停車的問題。我的看法是,如果實在是附近沒有方便的停車位,也沒有關係,小小咖啡館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太在意這個問題。租金上限才是最要考慮的因素,如果客人喜歡你的咖啡館,他們會想辦法前往。

其實,小咖啡館隻要做好自己能控製的事情就足夠了,諸如麵積的控製,投入的控製,租金的控製,咖啡品質的控製,善待每一位客人。別的事情多操心、瞎操心也沒有用。經營一間小小咖啡館,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麻煩和複雜。就像這間秘密花園,足夠漂亮,足夠用心,躲在山裏,也會有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