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早點(1 / 2)

唐易睡得晚,醒來得也晚,第二日早晨,唐易仍在與周公相會的時候,突覺得臉上癢癢,下意識的伸手去撓,隻聽得青嬰“嘻嘻”的笑聲傳來。

“小道士,起床啦!”青嬰扯著一根頭發在唐易臉上拂來拂去,讓唐易不得安生,興致勃勃的說:“小道士,你不是常與我說起石鼓書院麼?我們今日去遊玩一番可好?”

聽得青嬰話語,唐易忽想起昨天晚上聽那群夜行人說的“石鼓書院將出秘籍”事,心道自己護送青嬰前往東海青丘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省得被人誤解為尋寶人,若起爭端反而不美。

唐易遂道:“青嬰,我等何不上祝融峰去,將南天之景盡收眼底?”

青嬰自無不可,兩人於是洗漱完畢,出得房間來先吃早點。

客棧裏的人員並不多,除了老板外,隻有一位臨窗而立的書生,另外在客棧的角落裏蹲坐著一位賣藝的老人。

唐易青嬰兩人坐下後,點了南嶽衡山的“三絕”,慢慢的品嚐著。

所謂“三絕”,是指采摘自南嶽衡山上的觀音筍、鵝肝菌、雲霧茶三種土特產。觀音筍馨香甜美,清涼生津;鵝肝菌質鬆肉肥,鮮嫩可口;雲霧茶齒有餘香,沁人心脾。

“旄頭彗紫微,無複俎豆事。金甲相排蕩,青衿一憔悴。

嗚呼已十年,儒服弊於地。征夫不遑息,學者淪素誌……”

唐易青嬰兩人正大快朵頤間,隻見那位臨窗而立的書生突然長袖一揮,望著窗外高聳入雲的南嶽衡山,搖頭晃腦大聲的吟誦起詩來。

書生吟誦的是唐代詩聖杜甫的《題衡山縣文宣王廟新學堂呈陸宰》,昔年杜甫為躲避戰亂來到衡州,應陸宰邀請,觀看新修的孔廟,做了這首詩,杜甫在詩中感歎安史之亂後,讀書人地位極為低下,鼓勵大家絕不能拋棄經世之學。

書生的讀得抑揚頓挫,聲情並茂,讓人似能體會詩人杜甫當時的憤懣與求上之心。

青嬰望著書生的背影打趣道:“小道士,你看人家讀得多有感情,哪像你在雲夢石上那般的幹幹癟癟,讓人聽得直想睡覺。”

唐易嗬嗬一笑,不以為意,心道我若是像書生一般的搖頭晃腦,每天早晚合計幾個時辰下來,怕是要整出腦震蕩來。

“在下一時情不自禁,發些牢騷,有辱兩位雅興,實在罪過!”那書生聽見唐易青嬰兩人在談論自己,轉過頭來向著兩人行禮道:“在下鄒城孟霖,遊曆至南嶽衡山,尚未請教兩位尊姓大名?”

唐易見孟霖生得濃眉大眼,一生正氣,舉止不卑不亢,溫文有禮,頓時心生好感,暗道孟霖亦是遊曆,與自己倒算得上是同道中人,於是還禮道:“小道雲夢派唐易,這位是小道的師妹,姓青。”

唐易青嬰有約定,私下裏隨便稱呼無妨,人前以師兄妹相認。

唐易又道:“公子自鄒城而來,又貴姓孟,不知與那儒教亞聖孟子有何關係?”

見得唐易提起亞聖孟子,孟霖麵顯崇敬,遙遙向北行了一禮,正色道:“有勞道友垂問,亞聖公正是在下先祖!”

沒想到孟霖竟然是孟子的嫡係傳人,難怪如此氣度心胸,唐易連道:“失敬失敬!小道生平亦是萬分欽敬亞聖公的仁德之說,沒想到今日一見亞聖公後人的風采!”

九州大地上下幾千年,一代又一代的風流人物譜寫著自己的傳說,在青史上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於修真界的三教九流而言,哪一個門派不是那些驚才絕豔之輩,以天馬行空的思想或開創,或完善,才得以傳承千古?

佛教先有達摩老祖挾七十二絕技,隻身來東土布道,後有六祖惠能“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得以發揚光大;道教先有太上老君《道德經》洋洋灑灑五千言,開宗布道,後有南華真人莊子一篇《南華真經》,將“道”與“修道”完完全全的展現在世人的麵前,道教終於在九州大地的每一個角落裏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至於儒教,便是聖人孔老夫子與亞聖孟子了,孔老夫子率領著一眾門人遊曆諸侯各國,宣揚著“儒”的“內聖”與“外王”,而亞聖孟子則是具體的闡述著何為並如何去做到儒家最高境界“仁”、“義”、“禮”、“智”、“信”。

達摩慧能、老莊、孔孟,於他們各自的教派而言,更像是太極圖上的陰陽兩儀一般,循環流轉,相互補充著!

昔日與道、儒並稱為先秦“顯學”的墨、法等諸子百家,不能如道、儒、佛三教一般流傳與大眾,不是墨家墨子、法家韓非子等開宗立派者不及道家老子、儒家孔子、佛教達摩,而是墨家、法家沒有出現那如道家莊子、儒家孟子、佛教惠能那般的繼往開來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