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性別的未來(2 / 3)

三是進化心理學模型。這種理論同樣認為男性和女性天生就由其進化的傳統所驅使從事不同的工作及服務家庭。例如,由此觀點所推斷出的一項假說是:那些與家庭聯係較少的女性比起那些與家庭聯係較多的女性來說,會體驗到更多的壓抑及精神問題。

四是角色擴展模型。這種模型假設了工作為婦女帶來了直接和間接的利益,提出獲得經濟利益、履行多種角色的滿足感及對充任多重不同角色的保護等都是有益的。

在筆者看來,多性別角色帶來的好處,尤其是有工作帶來的利益適用於男女雙方。工作可能會導致壓力,但這種影響對男性和女性來說是相似的,並不會對女性傷害得比男性多。事實上,多性別角色減少了就職女性內心的痛苦感,女性從職業中獲得了經濟和權力。這種改變影響到她們整個的生活和人生。

對男性來說,參與照料孩子和家庭雜務增強其能夠成為父親的感覺,並且男性傾向於在家中體驗到比工作中更小的壓力。當男性真正實現了對支配/剛性趨勢男性氣質的改造之時,他們將真正有希望獲得多元發展的人生。

在職業和家庭之外的領域,男性和女性也已經發生並且正在發生著重要的改變。

在情感關係中,柔順的男性與具有支配性的女性已經出現。通常被認為屬於女性的通過情感分享和交談來獲得親密感的方法已成為構建愛的關係的一種類型,而男性如果不擅長這種類型的聯係方式,他們也許會感到缺了什麼。在某種意義上,男性陰柔也是一種進步,他們應該放棄陽剛之氣的神話,才能夠和女性建立起一種更和諧的關係。(方剛,2007:33-36)

男女雙方都需要從對方那裏獲得支持來滿足其依賴需要。男性和女性都有類似的需求,但是被滿足的機會卻經常不一樣。盡管一些女性表現出無助和被動,她們沒有可以依賴而尋求情感支持的對象,使得其依賴需要無法被滿足。在滿足其自身依賴需要及采用男性性別角色之間的不相容性使得男性會因其依賴需要而感到羞恥。在過去,男性可以依靠女性為其提供情感支持,而女性日益增長的對男性為其提供情感支持的需要對一些男性而言也許是一種不想要的改變。(Brannon,2004:459)

另一個重要的改變是在性的領域。男性主宰性關係,在性關係中支配、占有女性的局麵至少在局部已經被打破。不再隻有購買性服務的男性,也出現了購買性服務的女性,而且這些男性性工作者的女性客人實踐其女性氣質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並不一定是簡單地複製了男權社會的男性權力,更非照舊在性關係中扮演被動的一方。同樣,向女性出賣性服務的男性,他們在和女客人的權力關係中的男性氣質實踐也呈現了多樣化的趨勢。男女在性上的差異不再以性別本身為分界,而是一個複雜的建構過程。(方剛,2009)而筆者相信,這種複雜的建構過程絕不僅僅體現在性交易的情境中,而已經是現實社會中的一種常態。

性行為的差異會對異性之間的關係起到意義重大的影響。女性現在認可更加多樣化的性行為,並且與從前相比,更可能在更年輕的時候發生第一次性行為,擁有更多的性夥伴,更多的婚姻出軌。一項對中國多性夥伴行為者的質性研究顯示,當女性從“貞女情結”、“處女膜情結”中解放出來之後,她們的性行為表現可能遠比一些男性要活躍,成為傳統意義上的所謂“蕩婦”。(方剛,2005:78-84)

改變確實發生了。問題是如何理解和麵對這種改變。

如果我們仍然抱持著關於男性和女性的傳統標準,我們就會發現:女性已經變得更像男性,而像女性的男性也越來越多。我們的時代出現了所謂“中性化”的潮流。很多人以焦慮的心態麵對這種變化。但是,也許需要改變的是我們關於男性和女性的界定。

到底是什麼決定了男性應該怎樣,女性又應該怎樣?男性和女性到底是否真的應該有很大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