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2 / 3)

喻天,有三喻。其圎則曰如彈丸。以鬥建視日月之行,則曰如倚。蓋言地包天中,則曰如雞子中黃。

天之黃道可見處暑後,秋分前,晴朗日沒時。於高處向南視之,若虹霓斜畧,雲氣散,不散,入者是也。

宋賈師憲所藏書畫,皆有古玉一字印,相傳是封字,又謂之缺角封,乃長字也。印大將及二寸,其篆法用李陽氷新意,盤屈成文,其前無此體,當是唐時所造古。

神像皆跪坐,後世隨俗,更坐大椅,已失古製。近又改為大像,長倍於人,而供具屋宇不複加大,何不思之甚耶。

《山海經非禹書》,其間言鯀入羽淵,及夏後啟等事,且又多祭祀鬼神之說,中間凡有政字,皆避去。則知秦時方士無疑。栁宗元喜其文,效之為《栁州山水記》,用其事為天對。

何遠《春渚紀聞》造雌黃定子法,秦皮梔子皂莢各一分,巴豆一粒,去皮黃明膠少許,同煎汁。和雌黃作定子,蔭乾造朱定子,藥法同。

曾子,名參,字子輿。當讀為參,乘字不作梳簮切,言〈方人〉,字子遊〈方人〉,旌旗之斿也,見《說文》。

至大改元,婦人首飾皆以金銀作小錢,戴之謂之春錢。越明年冬,有鑄錢之令。三年,春錢複行,用其先兆與。

三代古銅皆鏈銅,為之非水土所蝕,體質皆重。宋南渡後古銅絶無,士大夫所用唯句容新物,已時銅複艱得,不能重厚俗。以古銅輕為貴者,乃句容冶工言耳。

袞十二章,漢以後,次第重複。宋真宗時,金人貢一襲,日月在肩,星山在背,當時升龍與華蟲相對,在左右袂也。古者冕十有二旒,取其蔽明,簪著於髪,後世增二十四旒,複以武束於額,簪無所容,乃虛設簪之本。末於額左右,其理甚乖。

古稱借書一瓻,還書一瓻。當作瓦甕,承其書卷。古書無方冊,恐其遺落耳。

連昌宮詞,有朝陽未升簾影黒,至今卻掛珊瑚鈎。豈得宮殿之簾,每旦旋掛也。

陳州古墓俗雲,高柴墓為馮馬兒所發,初得石刻,曰逢馬而破。遂發之不疑,然用力甚多,毒煙飛,箭皆隨機輪而出,因斷其機,得金鑄禽鳥及玉甲片,若龍鱗狀。其他異物,不可數計,至今尚有。藏者厚葬如此,恐非高柴墓,當是陳君塚耳。

鄭玄,陸玄朗皆以避諱,而稱其字,宋儒知玄而不知玄朗者,頗多。

李賀集:《美人梳頭歌》、《有所思》、《啁少年》等皆他人詩世儒有言,謂李商隱作詩,為獺祭魚,以其多檢書冊也。然商隱用事,善於點化,皆無牽強矯輮處,當是博覽所致,非淺學所可議也。

周禮有璽節注,雲若今印章也,但正麵刻字,印於土上。季春出火木所生也,季秋內火水所克也。故火死於戌日,至戌而無光。

韓昌黎文與語,孟出入而喜。玉川劉義東野等詩,至於自作亦效其語,何詩文不相同也。

嵇康《養生論》,有雲齒居晉而黃。六臣竟不能解,及觀醫說方得其旨,雲晉地多棗人,嚐置之懷袖中,若蜀人之噉檳榔,則知甘味傷脾,故齒黃也。

月中斫桂,《酉陽雜俎》雲呉剛李賀詩雲,呉質當是名,剛字質也。寗戚飯牛,車下淮南子,作寗。戌則知名戚,字戌也。

《三輔黃圖》雲秦作阿房宮,有磁石門,挾刃入者,空中脅而出之。夷人疑其有神,按古兵器多用銅,今石能脅乃用鐵也。當是銷兵鑄金人之後,兵器全用鐵也。

徑山僧淨權,字道衡,在陶山時因與縣宰驅虎,見草色異,於地中得古鐵鼎,有二丹存。馬宰欲取之,即飛去,不獲,惟取其鼎。權得其覆鼎塼,其中為丹氣所薰處,已成白玉。又有古佛,六環銅錫,科鬥竹簡,墨跡古畫皆人所無者。工於文章,既寫與人,即不留稿,嚐有南山詩雲:紫氣金丹曉,青霞玉井春,畫牛曾寓意,鳴鶴更通神,乂好言葛稚,川陶隱居事。凡問權,未言名字,止言大,迂濶者即知為道衡矣,其清致有如此者。

漢《五行誌》成帝元延元年,長安草城鐵牡自亡,函穀門牡亦亡者也。晉灼曰牡,是龠者師,古曰所以下門者也,非出龠也,按說文〈門外龠內〉字解曰門下,牡也當是。鑄鐵為牛,以承轉軸,漢書注倒其語,遂致疑。

古陶器,或言舜時物,按三代銅器至今存者多不完,舜時更遠,陶益難完,當是秦鑄金人之後,合為土器耳。

看書板始於周邦彥,謂之倚書牀,見美成文集。

增冕為二十四旒,始於後周宇文贇。

錢唐僧思淨,鑿湖濱石為大佛頭,其前留兩石壁,正擁其肩意,在不覺與地相接。至元間,富民舍錢修寺,且去其左壁,以右壁鑿為五指,古跡壊矣。唐人呼行杖者曰伍伯,別無他義,直以鞭笞之數至五百而止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