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在台北,真的有這麼一間咖啡館把我想做一直沒有做成的事情給做了,它就是口袋咖啡。
記得第一次在大劇場裏聽弦樂四重奏,還是大學的時候。門票是幾十元已經不記得了,是我用倒買倒賣迪士尼裏卡通布娃娃賺的錢買的。大學的時候經常從漢正街批發一些卡通娃娃到女生寢室去販賣,賺假期的旅費。
因為是花自己勞動所得,我奢侈地買了前10排的票,聽得真切而陶醉,連演奏者的凝神屏息、一顰一笑都看得清清楚楚。從那時候起,我就迷上了古典音樂,最愛柴可夫斯基。總覺得如果真的有什麼能永恒的話,除了信念,就是音樂了。
自從有了自己的咖啡館,就一直想,要是自己的小咖啡館裏常常有現場弦樂四重奏表演而不是僅僅放碟子該多好啊。沒想到,這次在台北,真的有這麼一間咖啡館把我想做卻一直沒有做成的事情給做了,它就是口袋咖啡。知道口袋咖啡,是在華山1914創意園閑逛的時候,拿到的一份演出宣傳單,上麵介紹了近期口袋咖啡裏的演出排期,其中就有某天傍晚7點的弦樂四重奏。非常遺憾的是,看到的時候,演出已經過期了。
因為心中有弦樂四重奏情結,於是我抱著好奇心,專門抽了一個自然醒的午後,按圖索驥前去拜訪。口袋咖啡位於青田路,地處康青龍文化生活區內,我沒費什麼工夫就找到了。本來咖啡館的名字就很文藝,進了咖啡館,不禁感歎:還能再文藝一點兒嗎?眼前一組黃黑相間的膠帶裹著兩把椅子拉扯到天花板,膠帶上印著“施工危險,禁止靠近”。不難猜到,這不是什麼裝置藝術,因為膠帶一裹椅子就沒法坐了。想必又是為了什麼演出臨時布置的。一問店員,果然是這兩天晚上都有小型話劇在這裏演出。
數數店內的桌椅,總共也就能坐20多人,這麼小的空間不僅有室內樂演出還有話劇表演,就算是賣門票也收不了多少錢。老板可以不在乎,可演出者的收入怎麼保證呢?
當時我就有這個疑問,卻沒好意思問店員,直到前不久看了一個記錄倫敦小型話劇團體生活的小短片,這才解開了我的疑問。短片裏講,這些出於對藝術熱愛的業餘小團體,也多是在小咖啡館裏演出,每年平均大約20場,每場平均12個人,觀眾最少的時候就一兩個人。是啊,哪怕是有一個人看,也是在完成自己的夢想。拋開和生存相關的利益不說,這恐怕就涉及價值觀了。一個觀眾和一萬個觀眾,對於尊重自己愛好而且尊重觀眾的演出者,應該是沒有區別的。口袋咖啡的演出想必也是這種情形吧。
坐在口袋咖啡的吧台上,我點了一杯美式咖啡和店員剛剛做好的甜品。
名字我忘記了,但味道非常不錯。這是台北小咖啡館的有趣現象之一,似乎每一間咖啡館都在研製私家獨有的甜品和輕食。這讓我堅持咖啡館裏不賣食物的想法有了些微鬆動,隻要是自己的差異化產品,有特色,不太麻煩,食物還是可以做一點兒的。
一邊喝著咖啡,一邊和店員聊天。得知咖啡館的主人從事藝術行業,想必藝術圈的人脈應該不少,所以咖啡館一開始就走文藝路線,演出是常年都有的。問店員為什麼叫口袋咖啡,店員笑了笑,給我遞過來一疊杯墊大小的布口袋,說這些口袋都是老板娘自己搜集各種喜歡的布料縫製的。
口袋咖啡的名字就是這麼來的?就因為老板娘喜歡布口袋?真好玩!
上麵提到過,有演出的咖啡館目前在大陸好像還是個奢望。我倒是建議本身有一技之長的,有大、中、小提琴演奏技術的,平時演出機會不多,又不願意隻靠教小朋友賺錢的女孩子,如果你正好喜歡咖啡,喜歡自由散漫,喜歡與人分享你的音樂,可以考慮開間有LIVE的咖啡館。當然前提是來參差咖啡夢想學校把咖啡技術學好。如果你不嫌棄的話,參差的品牌可以免費使用,咖啡館可以叫CCCCOFFEE,意思是Cenci ConcertCoffee,中文名字可以叫:參差弦樂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