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高層防火(3 / 3)

年新立聽這人說話的聲音很熟悉,仔細看看似乎在什麼地方見過,一時想不起來了。說話的人一揮手,讓年新立認出來了,這人小名叫六指,左手長有六根手指頭。他們在一起吃過飯,喝過酒。這裏不是大興鎮,該是柳樹鄉呀。那年,年新立代表市政府送門窗下鄉,就是這個叫六指的人接待的。年新立想到這裏,急忙扒開跟前的人,伏在路障上大聲叫了一聲:“六指。”六指剛想轉身走人,見有人叫他小名兒,回頭看看,不認識。年新立拍著胸脯笑著說:“我是年新立,門窗廠的,你老兄不認識我了?”

六指用手指著年新立叫了一聲:“年總!”他把手伸過來,“你咋在這裏?我去市裏找過你。一次說你出國了,另一次說你開會去了。”六指一邊說一邊讓人打開路障。

年新立不等路障打開,便翻了過去,一把拉著六指的手,親熱得不得了。他說:“這造紙廠是我嶽母辦的,也就是集團的副董事長胡敏。”

六指臉紅了,他問年新立:“門窗總廠也是集團的嗎?”

“當然嘍,我還是集團的副董事長呢。”年新立拉著六指的手,向賈日辰他們作介紹。

“大水衝了龍王廟,自家人不認自家人啦。”六指村長握著賈日辰的手說道。

“要我說,我們集團同你們張家崗,還有這個鄉,幹脆結對子,百年好合。柳樹鄉真是個好地方。”賈日辰剛提到柳樹鄉,鄉長便乘車趕來了。張家崗村民討工資的事,鄉長挨了批評。聽說群星建設集團的人過來了,鄉長怕出事,急忙趕了過來。他一下車就看見了年新立,那年年總到鄉裏為民服務,他們結下了交情。鄉長老遠就叫年總,並小跑著過來和年新立握手。年新立想起來了,是鄉政府辦公室楊主任。

六指說:“現在是楊鄉長了。”

賈日辰同楊鄉長握手,大家都感到不好意思,早知道是這層關係,還鬧個啥勁的。張家崗村的群眾太熱情了,他們殺了一頭豬,弄了好多樣菜接待賈日辰他們,酒一直喝到天黑。村民強烈要求紙廠不能垮,六指說:“我們村裏的造紙原料特多,麥秸、楊樹、蘆葦,再大的廠也用不完。”

楊鄉長擺手說:“不搞了,那家夥汙染大,蟒河得保護。沒有這條河,也就沒有了蟒河市。”

六指趁著酒勁說:“一年要賺幾百萬不說,光是工人每月的收入超三千。不幹,村民受損失不小呀。”

年新立看看賈日辰、徐誌鋼,兩人的臉被酒燒得通紅,李永剛有酒量,跟沒事似的,他剛想說話,賈日辰開口了,他說:“紙廠要辦。關鍵是汙水處理問題,這個不難。有兩件事我在這裏表個態,一是拖欠的工資明天就補;二是造紙廠的技改這個月就著手辦。”

周圍站著的村民朝賈日辰鼓掌,有人大聲說:“如果你們有難處,暫時記賬,等生產開業再說也可以。”

這話把李永剛逗笑了,他站起身子說:“請放心,別說二十萬,就是二百萬,兩個億,群星集團都不會眨下眼,我說過不能虧工人。隻要好好幹,就能走上致富路。”

楊鄉長介紹了本鄉的情況,“柳樹鄉的青壯年,百分之八十都在沿海從事建築業,大多數人學到了技術,往家裏寄回了不少錢。農民都想蓋新房,申請宅基地的不少。”趙欣然一聽便聽出了門道,他向楊鄉長建議,請這些打工的建築工人回鄉來,群星建設集團搞培訓,然後組建柳樹鄉建築工程公司,屬集團旗下的分公司。這樣的話,柳樹鄉便是名副其實的“建築之鄉”了。楊鄉長同意趙欣然的意見,“我們正愁找不到組織呢,這敢情好,在家門口建公司,比在外打工強百倍。”

待在一旁沒有說話的姬勇斌,一直在琢磨建“光電之鄉”,推廣太陽能屋頂計劃。他聽楊鄉長說新農村建設建新房,便接過楊鄉長的話題說:“如果農戶用上不要錢的電,而且這電隨便用。燒水、煮飯、取暖,幹什麼都方便,他們願意幹嗎?”

楊鄉長笑起來了,“真有這等好事?現在全是用火電,農民點燈,看電視都省著錢,節約著用。如果有不花錢的電,要農戶投點資沒有問題。”

姬勇斌來勁了,他說:“好,這事我來辦。先擬一份方案,然後簽合同,就從柳樹鄉開始進行推廣。”

賈日辰一行回到市裏,先去醫院向董事長彙報了情況。又去市政府找市長,把造紙廠的事、拖欠工資的事、建設“建築之鄉”的事和農村太陽能推廣應用的事,竹筒倒豆子,嘩嘩啦啦倒給周晟俊。周晟俊忙得不可開交,他讓秘書詳細記錄,通知環保局、建設局、國土資源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供電局等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周六晚上在群星建設集團召開辦公會。周晟俊問賈日辰:“你們這一攬子事,我組織召開這個會,一次性解決行嗎?”

“感謝周市長。大周末的,讓您又不能休息。”

雖說賈日辰說的是句客套話,周晟俊深受感動,心裏很舒服,一市之長,成天忙裏忙外,哪來周末啊。周晟俊說:“聯席會開得好壞,能不能為你們解決問題,這要看你賈日辰有沒有說服大家的能耐了。好吧,你們辦自己的事情去吧,我這裏還有很多事要處理呢。”

賈日辰回到群星建設集團,先開了一個小型會議,準備一個辦公會的彙報提綱。然後他同趙欣然、年新立、姬勇斌、徐誌鋼、李永剛,又把大北給叫上,一塊兒去醫院向賈星彙報周晟俊的指示。胡敏、宋星、姬丹楓、張秀琴他們也在醫院,好像正在交談關於綠色建築的事,一群少壯派進來,把房間擠得滿滿的。醫生進來交代事項,按規定不許這麼長時間同病人談話。賈日辰說:“對不起,保證十分鍾就走人。”

緊接著,賈日辰簡單彙報了周晟俊的意見,並把辦公會議需彙報的內容,提綱式地敘述了一遍。賈星擺手說:“這些不必細說,由日辰全權處理。”他說著指指宋星幾個人,又繼續說:“這是我們幾個人的意見,關鍵時期,是鍛煉你們的時候了。”

賈日辰站起身說:“請你們放心,我們會把事情處理好的。”賈星想到了什麼事,他想坐起來,胡敏急忙幫了他一把,在後背上墊了一條折疊的薄被。賈星半躺著身子說:“聯席會上,把造紙廠技改之事放在最後說,先談‘建築之鄉’,二談太陽能工程,三談勞資關係。每件事要往大處著想。”賈日辰點頭稱是,而張秀琴伸出了大拇指朝大家比畫著。

賈日辰在從醫院回集團總部的路上,對身邊的幾位副董事長說:“別看他們年齡大,思想相對保守,但他們的閱曆就是一筆寶貴財富。聯席會上的內容先講後講,效果肯定不一樣,這其中包含著《孫子兵法》的思想。”

周晟俊親自主持會議,“今晚聯席會議專題討論群星建設集團的問題,算是現場辦公,一件一件地來,能拍板的現場拍板,不能定論的報市政府。賈日辰你先說吧,時間短,任務重。”

賈日辰把關於“建築之鄉”的事說了說,在座的領導認為是件好事,建設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堅決支持。目前,全市最需要這樣的企業來做這類事情。把分散的農民工組織起來,技能培訓,建立行業公司,使他們一輩子有個組織,終身有保障。人力資源局局長說:“我們培訓,我們開支培訓經費,從行動上支持這件事。今後無論哪個行業公司都效仿著這樣做,你們認為怎麼樣?”

工商局局長說:“這是件功德無量的事,我們一路綠燈,保證上門服務。”他的話一出口,大家就笑了,有人開玩笑說,不會是去檢查假冒偽劣產品吧。“不,不。”工商局長說,“我說的上門服務,指的是辦證事務。”

賈日辰接著談農戶太陽能安裝工程。他說:“這是一項讓全國民眾受益的陽光工程,群星集團研發的光伏組件質量很好,德國幾乎全用中國的光伏組件。開始光伏組件是單晶矽的,後來是多晶矽的,現在是薄膜的。群星集團還在不斷研發新品種,可以驕傲地告訴大家,中國占領著光電科技的高地,走在世界的前麵。群星建設集團在災區的援建工程,全部安裝了太陽能,用不完的電直接上網賣給國家,災區人民早已受益了。”

賈日辰的話還沒說完,便被供電局局長把話頭接過去了。他說:“電力供求矛盾突出,電力不足已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瓶頸。用電高峰季節,我這個供電局長到處買電,有時急得都想哭,恨不得從電力大樓跳下去。你們群星集團有這般能耐,為啥不早實施啊,想逼我跳樓是吧?”供電局局長很幽默,他有電力工人的氣魄,又繼續說:“說吧,要什麼條件,需要我們投入多少錢,隻要你們開口。能讓千家萬戶用上自己的電,不用國有的電,況且還能把多餘的電賣給我們,你們說這多好。如果全市普及,可當幾個電廠。”

“好。這事說辦就辦。全省缺電,特別是我市,工業用電量大,常常被限電拉閘。你們下去協商,不增加農民負擔,我看可以賣電還錢,安裝一戶五年賣電可以收回成本,給你們十年的經營權。”周晟俊說著,翻閱著議程,他看了看時間,繼續說:“勞資關係處理好了,這裏就不談了。說說造紙廠的汙染治理技術問題,這是大事,必須給予重視。”

賈日辰首先作了檢討,代表群星建設集團承擔責任,並接受了環保部門的監管和處罰。他態度誠懇,沒有絲毫抵觸情緒,還讚揚了環保部門高度負責的精神,鐵麵無私的懲罰措施,讓群星企業認識到了錯誤。賈日辰一方麵表示感謝,另一方麵賠禮道歉。群星集團在報紙和媒體上公開向全市人民承諾,保證用實際行動保護母親河。

參加聯席會議的相關部門領導對群星集團給予了嚴厲的批評,還提出了一係列合理化建議。賈日辰多次從座位上起身道歉。在大家說完之後,他全麵介紹了蟒河市的造紙資源,以及國內紙張市場情況。他說:“我市是小麥主產區,每年,大量麥秸都被焚燒掉,真可惜。再說我市還有大麵積的蘆葦、楊樹等,是發展造紙工業最好的地方。群星建設集團已向政府報告,引進國外先進汙水處理設備,加大技改投入,擴大紙張產量,帶動全市農民變廢為寶,增收致富。請環保部門對企業嚴格監管,並派監測人員進駐造紙廠,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絕不姑息。生態建設關係到人類生存環境,我們要勇於擔當,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環保局局長表示將全力支持造紙廠改擴建工程,他說:“如能把造紙廠建設成環保型現代化企業,這次罰款處理可以暫緩執行,以觀後效。如果再發現問題,那別怪我們不客氣。醜話說在前頭,到時候新賬舊賬一起算。”賈日辰站起身來,向環保局局長鞠了一躬,帶頭向他鼓掌,表示謝意。

“今天的聯席會議開得很好呀,解決了不少問題,效率很高嘛。”周晟俊指著副秘書長交代說,“整理一個會議紀要,環保局長說了,以觀後效。我們也要有據可查。散會。”

參加會議的人收拾著桌上的文件資料說,這樣的短會開得好,要是都這樣開會,那就好了。他們不知道,會後還有內容呢,乘坐的三號電梯直接把他們送進了餐廳,一桌豐富的夜宵擺在了大家麵前。周市長笑了,“這個賈日辰想得周到呀。既然擺上了,不吃也浪費了,吃了再走。”

城南郊區的柳樹鄉熱鬧起來了,這個鄉背靠蟒河市城南新區,為全鄉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鄉政府一個文件通知送出去,在沿海城市打工的三四百名青壯年,全都回鄉來了。趙欣然、姬勇斌看著他們身強力壯的樣兒,打心眼裏喜歡。千萬不要小看這群農民工,幹什麼的都有。有人電焊拿過建築競賽獎,開吊車、推土機、挖掘機的,做木工的,電工的,幹爆破的都有,他們在建築工地上摸爬滾打了十幾年,練就了一身好手藝。建築業務培訓班,人人考試都能過關。趙欣然驚訝地說:“不簡單,你看這圖繪製得挺專業啊。”

姬勇斌大膽地搞了一次施工實習,往農戶屋頂架設太陽能。一天下來,通過檢查驗收,合格率竟然達到了百分之百,優良品種達到百分之九十。姬勇斌鼓勵他們說:“就這樣幹吧,盡快把全鄉農戶屋頂都裝上,然後再擴大到全縣。幹得好,帶你們到外國幹去。”

“建築之鄉”掛牌那天,賈星出院了。他打著領帶對胡敏說:“三喜臨門,說什麼都得去看看。”

“哪來的三喜呀?”

賈星把衣領正了正,“造紙廠技改工程開工算一喜;柳樹鄉農戶太陽能房頂安裝完畢,這是二喜;第三喜便是掛牌。“建築之鄉”是我的一個情結,在賈日辰手裏總算弄成了。當然,你也是功臣。”賈星與胡敏出門的時候說道。

胡敏正關著院門,她轉頭看了一眼賈星說:“我算什麼功臣,除了搞我們的建築設計,我可啥也沒幹啊。”

賈星搖著頭打開車門,他讓胡敏先上,然後才坐上去說:“不是你搞的造紙廠這出戲,能有今天這個局麵嗎?”

胡敏的笑臉突然不見了,她拉著臉說賈星,“你是在表揚,還是在諷刺?咋沒完沒了的,再提此事我可要翻臉了啊。”胡敏把身子一歪,麵朝車窗,賭氣地挪了一下屁股。

賈星爽朗地笑了兩聲,“造紙廠咋啦?辦造紙廠是件好事。通過技改,這個產業帶動千家萬戶,什麼麥秸呀、葦草呀、楊樹棍子呀,這些沒用的東西都變成寶貝了。農民燒電,不燒過去那些東西了,我們就給它來個變廢為寶。這難道不是你的功勞?”

胡敏想想都覺得好笑,當時建造紙廠還真不懂裏麵的門道,認為把麥秸打爛,石灰水浸泡,做成紙漿,便可以賺錢了,根本就沒想到汙水會把蟒河給汙染了。這麼大一條河,經不起這點髒水,這說明自然生態的脆弱。這件事得感謝兒子賈日辰,還是年輕人有頭腦,否則,這張老臉還不知道往哪兒擱呢。這也應了一句老話,隔行如隔山。有這樣的經曆也不錯,能讓人明白許多科學道理。以後退休了,一定把這個教訓寫進科普書裏去。胡敏搞了一輩子的建築設計,退下來後再也不想幹了,她想從事建築的科學知識普及工作,讓更多人了解這個偉大的行業。

賈星和胡敏想著各自的事,轎車在寬闊的公路上奔馳。他們穿梭在一片林海之中,窗外風景如畫。轎車開進柳樹鄉的時候,便從不遠處傳來了鑼鼓聲。集市上人山人海,鞭炮陣陣。賈星和胡敏從小車裏走下來時,楊鄉長熱情地伸出雙手說道:“歡迎董事長光臨!”

賈星雙手握著鄉長的手說:“感謝你這位鄉長才是!你看看,你們把掛牌儀式搞得比過年還熱鬧。”

賈日辰、宋星、趙欣然他們十幾個人早已來了,站在鄉政府大門口,看柳樹鄉建築公司的工人舞獅子。一個大雄獅帶領一群小獅子,奪繡球,拋彩帶,攀梯子,紅紅火火鬧騰著。在舞獅隊的左邊,突然衝出一條巨龍。龍嘴噴著火焰,展開了一場龍獅競技。賈星往上一看,兩個條幅垂了下來,上麵寫著:產業振興柳樹鄉,正是龍騰虎躍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