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後,大劇院的竣工典禮大會召開了,這次大會當然也進行了表彰,並對大劇院工程的四大成果進行了總結。但這次大會給人們印象更深的不是慶功,而是城市地下開發建設動員大會。大家在會上紛紛表態,要讓大劇院的四大成果變成城市地下工程開發的四大法寶。既要給子子孫孫建設一個功能設施齊全,抗災能力強,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地下空間;又要引進創新一套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城市地下設施建設的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還要采用一整套城市地下建設和管理、信息管理、知識管理的新模式;當然更重要的是急需培養造就一批城市地下空間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的技術人才隊伍。
所有這些,《蟒河日報》均全方位地進行報道,極大地調動了全市人民的積極性,正如評論員所說:這是鮮血和生命的結晶,是人們對美好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城市建設專家、企業家的智慧。就連過去多次來過蟒河旅遊、考察、從商的精英人士,也通過各個渠道向市政府表示願意投資,願意合作,願意提供先進的設備和技術,紛紛表示要攜起手來努力迎接城市美好的明天。
群星集團房地產和地下開發工程公司成立後,僅靠原房地產公司的員工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實需要,於是,又不得不招收了八十名農民工。
這批農民工進城後鬧出了很多笑話,令人哭笑不得。焊工經過三個月的培訓後仍有一半不合格,管工作業在一個月內砸傷腳的接近半數。有幾個農民工也不懂得如何敬重師傅、如何對待同事。有一次兩個年輕人因為吃午飯時爭搶座位,發生鬥毆事件,結果打得頭破血流。
房地產和地下開發工程公司經理陳望新找到賈星說:“這個經理沒法當,他們幹的活我也不放心,公司遲早會毀在他們手裏。”
賈星說:“你們動動腦筋,發動老工人,師傅帶徒弟,一幫一,不會有問題吧?”
“現在的師傅也有毛病,他們很多人想的就是自己,沒有耐心教,有的還說這一幫人不懂事,教了也白教。還有的說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
賈星說:“不要急,了解一下其他公司有什麼好的做法,咱們去學一學。”
陳望新說:“為了這件事我走訪了幾個老同學,他們公司裏的年輕人跟我們差不多,還有的說這幫農民工打不得罵不得,老師傅見他們都躲著,說他們那種樣子那副派頭煩死人了。”
就在他們倆談話的時候,項目經理跑來說不好了,地下室裏著火了,有兩個工人燒傷了。陳望新趕緊問:“人呢?”
項目經理說:“火滅了,人送醫院了。”
賈星和陳望新火速趕到醫院,在病房裏看見這兩個人臉部被紗布包著。大夫說問題不大,屬於輕度燒傷。賈星這才鬆了一口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經了解,油漆班的五六個人在地下室的管子上塗了防腐漆,工作服上沾上防腐漆,有人拿汽油擦了衣服上的防腐漆,一個年輕人要抽煙,另一個年輕人不讓怕著火,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發生了口角。抽煙的年輕人逞能,不聽勸阻,說著說著真把工作服點著了。頓時,變成了一個火人,另一個年輕人撲上去給他滅火,這一撲反倒增加了個火人。幸虧門口的張師傅是個老師傅,他迅速拿起值班人員蓋的被子猛地蓋在兩人身上,其他三個人跑過去把他倆按倒在地。好險啊,差一點把整個地下室點著了,這幾個人就都得死。賈星的眉頭鎖得很緊,好幾天露不出笑臉。
就在群星集團的員工接連惹事的時候,市建設局發通知要在全市範圍內對建築農民工素質搞個調查,還要搞個青工大賽。賈星召開了各公司院廠領導幹部會議,作了周密的部署,要求大家必須認真地做好這件事,要真正掌握這幫年輕工人的素質情況,不能有半點虛假,待調查情況出來後,好好研究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經過近半個月的調查,其中包括口頭問答、當麵考試、實際操作,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全市近千名年輕的農民工相當多搞不清自己是什麼工種的工人,就知道幹活。有的管理人員也分不清現場有多少個工種,工人在操作規程筆試中,一大半不會說不會寫,少部分的能說不會寫,極少數的能說也能寫,能說也能寫的被選拔參加市的青工競賽。這一次活動讓群星集團落了榜,青工的素質低於全市平均水平,在青工競賽中沒有取得名次。
賈星在家裏煩躁不安,讓女兒賈月辰看在眼裏。她去過香港,考察過香港的建築業訓練局。那裏的年輕人認真學習,教材也很齊全,他們常年對建築業產業工人進行培訓,提高了建築工人的素質。她回來後曾給領導寫過一個考察報告,但由於人微言輕,這份考察報告放時間長了也就不了了之。在賈星任人大代表的那一年,也就是一號樓發生倒塌事故的那一年,賈月辰把這份考察報告改成了一個議案,她對賈星說:“爸爸,你現在還是人大代表,怎麼樣才能名副其實真正代表人民呢?”
賈星笑了笑說:“鬼丫頭,這還要你教,隻要自己坐得正、行得正,就能代表人民。”
賈月辰天真地搖搖頭說:“那還不夠,人大代表有監督權,還有高於別人的建議權,要有議案才行!”
說到議案,似乎觸了賈星的神經,他還正在為此發愁呢,上次會議人大主任部署要求每一位人大代表每年要有一個到兩個議案,這種議案有多大用處該怎麼寫?哪些該提哪些不該提?賈星真琢磨過一回,之後由於集團太忙,忽視了議案,他說:“我想就如何培養青年工人出個提案,因為青年是我們的未來,青年建築工人是建築業的未來。但怎麼培養,我還沒想出好的辦法來。”
月辰借此契機,詳細彙報了香港建築業訓練局的情況,賈星一聽非常高興,好像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我們也可以這麼做,辦個訓練局還難嗎?”
“寫的考察報告交上去了,可是沒有人理我,石沉大海了,我不就是個小處長嗎,還是個副的。你現在是市人大代表了,您提就不一樣了!”
“對,丫頭,交給我吧。”
賈月辰調皮地蹦跳起來,“看看,人家沒說錯吧,女兒是爸爸媽媽的小棉襖,是貼心的小棉襖。知賈星者,賈月辰也。”說著就遞上了一份“建議成立市建築業訓練局,全麵提升建築業素質”的議案。
賈星看了又看,拍了拍她的腦袋,“有見解,有水平,不愧為建築世家的女兒!”賈星說完又簽上自己的大名,並表示明天一早就上交。
兩年前,賈星交上去的議案和現在差不多,及時傳到了周晟俊副市長的手裏,市長很快地作出批示,要求政府研究可行性和必要性,要求建設局調查全市建築業從業人員素質,提出培訓方案。建設局接到了這些批示,提出想搞個調查和青工競賽活動的方案。這一方案賈月辰曾經參與過,但方案還未報到市政府,一號樓就倒塌了。開始是忙於事故無暇顧及,後來賈星的人大代表資格被免,自然他的提議也就沒人重視了。今天她看到爸爸煩躁的神情,就提起了這件往事,一下子使賈星又精神了起來。賈星說:“現在我又是人大代表了,我要找回我那個議案。”
第二天,賈星來到周晟俊的辦公室,當賈星說明來意要找回當年議案時,周晟俊想起來了,“我有責任,我讓建設局搞個方案,不知道怎麼樣了。”周晟俊一個電話打給建設局長,要他查一查這個議案的辦理情況,建設局自知是失職,馬上組織查找這個提案。其實賈月辰手裏就有這份議案,後來又將在全市開展青工素質調查和青工競賽的方案又細化了一下。第二天給市長作了彙報,市長不但沒有批評他們,反而說自己有責任,沒有盡快落實。局長一聽更是自責,連說是建設局的失職,一定抓緊補回來,由此才開展了前麵講的調查和競賽。
在這次市政府辦公會上,建設局詳細彙報了建築青工素質調查和青工技能大賽的情況,大家聽了都感到滿意。對賈星提議成立市建築業培訓局之事,大家一致讚賞。最後周晟俊決定自己親自帶隊,組織建設局、人事局、稅務局等相關部門領導和專業人員去香港一趟,全麵考察香港訓練局的機製。
賈星也跟著周晟俊去了香港,他是周晟俊點名去的;賈月辰也去了,她是建設局帶去的。湊巧的是周悅也去了,她是報社派去的記者,要對香港城市建設做係統的采訪。他們一行九人在香港停留了七天,除同香港發展局進行座談,在香港建設業訓練局和學員們一起聽課外。還同另外建設局、發展局、房屋局、稅務局等機構進行了對口座談。這一次赴港考察堅定了周晟俊的決心,賈星還和香港的建築公司簽訂了投資城市地下工程項目協議,進行了BOT、項目實施的研討,都覺得大開眼界。
賈月辰這是第二次來到建築業訓練局,顯得非常熟悉,就像和老朋友重逢一樣。她把訓練局編製的教學大綱、教學機製、經費來源都弄得清清楚楚。周晟俊看在眼裏,在辦建築業訓練局一事上胸有成竹了。
考察組一行風塵仆仆,趕回蟒河市,市政府立即召開辦公室會議,聽取了三位局長的考察彙報。會議決定:第一,成立市建築業訓練局,局長由市建設局局長兼任,副局長由賈月辰擔任;定編製、定人數、定職責,由市人事局製定下發。第二,建築業訓練局的經費由市稅務局從地方稅中劃撥解決。第三,建築業訓練局除了建築工人培訓外,還可開設管理培訓班,對全市建築企業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實施有償服務。第四,凡在本市施工的企業,現有的四十歲以下的工人都要到訓練局參加分期培訓,每期培訓三個月,每期一百五十人左右,爭取兩年之內完成培訓任務。第五,今後凡在本市施工的建築工人都要有建築業訓練局的資格證書。
這些決定切合實際,上下一片叫好。當天陳望新專門請賈星和建設局長一起坐坐聊聊。陳望新說:“還是政府威力大,解決了我多年的心頭之慮,也可以說是掃除了心頭之患啊。這個訓練局我舉雙手擁護,我們積極參加,我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這次賈總去香港還讓我們和香港建築公司有了協作,對城市地下工程的BOT運作有了新的認識,受益匪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