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的總調:經過功能模塊和主控製調度程序的調試後,即可開始整個係統程序的總調。總調是將主控製調度程序和功能模塊聯結起來調試,對係統各種可能的使用形態及其組合情況進行考查。這一階段最容易查出係統中屬於相互關係方麵的錯誤和缺陷。
三、編寫技術文件
程序和係統經過調試後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編寫技術文件。經過長期的、艱苦的研製階段,經過不斷地探索和無數次地反複修改,係統終於可以投入運行了,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往往忽視這項工作。有些設計入員不願再完成這項工作,因為編寫技術文件是一項比較繁瑣的、細致的、文字性較強的技術資料收集整理工作。但是編寫技術文件不但對於總結整個係統設計的經驗教訓非常有用,更重要的是這些技術文件對係統的長期使用和維護有極重要的作用。
盡管用戶派人參加了係統設計的全過程,但總的來說,係統運行人員中大部分均未參加設計工作。因而運行人員要正確地進行操作,正確地維護係統,在故障發生後能及時找到原因並進行排除,在環境、業務量發生變化需要改變或擴展係統的功能時,都隻能依靠完整的技術文件才能解決問題。忽視了技術文件的編寫,會在人力、時間、經濟上付出很高的代價。由於編寫技術文件本身的工作性質,要求這項工作及早完成,因為係統建成以後,設計人員大部分離開現場從事其它項目的設計工作,對原設計反複修改變動的細節會記憶不清。比較合理的安排應該是在設計過程中逐歩完成這項工作,不要等到最後一次補寫。最後一次補寫的工作量極大,工作過分集中,影響技術文件的完整和質量。
編寫技術文件的內容可概括為以下兩個方麵:
整理、修改與補充係統設計各個階段所產生的技術文件和資料。如係統的輸入輸出的設計資料、係統說明書、程序說明書、程序文本等等。這些文件記載和描述了係統設計的來龍去脈,是診斷係統故障、修改、擴展係統功能所必須的技術檔案。
編寫新的與係統運行有關的技術文件。其內容有係統的使用說明書、各項作業的操作手冊等等。
鑒於技術文件的重要作用,當前各軟件的研製部門普遍重視技術文件的文書化。所謂技術文件的文書化,是指在係統設計中產生的技術文件,其項目、格式、編製技術和管理方法都必須按照一套格式化的辦法形成正式的技術檔案。搞好技術文件的文書化,就意味著每研製一個係統就會產生一套完整的、規格統一的技術檔案。這對於保證設計質量,加強項目的管理和係統的使用和維護都是極為有利的。
第五節 係統實施
係統實施的主要任務是為已調試通過的應用軟件投入運行做好準備,並保證已投入運行的係統能長期而有效地使用下去。係統實施階段的工作內容有:數據的轉換、係統轉換、係統的評價,係統的保護,人員的教育和訓練、機房的建造、通訊線躋和計算機硬件設備的裝設和調試等。下麵分別說明有關係統的轉換、評價和維護等幾項工作的具體內容。
一、數據轉換和係統轉換
數據轉換是指向新係統輸入真實數據、建成係統所需的全部數據文件或者是數據庫,為係統試運行和實際運行準備好條件。數據轉換是一項工作量繁重而又重要的工作,必須認真對待。係統轉換是指新係統在獨立承擔原係統的全部管理業務之前的試運行階段。係統開發階段的調試雖然嚴格,也不能保證係統內不出現任何問題。為了在係統正式投入運行之前能查出那些尚未暴露的隱患和問題,係統還需經過係統轉換,進行係統的試運行。係統轉換的方法是將新係統交付給用戶使用,但並不代替原來的手工作業係統,而是采用與手工作業並行處理的工作方式。這一階段可分兩步走。第一步以手工作業為正式作業,新係統處理作校核。第二步,以新係統處理為正式作業,手工作業做校核用。並行處理的時間視業務內容而定,短則2-3個月,長則半年至一年。
係統轉換應盡可能不要影響企業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應使新係統逐步地、安全地取代原係統。一般有三種轉換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