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早點(2 / 2)

正所謂“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見得唐易一介道士,如此推崇自家先祖,孟霖感歎道:“李兄身為道教弟子,卻無門戶之偏見,在下實在歎服!”

唐易心中大為汗顏,雲夢派祖師爺盧生本就儒教弟子,後來被仙人點化,才入的道教,雲夢派弟子道儒皆修,怎麼會對儒教有門戶之見?

孟霖家學淵源,見多識廣;唐易熟讀道儒典籍,旁征博引,故兩人相談起來甚是相得,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青嬰見此情景,甚是乖巧,在一旁也不相擾,默默的為兩人斟茶倒水著。

就在兩人談話間,客棧角落裏那位賣藝的老人懷抱著一把破琴走得近前,作揖道:“小老兒借問一下幾位客官,可要聽曲?”

唐易見老人衣衫襤褸,麵色疾苦,一身的滄桑風塵,暗歎世道不靖,世人命運多蹇,於是向著孟霖道:“今日小道與孟兄相遇,且讓老人家彈奏一曲助興如何?”

孟霖亦與唐易一般心思,聞言點頭道:“在下也正有此意!”

老人席地而坐,將破琴擺於身上,雙手靜撫琴弦,“仙翁”“仙翁”調試幾聲。

說也奇怪,方才還是低下卑微的老人,此刻麵上升起一種莊嚴賢達,彷佛那一張破琴給了老人無窮的力量與生機。

唐易孟霖見狀暗暗稱奇,兩人一掃先前的隨意,正襟端坐起來。

老人眼中閃過一絲得色,指尖輕輕撥動,琴音從老人的指尖娓娓流出,蘊蘊繞繞,漫延開來……

唐易等人隨著琴聲悠悠,完全沉浸其中,心魂亦隨之空靈起來。

琴聲先是盤旋曲折,回腸蕩氣,一派莽莽蒼蒼的雄壯氣派,似亙古,似永恒……繼而忽的一轉,舒緩澄清,如訴如泣,變得溫柔婉約,珠玉漸生……

老人一曲彈罷,餘音嫋嫋,經久不歇,直讓人回味無窮。

“善哉,峨峨兮若高山!”孟霖撫掌讚道。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唐易亦是拍掌。

唐易孟霖兩人對望一眼,盡皆暢懷大笑,惺惺相惜之心頓生。兩人都聽得出來,老人所彈奏的,乃是神州十大名曲之一的“高山流水”,知音難求啊!

老人技藝精湛如斯,唐易孟霖豈敢以凡人待之?兩人恭請老人上座,為老人叫了份“衡山三絕”,請教老人名字。

“區區賤名何足掛齒?”老人灑脫一笑,道:“小老兒見得兩位客官飄逸絕倫,才高八鬥,且碧海青天,肝膽相照,才生獻技之心。”

唐易孟霖兩人連道不敢,言老人謬讚。

老人又道:“兩位客官,小老兒另有獨弦嵇琴一把,不知兩位客官可有興趣一聽?”

古琴本有五弦,內合金、木、水、火、土五行;外合宮、商、角、徵、羽五音。後來周文王囚於羑裏,思念其替父身亡的長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為文弦;周武王伐紂的時候,又加弦一根,是為五弦。

所以如今世間通行的古琴皆為七弦,又稱“文武七弦琴”。

獨弦嵇琴又稱二胡,相傳東晉名士嵇康在一次聚會中,以七弦琴技驚四座,然有人不服,言:“七弦琴世人皆彈,君琴技非凡,也不稀奇,君能彈獨弦之琴否?”

嵇康慨然道:“此易事爾。”嵇康將七弦琴扯掉六弦,獨餘一弦,竟將原本一曲靡靡之音彈得慷慨激昂,讓人嘖嘖稱奇。

從此,獨弦嵇琴便流傳下來。不過嵇琴隻有一根弦,聲音單調,又無名曲相配,所以演奏者甚少,在修真界並不常見。

“小老兒我生平好琴,琴技一道也略有所得,後來在一個偶然的際遇下,獲嵇琴一把,小老兒我想著世間並無嵇琴名曲,於是很覺心痛,決定四處飄泊流浪,以尋找一曲適合嵇琴演奏的曲目。”

老人言語中很有些惆悵,道:“今日得遇兩位,還請替小老兒我端詳端詳如何?”

………………

感謝編輯支持,本書下周獲得一個推薦。

不管成績怎麼樣,居士一定堅持本心,堅持自己的風格,以求道並殉道的精神,將本書寫好。

若是眾位道友覺得本書還入法眼,請支持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