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企業電子計算機管理係統的建立(四)(3 / 3)

固定信息必須實行集中管舉。隻有在集中化的條件下,才能保證它們的完整性,相互聯係性和統一性,才能克脤信息的重複現象,才有可能簡化信息更改的程序。

2.流動信息

這類信息是反映某時刻生產經營活動中各個環節工作的實際進程,計劃完成情況和產生的問題。它是不斷變更的,時間性強,隻具有一次性的使用價值。及時地收集這類信息,並與計劃進行比較分析,是評價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不失時機地指示和克服薄弱環節的重要手段。如反映生產現狀、供應和銷售中的信息等。

3.兩類信息的區分

穩定係數是區分固定信息和流動信息的標誌。信息在時間上的恒定性構成它的穩定係數,這個係數表明在全部信息名稱的總項目中有大部分在規定期內(一般以年為單位)是不變的,也就是:

一般以穩定係數在0.85%以上的信息劃成為固定信息。實際工作中,在組織信息文件時,把一些相對穩定的信息也包括在固定信息的組成中,但它們的穩定係數不得低於0.6%。

二、管理信息的編碼

(一)信息編碼結構

1.信息編碼的含義

企業管理中存在技術、經濟、生產等大量的信息,而它們的表示形式卻是各式各樣的,這不僅使管理工作複雜化,而且不能適應電子計算機信息處理的要求。電子計算機的信息處理與一般的收集和處理的方法不同,這裏有一個將信息變為機器能識別的符號問題。信息的編碼,就是將數據碼賦予對象的過程,而這些數據碼又必須是電子計算機能夠諷別的。管理信息編碼的目的是:①使客觀上存在的對象名稱都變為統一的數碼;②便於機.器識別和處理,機器將代碼作為一組數據進行處理;③可以節省存儲單元,提高運算速度;④可以節省計算費用。

2.信息編碼結構

信息編碼結構也稱管理用數據結構。它表示管理工作中所用數據的組成方式及其相互關係。數據按其複雜程度可分為:字符、基本數據、組合數據、記錄、文件和數據庫。字符是最小的存取單位,可以是字母、數字或特殊符號。基本數據由一個或多個字符組成,如工資計算中的收入項即為組合數據,由基本工資、夜班補助、獎金等基本數據組成記錄,是一個邏輯上可獨立的最大存取項,由一個或多個組合數據和基本數據組成,如一個工作人員的全部工資信息構成一個工資記錄,若幹工人工資組成文件(如第三章所述)。

(二)管理信息的編碼

1.管理信息編碼的基本原則編碼的基本原則有5個方麵。

選擇最小值的代碼。這個原則對於人們常常使用的代碼非常重要(表號、成品的代碼、材料、半成品、工藝作業的代碼等)。代碼值的增加,工作人員的出錯率也將隨之增長,同時也増加工作量,增加了收集、存儲、加工和輸出信息的技術設備的負荷。但縮減代碼也必須適當、合理,還要考慮到留有後備的號碼。

代碼應邏輯性強,直觀性能好。構成代碼的邏輯性就是使代碼容易掌握,可以減輕勞動負擔。

我們舉一個邏輯的建立代碼的例子,如某企業有16000名工人,工作人員的工號應有五位十進製數字,這就是有六倍的後備號碼(多餘號碼),如果我們為每個車間分給一批工號,按一批一千個號,那麼就可以使工號的前2個符號與車間代碼一致。

這樣的編碼方法使工號很容易記,需要記的隻是三位,車間號通常都是記得很熟的。在分給車間的批號中,還要分給車間的工程技術人員、車間職員,以及有一個專業的工人的補充號。在這種情況下,按工號不僅可確定部門,而且可以確定工種和職業。

考慮所使用的技術設備特點。滿足這一要求,就可以提高技術設備工作的效率。

在使用電子計算機的條件下,還要對代碼值加以限製,並且要與計算機的字長相稱。使用現有的名稱代碼。為了容易與其它組織連接,要考慮現有的編碼和通用符號。

假定要設計一個企業、車間號為1、2等等,最好是不改變車間現行代碼,因為大家都&習慣,但是,一號車間應給代碼為01或者31。

如果所生產的產品是按尺寸區分的,最好將尺寸也包含在成品代碼中,這樣既容易記錄,又容易搞代碼。考慮到生產發展的遠景。這一原則,對於新車間投入生產和在生產方麵有變化時,保證企業的正常生產是完全必要的,例如,如果沒有備用代碼就必須改變代碼值,而這樣做,將引起設計的其它部分的改變。因此,在為企業的發展設計方案時,必須考慮到企業發展的遠景。

2.管理信息編碼的方法

順序編碼法。順序編碼就是隻用一個標準對數據進行分類的方法。編碼時,可以按發生的順序排列編號,也可以按字母的順序或數字的順序排列。例如,機械製造廠的車間編號一般都按工藝順序或反工藝順序排列的。

這是最簡單的編碼方法,這種方法簡單明確,用途廣,可與其它形式的編碼組合起來使用。這種方法,由於是按發生順序建立的,追加新碼比較方便,但不適於分類,機械處理比較困難。

分組編碼法。分解編碼是按後繼數字分別大小類進行單獨的編碼。用這種編碼方法,所有項目都有同樣的數碼個數。左邊數碼表示大類,而每一個後繼數碼向右排標識更細的類。如:

這裏左麵的數碼“1”表示材料類,下一個“1”表示生產,同樣,用“2”可:以表示維修用料。而後第三、四個數碼表示具體的材料類型。在有許多項目的類中,要用四位數碼,在這種情況下,將代碼擴展到五個數碼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不管係統大小,在某些類中的某些位可不用,在這些位置上可以用零填充。

上述方法是使用最廣泛的一種編碼法,它實際上是按十進製分類的一種方法。即先將各種對象分為十大類,給以編號0-9,在迸一步的中分類、小分類等,仍以同樣的方法給予編號。

這種形式隻要排列起來就能夠分類,追加也比較容易,且可以無限製地擴大。但它的病是位數多,而且不一致。因此,隻有在需要著重區分組別時,這種方法才是有效的,否則順序編碼或成批編碼更為節約存儲空間和機時。

數字式文字編碼法。這種方式是按照預先設定的規則,進行字與數字置換的一種方法。例如,英文字母可按其所在的位置順序以數字表示之。而人名,產品名稱則可按英文字母的順序表示之。這種方法適用於電子計算機的數值表現形式。

表意式文字編碼法。表意式文字編碼法是用數字或符號表明編碼對象的屬性,並按此進行編號。這種方法,對編碼對象的字頭或縮寫加以直接或間接的編碼化,所以,比較直觀,易於理解,但位數較多,機械處理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