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 做臘肉香腸(1 / 2)

殺年豬是中國農村地區過年時的一項傳統習俗,特別是在一些農村地區,殺年豬不僅是為了準備過年的食物,也是對一年辛勤勞動的慶祝。這個習俗體現了人們對豐收的感恩和對新年的期待。陳鬆家開啟村裏的殺年豬序幕,意味著村裏的年味越來越濃了。每家每戶殺年豬的數量不一,有的殺一頭,有的殺兩頭,這可能取決於家庭的人口數量、經濟條件以及對豬肉的需求。殺兩頭年豬的家庭相對較少,可能是因為兩頭豬的肉量對於一般家庭來說已經足夠,或者考慮到成本和存儲的問題。殺年豬之後,豬肉會被醃製、熏製或者做成臘肉、香腸等,以備春節期間食用,或者作為走親訪友時的禮物。這個習俗也促進了鄰裏之間的交流和互助,是農村社區文化的一部分。

……

村裏人每家都來請陳鬆一家去吃殺豬飯,在龍國農村,殺豬飯是一種重要的社交活動,它不僅是慶祝豐收和團圓的方式,也是表達感激和尊重的重要場合。陳鬆帶領大家種植掙錢發家致富,家家都住上了新房,有了存款,不再為溫飽而發愁。大家都在心裏尊敬和感激陳鬆。請陳鬆一家吃殺豬飯,是村裏人表達感謝的一種方式,這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互幫互助和感恩精神。通過這樣的聚餐,村民們不僅能夠共享美食,還能增進鄰裏之間的感情,加強社區的凝聚力。這種聚餐活動通常充滿了歡聲笑語,是農村生活中溫馨而重要的時刻。殺豬飯的菜肴通常非常豐富,包括新鮮的豬肉、豬肝、豬血等,以及各種用豬肉製作的菜肴,如紅燒肉、炒豬肝、豬血湯等。這些菜肴不僅美味,也富含營養,是冬季裏溫暖人心的食物。這樣的傳統習俗和社區活動,不僅讓村民們在物質上得到滿足,更在精神上得到滋養,增強了大家對家鄉的歸屬感和對傳統文化的認同。

……

陳鬆隻是去了唐濤、唐四百、周買娃三個發小家裏。其他人家裏就讓父親去參加了,陳鬆在家陪媽媽做臘肉和香腸。

做臘肉時間周期比較長,需要從醃肉開始,然後洗鹽、晾曬、熏製。確實,製作臘肉是一個需要耐心和時間的過程,它涉及到多個步驟,每個步驟都對最終產品的質量有著重要影響。

陳鬆和媽媽、姐姐一起將肉用食鹽、花椒、八角、桂皮等香料均勻塗抹在肉上,再將肉放進一個大缸裏,確保每塊肉都均勻覆蓋了調料,今年的肉比較多,做了三個大缸的醃肉。

把醃肉弄好了就開始灌香腸,陳鬆也非常喜歡吃香腸,就和媽媽說了把兩個豬的小腸全灌香腸。這樣做好後成品都有一百多斤了。先把肉切成手指大小寬的肉片裝到一個大盆裏,再放上鹽、味精、五香粉、辣椒粉、花椒粉等調料,再加上生抽和自己家做的辣椒醬,攪拌均勻後就往洗好的豬小腸裏灌。現在不像前世有專門灌香腸的機器,全部都要手工製作。媽媽用一個竹筒套在小腸口,往裏麵灌拌好的肉片,陳鬆就把肉擠壓到理開的小腸裏。這個是個技術活,力氣太大容易把腸皮撐破,不用力香腸的肉沒有壓實不飽滿,後麵煮的時候也容易散不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