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處世促進溝通

凡能變更心靈者就能改變生活。生活中的苦樂全在於我們的感覺。把劃過夜空的閃電當成上帝的攝影機,你就可以和上帝溝通。對自然可以如此,對人又何不如此呢?

34.正確對待別人

曾任美國華爾街40號美國國際公司總裁的馬歇爾·布拉肯先生在回憶受批評的經曆時說:我早年對別人的批評非常敏感。我當時急於讓公司的每個人都覺得我是十分完美的。如果他們有一個人不這樣認為的話,我就感到憂慮,於是我想辦法去取悅他。可是我討好他的結果,又會使另一個人生氣;而等我想滿足這個人的時候,又會使一兩個人生氣。最後我發現,我越想去討好別人,以免他們對我的批評,就越會使我的敵人增加。因此我對自己說:“隻要你超群出眾,你就一定會受到批評,所以還是趁早習慣的好。”這一點對我的幫助很大。從那以後,我就決定隻是盡我最大的努力去做,而把我那把破傘收起來,讓批評我的雨水從我身上流下去,而不是滴在我的脖子裏。

當你成為不公正批評的受害者的時候,還有一個絕招就是“隻是笑一笑”。因為別人罵你的時候,你可以回罵他,可是對那些“隻笑一笑”的人,你能說什麼呢?假如結果證明我是對的,那麼即使花十倍的力氣來說我是錯的,又有什麼用呢?記住:不要為批評而難過。

情感智商高的人,往往從積極的方麵理解別人的批評,包括那些不公正的責罵。他們會把別人的批評,看做是改進自己工作、完善個性、克製情緒、提高心理承受力以及激發鬥誌的機會。我們從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史密德裏·柏特勒將軍等人的經曆中可以得到啟示。

柏特勒將軍曾告訴別人,他年輕的時候很想成為最受人歡迎的人物,希望每個人都對他有好印象。在那個時候,即使一點小小的批評都會使他難過半天。但在軍隊的30年使他變得堅強起來。他被別人責罵和羞辱過,什麼難聽的話都經受過:黃狗、毒蛇、臭鼬……後來他聽到別人在後麵講他的壞話時,他甚至連頭都不會調過去看。這就是他對待謾罵的有力武器。

羅斯福總統的夫人曾向她的姨媽請教對待別人不公正的批評有什麼秘訣。她姨媽說:不要管別人怎麼說,隻要你自己心裏知道你是對的就行了。避免所有批評的惟一方法就是隻管做你心裏認為對的事——因為你反正是會受到批評的。

在美國曆史上,林肯總統恐怕是受人責難、怨恨、誣陷和批評最多的總統。但他卻“從來不以他自己的好惡來批判別人。如果有什麼任務待做,他也會想到他的敵人可以做得像別人一樣好。如果一個以前曾經羞辱過他的人,或者是對他個人有不敬的人,卻是某個位置的最佳人選,林肯還是會讓他去擔任那個職務,就像他會委派他的朋友去做這件事一樣……而且,他也從來沒有因為某人是他的敵人,或者因為他不喜歡某個人而解除那個人的職務。”在林肯所任命的高職位的人物中,有不少是曾經批評過他的人。但林肯相信:沒有人會因為他做了什麼而被歌頌,或者因為他做了什麼或沒有做什麼而被罷黜。因為所有的人都受條件、情況、環境、教育、生活習慣和遺傳的影響,使他們成為現在的這個樣子,將來也永遠是這個樣子。

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是很重要的,別人如何看待你的工作、決定、努力、動機或成就,這些都不要緊,因為隻有我們最清楚自己所作所為的重要性。即使到了蓋棺定論的時候,我們也必須依據自己的價值觀及信念來評估一生的作為。

35.舍利取義,吃虧是福

俗話說:“好漢不吃眼前虧。”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吃點兒小虧反而能占大便宜。所以,有人將這句話改為:“好漢要吃眼前虧。”中國人向來提倡“以忍為上”、“吃虧是福”,這是一種玄妙的處世哲學。

常言道:識時務者為俊傑。所謂俊傑,並非專指那些縱橫馳騁如入無人之境、衝鋒陷陣無堅不摧的英雄,而應當包括那些看準時局,能屈能伸的精明的處世者。

我們不妨做這樣一個假設:你和別人開車時相撞,對方的車隻是“小傷”,甚至可以說根本不算傷,你不想吃虧,準備和對方理論一番,可對方車上下來四個彪形大漢,個個橫眉怒目,圍住你索賠,眼看四周荒僻,也無公用電話,更不可能有人對你伸出援助之手。請問,你要不要吃“賠錢了事”這個虧呢?

你當然可以不吃,如果你能“說”退他們,或是能“打”退他們,而且自己不受傷!

如果你不能說又不能打,那麼看來也隻有“賠錢了事”了。你說他們蠻橫無理也罷,欺人太甚也罷,但你應該明白,眼前虧不吃,換來的可能是更大的損失!

由此可見,“好漢要吃眼前虧”的目的是以吃“眼前虧”來換取其他的利益,是為了生存和實現更高遠的目標,如果因為不吃眼前虧而蒙受巨大的損失,甚至把命都丟了,哪還談得上未來和理想?

可是,有不少人一碰到“眼前虧”,會為了所謂的“麵子”和“尊嚴”而與對方搏鬥,有些人因此而一敗塗地,有些人雖然獲得“慘勝”,卻元氣大傷!

現實生活是殘酷的,很多人都會碰到不盡人意的事情。殘酷的現實需要你對人俯首聽命,這樣的時候,你必須麵對現實。要知道,敢於碰硬,不失為一種壯舉。可是,胳膊擰不過大腿。硬要拿著雞蛋去與石頭鬥狠,隻能算作是無謂的犧牲。這樣的時候,就需要用另一種方法來迎接生活。

不妨拿出一塊心地,耽擱不平之事,閉起雙眼,權當不覺。和朋友相處就更是如此,要樹立起“吃虧是福”、“讓人一步天地寬”的觀念。

1863年1月8日,恩格斯懷著十分悲痛的心情,把妻子病逝的消息,寫信告訴馬克思。

過了兩天,他收到了馬克思的回信。信的開頭寫道:“關於瑪麗的噩耗使我感到極為意外,也極為震驚。”接著,筆鋒一轉,就說自己陷於怎樣的困境。往後,也沒有什麼安慰的話。

“太不像話了!這麼冷冰冰的態度,哪像20年的老朋友!”恩格斯看完信,越想越生氣。過了幾天,他給馬克思去了一封信,發了一通火,最後幹脆寫上:“那就聽便吧!”

“20年的友誼發生裂痕!”看了恩格斯的信,馬克思的心裏像壓了一塊大石頭那樣沉重。他感到自己寫那封信是個大錯,而現在又不是馬上能解釋得清楚的時候。過了10天,他想老朋友“冷靜”一些了,就寫信認了錯,解釋了情況,表白了自己的心情。

坦率和真誠,使友誼的裂痕彌合了,疙瘩解開了。恩格斯在接到馬克思來信之後,以歡快的心情立即回了信。他在信中說:“你最近的這封信已經把前一封信所留下的印象清除了,而且我感到高興的是,我沒有在失去瑪麗的同時再失去自己最老的和最好的朋友。”

在日常生活中,當自己的利益和別人的利益發生衝突,友誼和利益不可兼得時,首先要考慮舍利取義,寧願自己吃一點虧。鄭板橋曾說過:“吃虧是福”,決不是阿Q式的精神自慰,而是一生閱曆的高度概括和總結。清朝時有兩家鄰居因一道牆的歸屬問題發生爭執,欲打官司。其中一家想求助於在京為大官的親屬張廷玉幫忙。張廷玉沒有出麵幹涉這件事,隻是給家裏寫了一封信,力勸家人放棄爭執,信中有這樣幾句話:“千裏求書為道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誰見當年秦始皇。”家人聽從了他的話,使鄰居也覺得不好意思,兩家終於握手言歡,反而由你死我活的爭執變成了真心實意的謙讓。《菜根譚》中講:“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嗜。”此是涉世一極樂法,可謂深得處世的奧妙。

舜敬父愛弟,可他的弟弟象表麵看起來敬兄,內心卻總想害死他。有一次他們倆去挖井,舜正在井內時,象卻突然把井口封死。象以為舜必死,就想打他兩位夫人的主意,於是來到舜家裏。不料,舜大難不死,已從井的另一個出口脫身回到家裏。象剛進門,見舜在彈琴,隻好尷尬地說:“我正惦記著你呢。”舜隻是平靜地說:“多謝你的美意。你真是我的好兄弟,以後你協助我一起管理臣民吧。”舜有如此廣闊的胸懷,是他成一代帝王大業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