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拖延(2 / 2)

董卓必定回被召回朝中,這一點毋庸置疑。董卓在外領兵多年,麾下兵將超額,這並非是多麼隱秘的事。

實際上他早已觸犯了天子和朝廷的忌諱。

因此,不論是天子還是朝臣,都不會繼續放任下去。現如今帝朝放棄西域,正好趁著這個機會,把董卓這個隱患給抹掉。

隻要將董卓召回朝中,不用三兩年,就能將其磨平。

至於豢龍董氏,雖然能出一把力氣,但想來幾乎無用。帝朝雖日薄西山,但畢竟明麵上還未亂起來,聲威仍在,忠臣頗多。豢龍氏雖強,卻也不能在這種情況下冒天下之大不韙,硬迫天子。

所以,如果不出意外,董卓必定會被召回朝中任職。

不論董卓願意不願意,現在的情況,由不得他!

不過董羿是看出來了,董卓仍然還沒有放棄拒絕入朝的打算。雖然已經做了一些安排,但董卓想必還另有手段。

這個手段,董羿幾乎能夠猜到,無外乎一個字——拖!

把時間拖著,指不定就會有轉機。

其實帝朝若不出亂子,董卓的反抗無疑是徒勞無功。

但事實上,恐怕不是這麼簡單。

“光和六年.哈哈,黃巾.快了.”

董羿低聲自語。

..

北蠻仍然按兵不動。

戍己校尉部並非泥捏的,不說董卓、李傕、郭汜這等在西域早已聲名顯赫的大將,單單是連斬兩位六品強者的董羿,就足夠讓人重視了。

區區一個無名之輩,就能斬殺北蠻兩員大將,誰又知道戍己校尉部還有多少這樣的強者呢?

再者交河城乃是西域東部重鎮,防禦森嚴,幾不差於它乾城。這樣的城池,有武陣為輔,有精兵強將,蠻夷不敢急忙來戰,也在情理之中。

想想也是。不論他們戰與不戰,不論他們有什麼打算,大漢帝朝都已經放棄了西域。早晚,交河城都會落在他們手中,又何必要甘冒奇險,妄自讓兵卒去送命呢?

也許他們之前是想趁機削弱一下戍己校尉部的兵力,也依此振奮軍威,以達到震懾西域諸郡的效果,但連連受挫之下,恐怕也要謹慎許多才是。

董羿每日裏生活極有規律。

早上起來走一遍戰技刀勢,體味鑽研殺招。然後去董卓府上,作為晚輩、屬下,給董卓請安,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意。接著就去軍營,或是在營中訓練兵馬,或是直接拉出城去操練。晚上回家,運轉真氣、疏通經絡,直到精神疲憊。

這樣又過了十餘日。

入冬的西域,天氣愈發嚴酷。

前日裏,第一場雪紛紛揚揚的降下來,使得氣溫降到了冰點以下。軍隊的訓練,就顯得困難了許多。

不過董羿以身作則,帶著兵馬堅持訓練,倒也沒人生出怨言。

這天,帝朝的詔令終於下來了。

果如董羿所料,帝朝詔令董卓入朝,擢為東中郎將,並任少府一職。這已經算是位高權重了!

大漢帝朝不常設將軍之職,四方軍隊,平素在名義上,接受四方中郎將的轄製。至於什麼大將軍、車騎將軍、驃騎將軍、衛將軍、前後左右四將軍,乃至於四佂、四鎮、四平將軍,皆不常設。除非有國戰級數的大戰役,否則的話,帝朝將領,以中郎將為尊。

而少府,則是九卿之一!

也即是說,董卓若是入朝,便是在名義上掌握一方大軍的九卿重臣!

可對於董卓而言,九卿重臣也好,三公也罷,他現在都不稀罕。軍權,實際的軍權,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朝廷詔令一至,董卓就‘病了’——確切的說是因為練功激進,走火傷了髒腑經脈。

不過大軍在這個時候仍然開拔,往涼州方向撤離。

戍己校尉部原本有數十艘大型軍用飛天艇,但就在近日,因‘遭到北蠻偷襲’,損失了大半,隻剩下兩三艘。因此,戍己校尉部麾下大軍隻能從陸路撤走。

於是,速度就‘快不起來’。

要快也行,需要帝朝撥付數十艘飛天艇。但大型軍用飛天艇造價極高,一時間要撥付數十艘,卻不容易。

還是走陸路吧。

董卓因‘病’在身,便自乘坐飛天艇往涼州隴西而去,要回老家養病。麾下軍隊,就由四個軍司馬率領,緩緩向玉門關方向行軍。

董羿作為後軍司馬,領了斷後的軍務。

他率領大軍殿後,雖然並沒發現北蠻遣軍追擊,也仍然一路故布疑陣。看似多此一舉,但董羿覺得,就當做是演練吧,積累一些經驗。

再說了,董卓下令,讓大軍緩行,這故布疑陣,總能消耗一些時間,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