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的結果出人意料,鄭小姐不僅認同我的觀點,還表示要到武漢來學習。當時我覺得這事兒有點兒一時衝動,估計也就隨口那麼一說,我也就隨口那麼一歡迎。沒想到,10月底的時候,她郵件發來確認機票的截屏,真的要來武漢趕11月1日開課的第5期咖啡館主訓練營。於是我趕緊在心裏給自己找了個台階,這丫頭跟我說過,她從未來過大陸,也的確想來看看,上學隻是順便而已。與此同時,我找來我們的咖啡老師,一邊開玩笑要他們考慮編寫繁體字教材,一邊勉勵他們,要把從SCAA(美國精品咖啡協會)和SCAE(歐洲精品咖啡協會)學到的本事毫無保留地分享給這位來自咖啡之城的新學員。
現在,鄭小姐已經結業回到台北了,不知道Together Café的“咖啡教室”開始了沒有。大陸上不了Facebook,作為一個微博控,我已經很少寫郵件了,兩個月過去了,我們還沒有聯係過。祝鄭小姐在台北一切都好!
所謂科學,就是凡事有方法。為了開參差咖啡夢想學校,我們的咖啡老師不僅仔細研究了SCAA和SCAE的相關咖啡教程,還不遠萬裏從美國請來咖啡專業人士做技術交流,奔赴香港從師認證咖啡培訓師,花了不少銀子,開闊了眼界,更重要的是,我們整理了一套可供傳授的科學方法,有理論,有數據,有方法。學員們通過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用科學的方法,熟記具有不同屬性咖啡的各種數據,就可以做出一杯合格的咖啡。
這裏,沒有所謂玄乎的火候、技巧,隻有科學的數據。
比如,通過對嗅覺的引導訓練,通過杯測(cupping),我們就能夠清楚地判斷一杯咖啡是否完全呈現出這款咖啡的最佳風味。如果不理想,我們可以到製作過程中去找原因,並做出合理的調整。所以,隻要掌握了科學的方法,誰都可以做出一杯好咖啡,剩下的就是反複地練習,直到自信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