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5、用經濟學術語解釋婚戀現象(1 / 1)

小謝子:

自貝克爾以《家庭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以來,現代婚戀越來越向商品市場邁進。與婚戀現象相對應經濟學術語也越來越多。如果你懂一點經濟學的話,那麼你會發現,這種對應不但形象有趣,而且還恰如其分。仿佛當初某經濟學家製造這個詞,就是為了解釋婚戀中的某個現象。春天裏左右無事,我不妨把這些詞搜羅一下,讓你以後閑時樂嗬一下,算作生活的調味品吧。

比如說“邊際效用遞減定律”。在經濟學的範疇內,是說你擁有一種商品,擁有越多,其個體對你的作用就會越小。比如說,你很餓,第一個包子對你的作用最大,第二個次之,第三、第四再次之。當你飽了後,第五個包子對你就可有可無。而當你看著後麵還有一大摞包子時,你忍不住想吐,這時後麵包子的作用就為零甚至為負了。邊際效用遞減定律是微觀經濟學的支柱之一。看現在是如何運用到婚戀中的?一個男人隻能擁有一個女人時他是絕對的性福,而當他成為皇帝時,他卻未見得性福。一個男人第一次做愛時,他是絕對的性福,而當他十多年如一日,隻能跟一個女人做愛時,他就完全麻木了。此感覺當然同樣適應女人。現代婚姻法估計就是為了更好地造福人類而設計出來的。因為擁有越多的女人(男人),有可能越無性福的感覺,所以廢除一夫多妻製或一妻多夫製。因為長期守著一個女人(男人)審美特別疲勞,所以結婚後也可以離婚,離婚後又可以結婚,無限瞎折騰下去,就為了避免那個“邊際效用遞減定律”。

有人總結說:試婚是項目可行性分析。結婚是資產整合,公司注冊。生育是產品問世。離婚是清產核資,公司解體。再婚是資產重組,新股份公司開張。

又有人總結說:緣分是意外收入。愛情是應收賬款,愛人是合資公司。想他是記賬簿。吵架是壞賬簿,營業內損失。暗戀是收不回的呆賬。錯愛是高估淨利。分手是清算。寂寞是累計折舊。誤會是錯誤分錄。解釋是更正分錄。複合是壞賬衝回。眼淚是愛情所得稅。人情是流動資產。回憶是損益彙總。心是不固定資產。

相對來說,自由戀愛,類似於“專賣店”形式。對青年男女而言,青春美貌是一種資源,並且是壟斷稀缺性的。很多年輕人對自我品牌評估過高,所以隻願開專賣店,一般傾向於單獨交往,個性化交往,而不喜歡放在“百貨商場”任人挑選。婚姻介紹所就相當於百貨商場,一般是年齡偏大、姿色普通的男女紮堆的地方,隻想著挑一件盡管物不是十分美、但價格還是比較便宜的“商品”,把婚姻問題解決掉。

育兒的子宮長在女人身上,女人憑此掌握了基因複製的絕對主動權,性交成了女人單方麵向男人收取利潤的交易方式。所謂“嫁漢嫁漢,穿衣吃飯”便是如此,從沒聽說“娶妻娶妻,穿衣吃飯。”俗話說,20歲開張,60歲打烊。人類有能力性交的年歲也就是40年左右。40年就是14000天,按三天一次算,人一輩子的性交不過4600次左右。假設一個男人月收入2000元,40年就是96萬。96萬一半自己用,一半老婆花,以換取那4600次的性交易,平均每次就是100元左右。據警方朋友透漏,這個價比目前內陸便宜的妓價還要低,這妻子做得可不怎麼爽。可如果男人的月收入一萬,那麼性交易的單價就是500多元。

如果男人不幸是世界首富,那麼他跟老婆每親熱一次的價格則高達2000萬美元。嫦娥若得知如此天價,恐怕也會從月宮重返人間。如果世界首富不結婚,拿出四次與老婆親熱的價錢以每年200萬美元的價格向全世界征招性伴侶兼私人秘書和保姆,一年一換,那他幾乎可以閱盡人間最美春色。

貧困家庭,女人提出離婚的居多,是因為性交易利潤太低。而富裕的家庭,則是男人提出離婚的占絕大多數,因為性交易成本高得離譜。如果不是為了生孩子,那些有錢有勢有地位的男人,誰會願意讓一個女人陪伴一生呢?除非這個女人真是天仙下凡。

嗬,小謝子,就胡說八道到這裏,感覺有點像唆使你變“壞”,世俗得簡直市儈,無限臉紅ing,為老不尊哈。所以這封信你以後也可以不讀的,讀了也不必放在心上,全當我沒說。

你的老爸

2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