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追求豁達和寬容
俗話說:“饒人不是癡漢,癡漢不會饒人。”
說得多點,人生百年,七十、八十也算是命大了。人這一輩子與其悲悲戚戚、鬱鬱寡歡地過,倒不如痛痛快快、瀟瀟灑灑地活,豁達才是人生的真諦。
豁達是一種超脫,是自我精神的解放。豁達是一種寬容,寬宏大度,胸無芥蒂,肚大能容,吐納百川。飛短流長怎麼樣?黑雲壓城又怎麼樣?心中自有一束不滅的陽光。以風清月明的態度,從從容容地對待一切,待到廓清雲散,必定是柳暗花明。
豁達是一種開朗。豁達的人,心大,心寬。悲愁的,痛苦的,都在喜笑怒罵、大喊大叫中撕個粉碎。
豁達是一種自信,人要是沒有精神支撐,剩下的就是一具皮囊。人的這個精神就是自信,自信就是力量,自信給人智勇,自信可以使人消除煩惱,自信可以使人擺脫困境,有了自信,就充滿了光明。
豁達的人,必是一條敢作也敢為的漢子,那種佝僂著腰杆,委曲求全的君子,決不是自家兄弟。當然,豁達不是李逵式的自我流露,豁達是一種修養、一種理念,是一種至高的精神境界,說到底是對待人世的一種態度。蘇東坡一生顛沛流離,卻是“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豁達是一種博大的胸懷、超然灑脫的態度,也是人類個性最高的境界之一。一般說來,豁達開朗之人比較寬容,能夠對別人不同的看法、思想、言論、行為以至他們的宗教信仰、種族觀念等都加以理解和尊重。不輕易把自己認為“正確”或者“錯誤”的東西強加於別人。他們也有不同意別人的觀點或做法的時候,但他們會尊重別人的選擇,給予別人自由思考和生存的權利。有時候,往往是豁達產生寬容,寬容導致自由。記得胡適先生說過,如果大家希望享有自由的話,每個人均應采取兩種態度:在道德方麵,大家都應有謙虛的美德,每人都必須持有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是對的態度;在心理方麵,每人都應有開闊的胸襟與兼容並蓄的雅量來寬容與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見。換句話說,采取了這兩種態度以後,你會容忍我的意見,我也會容忍你的意見,這樣大家便都享有自由了。
當然,豁達並非等於無限度地容忍別人,開朗並不等於對已構成危害的犯罪行為加以接受或姑息。但對於個人而言,豁達往往會有更好的人際關係,自己在心理上也會減少仇恨和不健康的情感;對於一個群體而言,寬容開朗,無疑是創造一種和諧氣氛的調節劑。因此,豁達寬容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大法寶,同時也是一個人完善個性的體現。
美國有位作家曾說過:沒有豁達就沒有寬鬆。無論你取得多大的成功,無論你爬過多高的山,無論你有多少閑暇,無論你有多少美好的目標,沒有寬容心,你仍然會遭受內心的痛苦。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胸懷。古今中外因豁達、開朗、寬容、謙讓的品德而獲得他人的友情、愛戴,或者消除仇恨、恩怨的例子數不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