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企業電子計算機管理係統的建立(一)(1 / 3)

電子計算機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屬於計算機三大應用領域之一,是數據處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數據處理與科學計算,在數據性質、數據量、解題的思想、步驟和方法等方麵都有所區別。科學計算要解決的大多是獨立的問題,輸入的是數值數據,數據量較小;數據處理要解決的則都是或大或小的整個係統問題,輸入和處理的數據量都遠遠大於科學計算的,而且包含有大量的非數值數據。因此,利用計算機完成某些日常管理業務工作(或執行某項管理職能),隻編寫一個程序是根本不行的,它要求建立一個計算機管理係統。這個係統的組成,除了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和係統軟件支持下,還要專門設計一個反映某一管理係統的應用軟件係統。

計算機管理係統中的應用軟件係統的主體是為某一特定目的編寫的、加工處理大量業務數據的一整套應用程序。計算機隻是在運行這套程序時,才能嚴格按照管理業務的要求,對有關數據進行收集、傳輸、存儲、更新、計算、檢索和顯示等項處理,提供所要求的管理信息,並執行一定的管理職能。當然,除上述應用程序之外,係統設計過程中,還應設計一些具有能將大量業務數據以一定的編排方式裝入計算機外存儲器中的設計說明和程序,以便在係統投入使用之前準備好所必須的基礎性的數據文件。

企業電子計算機管理係統設計的主要任務就是設計一個上述的應角軟件係統,以便為企業建成一個能完成某項管理任務的計算機管理係統。不認真地進行係統設計,就不會產生高質量的應用軟件係統,所謂計算機管理,就是一句空話。

在計算機應用領域中,人們經常用“係統設計”一詞來概括一個企業電子計算機管理係統從問題提出直到建成投產為止的整個設計和籌建過程。在西方國家一般稱為“係統分析與設計”,在日本則稱之為“係統開發”。

第一節 係統設計的任務和特點

一、係統設計的任務

計算機在算題時,是根據事先編好的程序一步步執行的。計算機在輔助或代替人工執行某些管理功能時,也必須按照人們事先編好的一套專用程序去處理有關的管理數據。人們把這類專為某一特定目的而編寫的程序,稱為應用程序或應用軟件。係統設計的任務是為企業設計和建成一個計算機管理係統,其中最主要也是工作量最大的內容就是生成該係統所用的一套應用軟件的設計質量是決定係統成敗的關鍵因素。認為企業隻要購進計算機設備就算是實現了計算機管理的看法是不對的。實際上,不進行或不認真進行係統設計,不會產生一套成功的、有生命力的應用軟件,而沒有這樣的應用軟件,所謂計算機管理就是一句空話。

為強調應用軟件的作用,下麵僅從硬件和軟件的角度對比計算機在科學計算和管理兩個領域的應用情況。計算機管理屬於計算機三大應用領域之一的數據處理範圍之內。數據處理與科學計算這兩類應用,在問題的提出,數據性質、數據量、解題的思想、步驟和方法以及對硬件設備的要求等方麵都有很大區別。科學計算要解決的大多是單個的問題,輸入的是數值數據,而且數據量較小。數據處理要解決的是或大或小的整個係統的問題,所要處理的數據量遠遠大於科學計算,而且包含大量的非數值數據0因此,進行科學計算時,在必要的硬件和軟件係統支持下,隻要編出必要的解題程序作為應用軟件,在計算機上運行便可求得計算結果。取得計算結果之後,所用的計算程序多不再使用。進行計算機管理,則要在符合管理要求的硬件和係統軟件支持下,長期運行一整套應用軟件,才能完成預定的管理任務。

因為科學計算街應用軟件所具有的程序量是很少的,且無需長期使用,因而生成這種應用軟件並不困難。而管理的應用軟件,不但程序量很大,結構複雜,生成的難度大,耗用的人力、財力和時間很多,而且其運行效果在企業相當範圍之內長期起作用,因而占有更為重要的地位。用所占麵積的大小來說明這兩類應用在軟、硬件構成比例上的差別。當然無論哪種應用,都必須有軟件、硬件,都要有主機,外部設備,係統軟件和應用軟件。在計算機發展過程中,國內外都曾有過重硬件輕軟件、重主機輕外部設備、重係統軟件輕應用軟件等片麵觀點,給計算機的發展和應用造成了損失。

二、係統設計的特點

為了更好地組織和管理有關係統設計方麵的工作,提高應用軟件生產的技術經濟效果,應該了解係統設計的以下幾個特點。

1.複雜性

企業屬於非確定型的非常複雜的係統。企業中任何一個子係統甚至一須管理業務都會涉及許多人員、組織機構和業務內容,關係複雜,而且要針對環境條件的隨機性變化采取相應的控製。要把這種業務交給隻能按照人們事先編好的程序一步步執行的計算機去完成,當然是相當複雜的問題。其次,隨著社會經濟活動和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人們要建立的管理信息係統的規模日益龐大、功能也日益增強,牝外,係統設計卒身又懸一種鑄食性的技術,它涉及計算機科學、通訊技術、預測技術、最優化理論、信息論和管理科學等許多學科。因此,係統設計任務相當繁重,一般要耗用大量的人力、財力和時間資源。一個大係統的設計工作量常達幾百個人年,研製周期長迖幾年、甚至十幾年才能最終建成。

2.集體創造性

由於幾乎每發展一個新係統都要根據新的條件和要求進行研究、探索和設計。所以這是一項比較困難的智力活動,或者說這是一項創造性的勞動。每一個係統設計項目都是一項科研課題,要集中係統設計師、計算機設計人員、管理業務人員、程序設計人員等多方麵人員的智慧協同努力方可完成。

3.質量要求高

有些工程產品隻要具備一定功能,即使某些質量存在問題也可以勉強使用,而應用軟件則不成。一項管理業務在納入計算機管理之前,必定早已存在著一個手工或是一個有待改進的計算機管理係統,稱為原係統或現行係統。新係統不但必須能夠執行原係統的全部功能,解原係統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而且要滿足用戶所提出的一些新的、更高的要求。換言之,新係統應該是經過優化的、更可靠、更適用、具有更為顯著的經濟效果、更能適應業務發展需要的、在各主要方麵都超過原係統的係統。否則,隻要新係統在性能、質量等方麵未能切實滿足用戶的某些需要,盡管原係統存在著一些問題,但畢竟是沿用已久,有關業務人員已經習憤了,人們會很快地退回到原來的工作方式,使新係統歸於失敗。

4.產品無形

軟件生產不像一般產品那樣,加工過程可以觀察,質量便於控製。軟件產品是存儲在計算機係統之內的程序和信息係統,它們是無形的。軟件生產的主要過程都是設計人員的智力活動,帶有較濃厚的創造色彩。所以,即使是相同的設計目標,不同的人所設計出來的軟件產品也不會完全相同。軟件產品的這一特點給整個研製過程的組織、管理帶來不少困難。

5.經驗不足

一般工程產品的設計創造有悠久的曆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軟件產品隻有三十年左右的曆史,經驗不足。其設計技術和管理技術還在研究之中,特別是大型軟件的生產更是如此,還很不成熟。

係統設計的上述特點是當前軟件供不應求、費用高昂的重要根源。針對係統這些特點,為設計出高質量的應用軟件,要求整個研製過程必須貫徹一切為了用戶的思想、運用係統分析的理論、嚴格按照建立係統的客觀規律辦事。與此同時,還應十分注意積累設計經驗、發展新的先進的設計技術和管理技術,以促進軟件生產的合理化和現代化。

三、係統的生命周期

任何一個人工係統,不論是一台硬設備還是一個管理係統,都有其發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係統從發生到消亡的整個過程稱為係統的“生命周期”。係統的生命周期一般均可劃分為分析、設計、開發和實施四個階段。企業計算機管理係統的生命周期同樣也可上述四個階段,還進一步表明了其每一個階段所包括的一些具體步驟。這些階段和步驟說明了一個企業計算機管理係統的設計和籌建的全過程,它反映了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新係統在原係統的基礎上產生、發展和老化,然後又被更新的係統所取代。按照圖中所給出的階段和步驟來發展係統,是設計取得成功的主要條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