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二章 教師與家長(八)(1 / 3)

要做孩子們的知心朋友

我是一個幼兒園園長,做領導工作。岡時,我又是一位母親、一名教師。我從多年的工作與生活中悟出一個道理:要做一個稱職的園長就要做教職工的知心人。要做一個好媽媽就得做孩子的知心人。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就要做幼兒的知心人。教育孩子不是簡單的說教,不是嚴曆的訓斥,現在的教育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

孩子在幼兒園開始要有一個良好的起步。孩子天真活潑正在長身體、長智力,要讓他們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表達能力,表現自己的特長。但由於有些小朋友性格外向,有些小朋友性格內向,往往容易使一些小朋友受寵,一些小朋友被冷落。受寵的會越發可愛聰明伶俐,受冷落的可能就容易產生自卑心理,感覺自己不如別人。教師要細心觀察,讓這些孩子也自信起來。這就得想辦法,多與他們交談,做孩子的知心人。

(一)要根據幼兒的年齡及心理特征細心觀察每一個幼兒。我在大班代故事課,孩子們愛聽極了。每次我都要求孩子們回到家講給爸爸、媽媽、哥哥、姐姐聽,這樣做可以鍛煉孩子們的表達能力和記憶力。下一節課我再問一問:小朋友,你們把老師講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了嗎?小朋友異口同聲說:講了。那麼哪個小朋友能為大家再講一遍。我發現愛舉手為大家講故事的總是那麼幾個。後來就叫不舉手的小朋友講,開始他們低著頭不敢講,我就叫他講最簡單的,隻要把主要情節講出來,就給予表揚。小朋友可愛讓老師表揚了,慢慢地鍛煉幾次膽子就大了,越來越願意上台給小朋友講故事了。所以教師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征、心理特征、循循善誘、因人而異、認真仔細地觀察分析每一個孩子,讓孩子說心理話,充分自由地表現自己,不要粗野的訓斥。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與同齡兒童同步全麵的發展。

(二)要捕捉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克服自卑。為使幼兒守紀律、講衛生、有禮貌。我園各班都辦了小紅花台,每周評一次。由於孩子不識字、教師在紅花台上貼著孩子們的2寸彩照。上學期我看了一下評比結果,得紅花的都是得表現優秀者,一些中下遊的孩子也得了幾朵,發現還有兩名幼兒一朵也沒得。後來通過觀察發現這倆孩子雖說很頑皮,但願做出力氣的活,助人為樂。比如說誰摔倒了,他們幫助扶起來,拍掉小朋友身上的土。誰的鞋找不上他們幫找幫著穿。一到評紅花的時候就低頭不語,我走近他們問你們為什麼不發言、不舉手?他倆幾乎同時說,我們太調皮,老師不喜歡。我告訴大班老師,孩子小,容易挫傷他們的積極性,要注意捕捉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注意他們微小的進步,抓住鼓勵,使孩子克服自卑心理。這學期兩個小家夥都得了三朵紅花,也有了信心,評紅花時再也不是漠不關心的樣子了。

另外,還要充分的理解孩子,對孩子也要實事求是,以理服人。不要壓服、不要偏愛,對幼兒一視同仁。還要和幼兒平等相處,交知心朋友。教師還要注意一言一行為幼兒表率,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教育孩子應注重引與導——談家庭教育

如何探索教育孩子的有效途徑,通過近些年的實踐,我認為:父母在教育子女時應注意引與導,讓自己的孩子在家長的啟發下明理,在家長的指導下習行。

一、精心營造好家庭環境為引導創造良好的基礎。

我們首先注重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將每天的生活工作做出了常規性的安排:全家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分別洗漱後再早餐,然後上班上學,放學後,兒子完成家庭作業,我們批改作業或備課。

這種規律性工作學習與生活,培養了他的生活習慣。再就是,我們盡量克服一些不良習氣,給孩子良好的熏陶。我和愛人總免不了拌嘴,但當孩子在麵前時,我們都盡量克製自己,不給孩子留下不愉快的陰影。

前些年,孩子的奶奶病了,教學時沒有時間服侍,雙休日全家三口進城去探望,買點水果總是要兒子提到奶奶的病床邊看望奶奶。寒暑假把老人接到學校服侍,端茶倒水的總是有意讓兒子給奶奶端去。這樣,逐步培養了孩子尊敬老人的良好品德。

二、認真觀察,依據孩子的愛好興趣有機地引與導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如何使自己的孩子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和成長,這就需要家長根據孩子的愛好去有機地引導。

兒子小,常常把一些新買的玩具拆散,又自己裝。有時自己用一些硬紙片胡亂剪幾個眼兒做一些頭飾戴在頭上。一次放學回家,他帶了一個小貓的頭飾,學小貓釣魚。我找一本小貓頭像的畫冊拿下他的頭飾,進行對照,說如果畫成小貓戴上就真像小貓了。兒子聽了,拿來彩筆,比照著畫冊,認真畫了起來。我在旁邊給予指導,不一會就畫完了,兒子帶在頭上更神氣。

我發現兒子愛搞裝裝修修,拿著小錘子,小剪刀常常把一些拆散的玩具這樣安,那樣貼。一次兒子看見旁邊的一個小朋友玩一個不倒翁,回家後銀我說想買一個玩,我說:來,我們兩人做一個不倒翁。於是我和兒子一起動手用蛋殼做一個不倒翁,和他一起用彩筆畫上眼睛等五官,塗上色彩,可是一放在桌上,倒了。兒子問:別人的不倒翁不倒,我們做的為什麼要倒?我撿來一個確石,重新拆了不倒翁,放進礫石粘貼好,這時不倒了。兒子似乎僅得了不倒翁裝人礫石後不倒的原因,又為自己做了一件小玩具而高興不已。

三、家長要以身示範,有目的地引與導在家裏引導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僅培養了孩子愛勞動的好習慣,更能幫助他們提高各方麵的能力。當然,引導孩子做,應讓他先幫著大人做,慢慢再是大人幫著做,最後放手讓他們自己做。

有一天起床後,我有意叫兒子在旁邊幫助我疊被子,我疊這邊叫他幫著疊那邊,我卷這頭叫他幫助卷那頭。這樣過了幾天後,兒子起床後,基本上是由自己疊被子了。後來我又告訴他自己洗臉洗腳,自己學穿衣服,現在兒子有很多事都能自己做了。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作為家長不要怕孩子玩,問題在於如何引導孩子去玩。隻要在有度的基礎上引導玩得好,可以在玩中增長他們的知識,開拓他們視野,啟迪他們的智力。學校附近有個滑冰場,孩子很想滑冰,但又怕摔。雙休日,我專門陪孩子去學滑冰,不大會兒,兒子就會滑了,再也不怕摔了。但我事先和孩子講明,每周隻能滑一個小時,這樣,鍛煉了孩子的毅力,又學會了基本技能。

平常,在家裏也和孩子一起看《小學生月刊》上的智力趣味,遊戲或思考題,啟發他的想象力。每天6:30到7:00電視裏電影頻道都有一部動畫片,兒子最愛看,每次看完總要問問他這部動畫片講了一回什麼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有時兒子也能回答出一點眉目,時間長了,每看動畫片後,兒子也愛想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