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美容外科起源於遠古時期,主要是通過組織器官的移植、修複,或其代用品的移植為手段達到形態的改善和美化及功能的重建。自體組織的移植是整形美容外科醫生進行治療最常用的方法,但在臨床操作中常常會有組織取材有限、缺乏組織的供區,甚至患者不願意接受供區的損傷等情況,這時整形工作就變成了“無米之炊”。這樣的難題擺在麵前,異體、異種組織或組織代用品便很自然地被應用起來。
2003年10月7日,雲南省怒江的傈僳族小夥李國興發現一頭黑熊正在襲擊他家的牛,李國興在救牛的過程中受到黑熊猛烈攻擊,導致其2/3的麵部受到嚴重毀容性外傷。在國際公益環保組織——大自然保護協會的幫助下,2006年4月14日,他在西京醫院接受了世界上第二例、中國首例“換臉”手術,整個顏麵部約2/3的部分進行了移植,手術後移植組織全部成活。但是2007年6月底,李國興卻離奇死亡,按照傈僳族的民俗,死者土葬後不能再挨刀,故無法進行屍檢及後續研究,也無法得知其真正的死亡原因,有報道說其死因與機體對移植材料免疫排斥有關。移植手術後麵臨的最大挑戰就是機體對移植物產生的排斥反應,接受了移植手術的患者,必須終身服用免疫抑製劑,以“欺騙”免疫係統接受外來的組織和器官,否則移植部位將會出現免疫排斥反應,導致移植物紅腫、壞死,最終不得不將其去除,移植手術也就宣告失敗。因此,用什麼移植材料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排斥反應就成為整形美容外科的最重要的課題之一。我國每年約有150萬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每年器官移植手術僅有1萬例左右,供體器官的嚴重短缺不僅危及終末期疾病患者的生命,而且嚴重阻礙了移植技術本身的發展,生物材料的問世為患者帶來了福音。
生物醫學材料實際上是指與生物係統相作用,對人體組織、血液不產生不良反應的材料,主要用於臨床診斷、治療、修複或替換機體中的組織器官或增進其功能的材料,其研究與應用具有悠久的曆史。近幾十年,隨著生命科學和現代材料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按照不同需要製作的生物醫學材料作為各類組織的代用品被更廣泛、更深入地應用於醫學臨床。
生物材料在整形美容中的應用包括體表修複材料(如人工皮膚等)和體內植入材料,臨床作為充填材料、固定種植材料、修補材料、醫用縫合線等被廣泛應用。生物材料的應用使耳/鼻缺損的患者不用為了使耳/鼻再次“長”出而使身體的其他部位出現新的缺損;使乳房低平的女性重拾美麗與自信;使返老還童的傳說成為現實;使患者在所需的位置“裝配”出最適合的“組織”;使越來越多的人在對“美”的追求中得到了自己希望的結果。
理想的生物材料為臨床醫生展現了美好的應用前景,在先輩們一次次的嚐試探索中,很多生物材料不停更新換代,並且不斷有具備更加完善的生物學功能、更適合人體需要的新型材料問世。
3.6.2隆胸材料:塑造女性體態美
乳房是女性的第二性征,早在文藝複興時代,女性乳房就被賦予了深刻的內涵——生命、青春、愛情和力量。大小適度、堅挺豐滿的健康乳房,一直是廣大女性追求的目標,也是女性健康美、形體美的魅力所在。隆胸術長期以來是乳房整形手術中最重要的內容。隆胸術實際上是通過醫學手段,將生物組織或生物組織代用品植入乳房內,重塑其外觀,從而達到乳房豐滿健美的目的。
回眸百餘年隆胸史,隆胸給女性帶來了歡樂與自信,也使她們為這一追求付出了沉重代價。19世紀末,美國最早開始開展隆胸手術,1889年,羅伯特·葛蘇尼用液體石蠟直接注入乳房內隆胸,此後用注射器將消毒的液體石蠟直接注射隆胸的方法十分盛行,許多醫生為獲得滿意效果而不斷改進注射方法及工具,20世紀30年代,這種隆胸方法登峰造極,但隨後大部分受術者出現了嚴重的並發症,如乳房內的硬結、腫塊、炎性反應,石蠟在體表向下擴散,擴散後乳房外形不良,以及出現石蠟栓塞,具有確鑿的證據證明這種方法還可誘發乳腺癌的發生,上述並發症一旦發生後,治療上非常棘手,大部分人隻能行乳腺切除術,因此液體石蠟注射隆胸被明令禁止。
在40年代,日本和美國有人用蠟和蜂蜜的混合物及液態矽膠注入乳房內隆胸,此法操作簡單,但與液體石蠟一樣,引起諸多嚴重並發症甚至死亡,最終也被取締。
1951年第一次使用人工海綿植入隆胸,先將海綿雕成所需的形狀和大小,置入乳腺下分離的腔隙達到隆胸的目的。但術後大量纖維組織長入海綿間隙中,使乳房變硬、縮小和變形,甚至形成瘺管,因此該材料也遭廢棄。當初關於隆胸所嚐試的填充物還有很多,如動物脂肪、工業橡膠甚至還有玻璃假體。
重大的突破有時就是源於一次偶然,半個世紀前,休斯敦頓醫生富蘭克·葛柔博士在擠壓一個裝滿血液的輸血袋時,覺得它摸起來就像女性的乳房,並由此突發靈感。於是,1961年,富蘭克·葛柔博士及托馬斯·克羅寧博士與美國道康寧公司合作,共同研發出了世界上第一款矽凝膠乳房假體。矽凝膠假體隆胸的故事也由此展開:1962年,美國得克薩斯州工廠的工人林德賽女士在醫生的建議下,接受了世界上第一例矽凝膠假體隆胸手術。做完手術後,林德賽的乳房尺寸從B罩杯增長到了C罩杯,之後還哺育過6個孩子。從此,矽凝膠假體隆胸被載入史冊。
後來隨著對矽凝膠假體的一次次改進,矽凝膠假體已成為隆胸手術中使用最廣泛的生物材料。矽膠的化學名是聚矽氧乙烷,是美容外科最常用的高分子生物材料,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對人體組織無刺激性、無毒性、無過敏反應,機體排異反應極少,可在體內長期埋植;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通常在-60~260℃內不僅能保持一定的柔軟性和表麵硬度,而且其機械性能無明顯變化,與體液及組織接觸過程中能保持其原有的彈性和柔軟度,不被機體代謝、吸收和降解,是一種相當穩定的惰性物質;又能抵抗長時間的熱老化,加工成型方便,易加工雕刻形狀,使用方便。通過現代化的工業生產,矽凝膠假體被製作成不同的形狀、大小,以滿足不同的臨床要求。
隨矽凝膠乳房假體在受到廣泛應用的同時,其安全性始終頗受關注,主要集中在關於致癌性,影響乳腺疾病的診斷,繼發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結締組織病,對懷孕、哺乳、胎兒、母乳喂養兒童健康的影響,重金屬鉑存留體內繼發的不良反應等方麵。20世紀70年代出現了單腔充注式鹽水乳房假體,其結構是一個矽膠製作的空囊,使用時可經注射導管將適量生理鹽水注入囊內,注射完畢後拔除注射導管即可,其他操作與矽凝膠假體基本相同。它切口較小,能在術中決定乳房體積,後來許多學者研究發現充注式鹽水假體與矽凝膠假體相比其手感稍差,存在液體感,並且生理鹽水是在開放的情況下充注的,故存在引起汙染造成鹽水中真菌形成的可能;但是由於囊內注射的為生理鹽水,一旦假體因外傷出現破裂或滲漏,鹽水可被人體所吸收,不至於對人體造成傷害,所以被認為是安全度較高的乳房假體。此外,為綜合充注式鹽水假體安全性高與矽凝膠假體手感好的優點,雙層乳房假體,即將乳房假體製作成雙腔,內腔充填矽凝膠,外腔充注生理鹽水,已逐漸被應用,目前多種新型隆胸填充材料正在研發和試驗階段,使假體隆胸的安全性進一步提高。
3.6.3隆鼻材料:塑造和諧五官
據說人在母體中最先形成鼻子,所以始祖才又稱為鼻祖。這種說法或許並不科學,但鼻子無疑是麵部最突出、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人的鼻子是突出於麵中部的三角形錐體器官,其外觀形態完全由支架組織——鼻骨的形狀所決定。隆鼻術就是通過植入適當材料來改變鼻的高度和形態,使之與麵部其他部位相協調。
翻開隆鼻材料的“百科全書”,不禁要感歎我們的先輩們的大膽及創造力。1887年就開始了鼻部的美容手術,這是曆史上最早的記錄。1911年開始注射液狀石蠟隆鼻,但由於液狀石蠟在組織間隙流動性大,組織排斥性大,可造成許多並發症,塑形也難以穩定,不久便被淘汰和明令禁止。其他曾被用作隆鼻的材料還有凡士林、銀、象牙、動物骨、有機玻璃等,或是因為排斥反應過大,並發症多而被淘汰;或是因為質地堅硬,難以雕刻塑形而被放棄。但個別材料如象牙仍偶見應用。
1955年首次應用固體矽橡膠材料隆鼻獲得成功。固體矽橡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無毒,無致癌性,對組織刺激輕微;具有良好的生物惰性,極佳的耐生物老化性,耐高溫,可用多種方法(如煮沸、高壓蒸汽、環氧乙烷、輻射等)消毒滅菌而不改變其理化性質;加工方便、易雕刻形狀;一旦發生並發症很容易完整取出來修整、更換;即使不用了還可使鼻形恢複原樣,不會引起鼻背皮膚鬆弛,一次性手術就可以墊高鼻梁和鼻尖,而且固體矽橡膠具有來源廣泛、成本較低的特點,所以,很快得到世界各地醫生的肯定和歡迎。不過在固體矽橡膠隆鼻大量應用之後,它的一些不足也被發現:由於矽橡膠的質地較硬,一旦假體較長、過高或由於位置下移,可能引起鼻部皮膚破潰、壞死、糜爛,假體穿透皮膚形成外露等並發症,但由於固體矽橡膠明顯的優點,目前它仍然是隆鼻術的主要假體材料之一。
1963年液體矽橡膠隆鼻獲得成功,由於液體矽橡膠可采取注射方式隆鼻,塑形隨心所欲,造形理想,不需手術,痛苦少,打一針就能擁有俏麗的鼻子,對許多人來說,有著難以抗拒的誘惑性,所以液體矽橡膠隆鼻一度風靡全球。然而經10餘年臨床實踐發現,液體矽橡膠存在許多弊端,矽橡膠可向周圍組織滲透擴散,引起不同程度的炎症反應及肉芽腫,且一旦出現並發症不容易取淨,發生鼻背皮膚潰爛、壞死而造成畸形者已屢見不鮮,美國於20世紀80年代已明令禁止使用。國內也基本停止使用。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羥基磷灰石被應用於隆鼻手術中,它是無機非金屬生物材料中磷灰石類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其化學成分與脊椎動物的骨骼和牙齒所含礦物質極其相似,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無毒、無刺激性、無排斥反應,不老化、不致敏、不致癌,植入人體後可與骨組織發生化學性結合,並可微弱促進骨生成,而且能夠通過與接觸的骨麵形成磷灰石層而與周圍骨組織形成良好的骨性結合。但因其缺乏結構的完整性和力學穩定性,存在移位、遊走、脫離所需要植入部位可能;此外由於與周圍骨組織結合緊密,一旦發生並發症完全取出也很困難。因此,其使用推廣受到了限製。
隨著醫學認識的提高和醫用材料的發展,20世紀90年代末膨體聚四氟乙烯開始應用於鼻部整形領域,打破了傳統矽膠隆鼻手術“一統天下”的局麵,使得隆鼻材料有了更好的選擇。膨體聚四氟乙烯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作為人工血管而被應用在血管外科,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應用整形領域。膨體聚四氟乙烯是一種惰性聚合物,理化性質穩定、無毒,耐高溫和低溫,耐化學腐蝕,其“結與纖維”構成了獨特的微孔超微結構,這種結構容許血管及周圍組織的長入,植入體內後與周圍組織緊密鑲嵌穩定性好,且材料質地柔軟,其彈性和硬度與軟組織相似,易塑形,亦沒有吸收,所以形態和手感均自然逼真,沒有固體矽橡膠充填後那種線條硬直、質感較硬的外觀,更不易出現穿透皮膚等情況。如果自己不說,旁人很難察覺出來。由於膨體聚四氟乙烯的諸多優勢,目前已成為隆鼻材料的主流產品,並且還被用於隆下頜、隆顴、前額填充、眶修複、麵部深部皺紋填充、唇齶裂二期修複等,已成為整形材料的新寵。
不過如同其他材料一樣,膨體材料也並非十全十美,膨體對手術環境的要求很高,必須做到完全無菌。因為膨體具有微孔,孔徑平均是22微米,這個孔徑足可以讓平均直徑為1微米的細菌毫不困難地在裏麵存留,但清除細菌的巨噬細胞隻能進到孔徑在50微米以上的間隙中,導致細菌一旦進入膨體的微孔就像進入了避難所一樣安全,所以術後若不幸細菌發威,想要控製感染幾乎不可能,就隻有取出假體了。
縱觀各種隆鼻材料,經過時間的洗禮,除自體軟骨外,較為安全和使用廣泛的仍然為固體矽橡膠假體和膨體聚四氟乙烯。了解了各種材料的優缺點,我們在選擇隆鼻材料的時候會有一個全麵的認識和對比,具體應用哪種材料還需要借鑒醫生的建議,以使手術達到想要的完美效果。
3.6.4注射除皺材料:實現返老還童的夢想
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有兩代人見證了她的精湛演技,她在《上海灘》中塑造的馮程程更是讓無數的影迷瘋狂!在2009年台灣金鍾獎頒獎典禮上,她的出現讓眾多女明星在瞬間失去光彩,沒有皺紋,沒有皮膚鬆弛等衰老煩惱,年齡對她隻是個數字,歲月增添的是成熟與嫵媚,她就是趙雅芝,雖已56歲高齡卻美麗依舊,自信依然。其實不隻是趙雅芝,娛樂圈中逆生長的明星不在少數,人們在羨慕和感歎明星們駐顏有術的同時,也希望找到能夠使自己保持青春容顏的方法,一種快速、安全、痛苦小的微創除皺方式——注射除皺在人們的迫切希望中應運而生。隻要數分鍾,不開刀,不手術,打針就能擁有年輕的麵龐,可能對許多人來說,有著難以抗拒的誘惑性。年輕的夢想在一瞬間顯得那麼觸手可及,這就是注射除皺的吸引力所在,就連美容達人大S也曾在《美容大王2》裏揭露女明星們保持青春容顏的秘密就是高科技美容,玻尿酸、肉毒素等注射產品都是明星們青春常駐的秘密武器。
注射除皺的發展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紀,近百年來,臨床上曾先後試用過液體矽膠、液狀石蠟、植物油、羥基磷灰石等材料來填充皺紋,但都被一一淘汰。1977年,克納普首先報道提純了牛和人膠原,並將它們首次應用於麵部祛皺及塑形,1981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正式批準注射性牛膠原材料用於皮膚填充劑,從此揭開注射抗皺的美容新篇章。之後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相繼批準了多種膠原蛋白,由牛純化膠原逐漸發展為人純化膠原。人體皮膚中真皮的構成約有70%是膠原蛋白,膠原蛋白是真皮層強有力的後盾,其對皮膚的作用不可替代,它像彈簧一樣支撐著肌膚,像水庫堤壩一樣鎖住水分,年輕的肌膚看起來光滑飽滿、柔軟有彈性,原因之一是真皮層內的膠原蛋白充足,彈性纖維也維持在最佳的狀態,但是過了25歲,膠原蛋白的流失速度比生長速度快,真皮層密度和彈性削弱,使皮膚呈現皺紋、鬆弛等老化跡象,注射膠原蛋白是唯一可“直接補充”膠原蛋白的做法,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改善皺紋及肌膚彈性的方式。注射性膠原蛋白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良好的保水保濕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由於膠原是細胞外基質的主要成分,膠原蛋白注入後,作為細胞生長的依附與支架,能誘導宿主細胞和毛細血管等的增殖分化和移植,促使細胞進一步合成新生膠原。目前用於臨床的可注射膠原主要為高純度的人膠原蛋白或來源於牛的膠原蛋白,通過在皺紋處或組織凹陷處真皮淺層或深層注射,可將原本因為老化而塌陷缺損的真皮層結構有效地填補,達到撫平皺紋或填充塑形的目的。膠原蛋白在人體內可以逐步被人體內的膠原蛋白酶所降解,具有生物分解性,因此不會永久填充,填充效果隨時間逐漸減弱,在體內存留時間平均為6~12個月,這除了與注入的體積、注射部位和皮膚機械壓強大小有關之外,不同膠原蛋白產品和不同體質對膠原蛋白的存留時間也有較大影響。
1986年,一位叫瓊·卡拉索的加拿大眼科醫生在無意中發現用來麻痹肌肉神經的藥物肉毒毒素可以使患者眼部的皺紋消失。這位醫生將這個意外的驚喜告訴了身為皮膚科教授的丈夫,後來夫婦倆便開始合作研究這一課題,最終將A型肉毒毒素引入皮膚除皺領域,引發了美容史上的“肉毒毒素革命”。而我國則是繼英國和美國之後第三個能自行生產這種美容用途產品的國家。
A型肉毒毒素是一種嗜神經毒素,其特異性與周圍運動神經末梢突觸前膜相結合,抑製神經遞質乙酰膽堿的釋放,導致化學性去神經作用,從而降低肌張力、緩解肌肉痙攣。1989年,A型肉毒杆菌毒素正式注冊為商品,商標為“BOTOX”,並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核準用於12歲以上的肌肉張力性疾病,如斜視、眼肌痙攣等的治療,直到近年來才被批準應用於美容整形,主要是治療麵部皺紋。肉毒毒素注入產生皺紋的肌肉內,會阻斷神經遞質乙酰膽堿的釋放,從而使肌肉張力下降或使肌肉癱瘓麻痹,造成局部暫時性的類似“麵神經癱瘓”的症狀,皺紋也隨之逐漸消失,這種除皺方法操作簡單,幾乎無痛苦,無腫脹、瘀血,見效快,不發生過敏反應等,故這種除皺方法推出後,被許多求美者所接受,很多明星也公開承認自己是肉毒毒素的受用者。
不過打肉毒毒素除皺也需要了解以下信息:肉毒毒素注射除皺隻是眾多除皺方法中的一種,並不是對任何人都有效,一般來講,最適合用於魚尾紋、額頭紋、眉間紋、鼻唇溝紋和頸部的動力性皺紋,對於皮膚過度鬆弛、已形成較深及明顯凹陷的靜態性皺紋效果並不理想;肉毒毒素療效一般在注射後48~72小時開始顯現,表現為麵部皺紋變淺、變平,皮膚變光滑。但因受其作用機製所限,療效持續時間一般為3~6個月,平均4個月,極少數可延長到10個月,甚至一年,要想長期有效,還是需要重複注射;此外,肉毒毒素畢竟為目前生物毒素中毒性最強的物質,常用作軍事戰爭中的生化武器,當人們食入或吸入這種毒素後,就會產生一係列的神經係統症狀,如頭暈、呼吸困難和肌肉乏力等症狀。可是為什麼這樣令人畏懼的毒素能應用於臨床中呢?其實我們應用的肉毒毒素是經過加工處理的,常規治療劑量可以保證安全,不過為最大限度減少其不良反應的發生,臨床使用仍需謹慎,當劑量和濃度達到一定水平後,再增加劑量,麻痹效果並不增加,反而因單點注射劑量過大或注射容量過大,藥物易彌散至鄰近肌肉而引起不良反應,所以應合理規範使用。
2003年,玻尿酸類注射美容產品上市,由於它穩定性高,與人體組織相近,一經上市就受到了人們的熱烈歡迎,迅速搶占了注射填充劑的美容市場,為祛皺、顏麵部填充、輪廓畸形和容積不足提供了一種良好的解決方案,至2008年,在美國非手術整形項目中玻尿酸項目已成為占僅次於肉毒素之後的第二大注射針劑。玻尿酸又稱透明質酸,屬於大分子氨基葡聚糖,具有良好的親水性和鎖水性,玻尿酸的保濕效果是膠原蛋白的數倍,被公認為是最佳保濕因子,它能讓皮膚變得飽滿、潤澤。玻尿酸是所有動物細胞外基質的組成成分,人體玻尿酸的含量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因而引起肌膚的老化與產生皺紋。玻尿酸具有填充自然均勻、生物相容性高、不良反應小等優點,使之成為維持組織形態和功能的理想的填充劑。
玻尿酸較早階段被用於化妝品之中,在許多的保濕產品中都含有波尿酸,它有很高的鎖水能力,讓皮膚得以保濕並改善皺紋,但是一般保濕化妝品所含的玻尿酸,隻是塗抹在皮膚表麵,很少被吸收到皮膚內,後來玻尿酸才被運用到注射美容的行列。將玻尿酸直接注射到皮膚的真皮組織中,皮膚中的玻尿酸吸收水分後,體積增大,向周圍產生的膨脹壓力使得它可以支撐周圍組織,皮膚自然就充盈起來,這個原理類似於海綿吸水後的效果。由於玻尿酸可以吸收自身體積1000倍的水分,從而使肌膚豐滿、有彈性,與膠原蛋白不同的是,膠原蛋白是在真皮組織中作為架構,若以蓋一棟鋼筋水泥的房子來比喻的話,膠原蛋白如同鋼架,而玻尿酸就有如鋼筋架好之後灌入的水泥,利用玻尿酸的膨脹效果讓架好的鋼架不會垮下去。但是打進去的玻尿酸同膠原蛋白、肉毒毒素一樣,也會慢慢被人體吸收,效果持續時間一般為6~12個月,所以想要維持效果,就需要反複注射,一旦不再繼續定期注射,效果就會慢慢淡去,最後完全消失。膠原蛋白、玻尿酸和肉毒毒素雖然都是廣泛應用的注射除皺材料,各有其特點,但有一共性,療效維持時間有限,需要重複注射才能保持持久效果。
當然,患者和醫生也想尋求一種能使麵部皺紋和輪廓畸形修複後維持更加持久的解決方案,那麼有沒有這種材料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愛貝芙(Artecoll)。愛貝芙於1985年由世界“注射美容之父”藍博教授發明,1989年首次在德國應用於臨床。愛貝芙是一種安全的、有效的永久性皮膚填充劑,不會在注射後分解而被機體吸收,主要用於永久除皺、塑形和組織缺損的填充。愛貝芙的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由聚甲基異丁烯酸甲酯(PMMA)微球和膠原組成,以3.5%的膠原溶液為載體,將圓形潤滑微球懸浮在膠原溶液中,經注射進入整形部位,PMMA微球具有不同尋常的外表潤滑度,能夠刺激成纖維細胞逐一包裹,每毫升愛貝芙中所含有數百萬個微球,因而PMMA會乖乖待在需要祛皺的位置,不會有任何挪動和降解。PMMA圓形潤滑微球的特性既保證了其不被人體的巨噬細胞所消化吸收,也保證了PMMA對組織的刺激性降到最小,1~3個月後,注射入的膠原逐步降解並被人體本身的膠原所替代,而PMMA不會降解,留在整形部位,並發揮作用刺激人體內本身的膠原蛋白再生而起到永久充填效果,並使局部組織柔軟,沒有硬物感。
雖然目前注射除皺幾乎成為最受歡迎的除皺方法,但由於人體的皮膚處於較為暴露的部位,尤其麵部,這些為除皺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每種注射材料都有其獨特的優勢,也有其可能的缺陷,不同的患者或同一患者的不同部位也有不同的需求特點,皺紋形成的原因亦有不同,所以在麵部年輕化治療中,肉毒毒素、軟組織充填術及麵部提緊手術三者不能完全取代,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但結合使用可能起明顯協同作用。
如今應用於整形美容方麵的生物材料也已成為一個大家族,根據組成成分和性質主要分為醫用高分子材料、金屬材料、合金材料、無機非金屬生物材料、生物醫用複合材料、組織工程材料等。目前很多已應用成熟的生物材料,也大都經曆了類似的發展過程,當中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從這些生物材料發展的曆程中我們發現,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適合用作生物材料的,隨著科技的發展,生物材料在種類和質量方麵得到了長足進步,以更好地服務於大眾。
3.6.5生物材料的安全性
麵對五花八門的生物材料,求美者往往挑花了眼,但生物材料的安全性能是不能忽略的。生物材料由於要短期、長期甚至終生與人體直接相接觸,所以每種材料應用於臨床最基本的前提條件應是對人體無害,生物相容性好。生物相容性是生物材料研究中始終貫穿的主題。
目前醫學臨床對生物材料的基本要求是:①材料無毒性、不致癌、不致畸、不引起人體細胞的突變和組織反應。②與人體組織相容性好,不引起中毒、溶血凝血、發熱和過敏等現象。③化學性質穩定,抗體液、血液及酶的體內生物老化作用。④具有與天然組織相適應的物理機械性能。⑤針對不同的使用目的而具有特定的功能。⑥材料易得,價格適當,便於消毒滅菌且易於加工塑形。⑦生物學試驗合格後方可進行臨床試驗。在我國,植入性生物材料屬第三類醫療器械,其經安全性評價試驗合格之後,必須進行臨床試用,證明是安全有效的,並經國家管理部門批準才能廣泛應用於臨床。所以,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正規的生物材料可以增加美麗的安全係數,可以讓美來得更放心。
理想的醫用生物材料為臨床醫生展現了美好的應用前景,現有的生物材料雖然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目前臨床使用的生物材料幫助眾多的求美者實現了美麗的夢想是不爭的事實。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更多更加理想的生物材料將不斷出現,給我們的美麗事業“添磚加瓦”。
3.6.6生物材料的未來
生物材料在整形美容外科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對美容、治療的需求。盡管生物材料的效果已深入人心,但仍常有對其安全性的質疑聲。幾乎所有的材料都不能保證與人體100%相容,排斥反應的發生尚不能完全杜絕。我們不禁想問:何時能夠從目前的“以假亂真”時代發展為夢寐以求的“弄假成真”時代?生物材料正在努力地進步為我們做出貢獻,使更多過去無所實現的夢想正成為現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太乙真人用蓮藕組成人形,使哪吒再生複活,而今天,奇妙的科技正在使這一傳說一步步變為可能,再生型生物材料正是一種讓受損缺失的組織在原位再生的新型醫學材料。再生型生物材料可以根據我們手術的需要,製成特定的形狀植入人體內,起到很好的支架作用,同時在該材料的誘導下,人體自身修複功能能夠在原來的位置逐漸生長出新的組織,替換生物材料,完成器官組織再生的過程,從而使後天再造痕跡了然無蹤,目前這種材料正在研發和試用階段。
此外,組織工程學的出現也在改變著我們的傳統思維及治療模式。假如有一天我告訴你,用你自身的細胞經過培養,讓你實現想美哪裏就美哪裏的願望,你還會選擇生物材料嗎?其實這個假設已經不是天方夜譚——組織工程學在這20餘年來已經做到了在實驗動物身上培養出人類除神經係統以外的各種器官,人類數千年的夢想正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逐一實現。
相信我們能不斷地研究開發出更安全、更可靠、更為理想的生物材料,也許有一天,整形美容也能把我們整成百分之百的真美人!我們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醫學新材料涉及材料學的各個分支,是研究人工器官和醫療器械的基礎,其發展為醫學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醫學材料已成為各國科學家研究的熱點。
隨著納米技術、生物技術、醫藥技術等學科的迅猛發展與交叉融合,新型醫學材料層出不窮。納米材料、組織工程材料、藥物緩釋材料、介入診療材料和整形美容材料等內容代表了醫學新材料的發展趨勢和方向。
未來疾病的診療模式都有望發生變革。生病到了醫院,先用新型造影劑如納米造影劑輔助影像學診斷疾病,確診之後再決定治療方案。若采用藥物治療,可借助特定的高分子緩控釋材料作為載體,一次服藥之後,藥物在體內多次緩慢釋放,從而在體內病變組織周圍維持較高的藥物濃度,並且藥物分子與目標組織發生特異結合,靶向殺死病變細胞,避免多次服藥的麻煩,也可大大減輕藥物的毒副作用。
如果病變較為嚴重,不得不手術治療,沒有關係,直接采用先進的介入治療材料實施微創手術。不用開腸破肚,手術簡單無風險,不良反應少。當然,如果病變非常嚴重,不得不更換組織或器官,也有辦法。采用組織工程培養的方法,采用病人自身的細胞,在合適的條件下培養,定向培育成合適的器官再移植入病人體內,有效解決了異體移植的排斥問題。
當然,醫學材料給未來人們帶來的益處不局限於此。愛美的人們也可按照自己的需要美容養顏,無痕美容的奇跡將使人們再造美麗變得異常平常。
總之,醫學新材料是一個新興的複合學科,內容涉及各學科知識,其發展需要各學科的交叉融合。未來醫學新材料的需求將持續增長,而其發展將為人們的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