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阿姆於歸建祀廟 禪位定姻理自然(三(3 / 3)

孟然小時候曾經一度以為是禁書,因為他搜索了各種科普文庫,都沒有搜索到這本書。直到某一次同學在課堂上鬧了笑話才知道原委。作為電子專業的學生自然對曆史不甚熟悉。但是恰巧學院組織了學生去聽學院請來的一位著名教授的講座。有一個學生在最後的問答時間,以文明試論中的古文明題點做問,結果教授不知所以,當場冷場。最後還是教授虛心求教,那位學生就拿出了這本小冊子請教授看。

教授在翻看了這本小冊子後,苦笑著向大家解釋了這本小冊子根本就不是論文,也不是科普。雖然是文章的論據嚴謹,條理清晰,但是卻是實打實的科幻作品。然後在講台上給大家講述了科普和硬科幻的區別。並且以紮實的曆史知識,點出《文明試論》中的杜撰部分。最後說了雖然不是很喜歡看諾亞的作品,但是諾亞這個人他還是知道的,是科幻作家,不是曆史學者。翻了翻小冊子,又對那位同學說,請看看這本書的印刷代碼編號,開頭是屬於文學的編碼,不是科普的編碼。臨散會他又補充了句,說還要感謝這位同學。因為他曾經看過幾篇類似的學生論文,經過剛才的思索終於明白了那些學生是從哪裏找來的新穎資料。孟然抄下了那個編號,一查才知道正是他早期看過的《文明試論》。不知道是《文明試論》捧紅了《孔安釋耶》,還是《孔安釋耶》帶火了《文明試論》,至少研究生們都看過這本科幻和這篇假論文。做了畢業論文的學生們,也免不了好奇的去觀上一觀。

不過無論是《文明試論》也好,《孔安釋耶》也好,都是宣揚融合的,反對分裂和戰爭的作品。諾亞也是科幻作家中少有的鴿派作家,他的文學作品極少宣揚暴力至上的思想,當然也有缺點,就是很多的作品都流露出悲觀的思緒。

孟然回過神來,看自己這幾天的成果。在河水的南岸岸邊,和水田的邊緣更是開墾了大片的旱田,綠豆和高粱混撒在一起種植。以後慢慢的這裏大片的荒原也就開發成農田了。足夠部落幾代人之內的發展,考慮到作物單產的提高,和海邊漁獵的補充,應該不再有食物匱乏之虐。

隻是他現在還猶豫不決是否將蓮子種下去,這是他手裏唯一的水生植物。雖然水稻也算,但是就算沒有水,隻要田地濕潤,原始的稻種還是生長旺盛的。而蓮藕卻不得不依靠水來生存。隻有塘泥的情況下,早晚都會被野獸掘斷根的。

與選水稻相反的是,他選的蓮子卻是食蓮子的,本來他以為種田的話,蓮藕不過是下品,反而不如蓮子更有銷路。畢竟蓮藕可以生長的很快,並且四季催長,而蓮子卻局限了成熟時間,保留了較大的野生特性。蓮子的規定是無論品質如何,必須確保培植狀態下可以發芽,且發芽率不得低於50%。

讓他猶豫不決的還有就是發芽率隻有一半,而蓮子卻隻有一顆,而不是一百粒。而蓮子在他手裏也發生了變化。佛蓮,這就是這顆蓮子的名字。他不知道什麼時候,蓮子改變了名字介紹。記得之前幾次查詢都是蓮子,並沒有注意到有特殊的稱呼。最終還是沒有扔進河塘,佛家主悲,人生多悲苦,紅塵多磨難,暫時還是不要增加不安定因素了。

他的腰間,除了原來係著的葫蘆外,多了根笛子。這是他偶然跟部落裏要的。那段竹筒做弓箭短了些,本來要丟進火堆裏的,而被他拿來做成笛子。這幾天,忙累了,就會吹上一曲。部眾們在他吹笛子的時候,也就不來打攪他。笛聲本來清越悠揚,而他吹奏的調子卻多了一絲蒼茫寂寥。

部落裏不隻他手裏的一杆,早之前就曾經給部落裏做過一個笛子送給孩子了。經過這些天的練習,孩子們的笛聲像山泉,像鳥鳴,總是那樣的歡快,就算是不高興,那曲子也是如河水奔流,鬆濤急雨,甚至中間來一兩聲嘈雜之音表達心中的憤怒。

從葉子口中得知,阿姆卻很喜歡他的笛聲。隻是葉子告訴他,阿姆的身體越來越不好了。孟然聽罷,望了望這紅火的篝火,和歡笑中的部眾,把笛子放在嘴邊,第一次在營地裏吹起了笛子。這一次的笛聲,少了蒼涼,多了清越。不變的卻是那緩慢而悠遠的曲調。和著拂麵的微風,打了個回旋,送往遠方。

在曲子結束時,打了個花,破掉了剛才的意境。

現在的晚上的篝火旁邊的娛樂節目不少。除了孩子們的表演。勇士們也經常來上幾手自己的絕活。更是有人喊上幾嗓子自己編的曲子,來博得大家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