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水腫的治療:淡水淹溺後肺水腫常出現在心髒按壓,尤其是血壓、自主呼吸恢複時。海水淹溺後肺水腫則在誤吸後即刻發生,出現嚴重低氧血症和代謝性酸中毒。
治療肺水腫的最好方法是使用呼氣末正壓通氣。淡水淹溺的病人因肺泡有萎陷傾向,宜中斷自主呼吸采用治療,海水淹溺的病人,可在輔助通氣或自主呼吸的基礎上使用
高壓氧治療能迅速消除淡水淹溺後肺水腫,在實施時需掌握以下幾點:①快速加壓,加壓速度以搶救者可耐受為限度,肺水腫多在加壓過程中消退或明顯減輕;②長時間穩壓,避免反複加壓和減壓造成肺水腫去而複來,使肺水腫一次得到持續的控製,利於肺表麵活性物質的修複;③慢速減壓,以防止肺水腫反複;④肺水腫控製後采用40%以下濃度的氧氣進行通氣,以防止氧中毒。在高壓氧下仍采用,提高氧分壓,控製肺水腫的作用優於1。
可以給予75%石乙醇吸入,以緩解水腫液(泡沫)造成的呼吸道梗阻。快速利尿藥和滲透性利尿藥對此種肺水腫都有較好的療效。
四、手術麻醉
(一)麻醉前準備與麻醉前用藥
麻醉醫師術前必須對病兒進行訪視,有關呼吸係統方麵的檢查包括急症、外傷對呼吸道的影響,有無牙齒鬆動;扁桃體有無腫大;上呼吸道有無炎症;有無血氣胸;有無嚴重心肺功能不全,水電解質紊亂;有無缺氧發紺等。了解術前進食情況,應向父母強調術前空腹的重要性,說明麻醉誘導前保持胃空虛可減少嘔吐誤吸危險,保證麻醉安全。如條件允許,固體食物、牛奶禁食6小時,水果汁、飲料禁食3小時,要注意外傷後胃排空延遲的情況。
阿托品在小兒麻醉前用藥中占重要地位。劑量為0.02ml/kg,肌肉注射,以減少呼吸道分泌物,阻斷迷走神經反射。對因術前呼吸抑製、缺氧所致的煩躁不安病兒,應禁用嗎啡或度冷丁,以免加重呼吸抑製。肌肉注射硫酸妥鈉可產生呼吸抑製、喉痙攣、循環抑製等一係列並發症,術前已有呼吸道梗阻、休克、腸梗阻,一般情況差者均應禁用。應用地西泮0.2mg/kg,也可達到鎮靜作用。
(二)麻醉期間的呼吸管理
較小手術的處理對於一些急性闌尾炎,嵌頓疝、四肢較小的外傷清創縫合等手術可在基礎麻醉或分離麻醉下進行,無須氣管插管,常規給予麵罩吸氧,頸下可放一薄枕,使呼吸道保持通暢,要注意有發生嘔吐誤吸窒息的可能,要準備好吸引器和氣管插管的用具。
較大的手術均應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下進行國外以氧化亞氮-氧-含氟類吸入全麻藥-肌鬆藥複合麻醉為常規麻醉方法,國內應用亦已日趨廣泛。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嚴重燒傷、創傷或截癱患兒氣管插管時禁用琥珀膽堿,因其有引起高血鉀的危險。
氣管插管可保證呼吸道通暢,減少呼吸道無效腔,便於呼吸道管理,方便地進行輔助呼吸和控製呼吸,便於給氧及應用肌鬆藥,優點較多。
氣管插管時要注意:①選擇合適大小的氣管導管,6歲以下,導管不加套囊,最合適的導管口徑是以能通過聲門及聲門下區的最粗導管為準,但在加壓呼吸時在導管周圍應有輕度漏氣,如無漏氣,提示導管過粗,有引起喉水腫的潛在危險。6歲以上患兒導管可加套囊;②嬰幼兒氣管最狹處在聲門下環狀軟骨水平,導管通過聲門後遇有阻力不要強行插入,要更換小一號的導管;③嬰幼兒一般以采用直型喉鏡片的顯露效果比彎型好,顯露聲門發生困難時,不應按常規用力上提喉鏡,此時將鏡片頂端先插至環狀軟骨後間隙,即食道上口處,然後再慢慢退出鏡片,待看到杓狀軟骨部位再上提喉鏡,會厭即較易被挑起而看到聲門全貌。④注意鬆動的乳牙,原則上應於術前拔掉,以免形成異物掉進氣管裏。⑤精確計算氣管導管插入的深度,以通過聲門為宜。插管後應作兩肺部聽診,兩肺均有呼吸音後,將導管妥善加以固定。側臥位或俯臥位翻身後應再進行檢查,以免導管滑出氣管或誤入一側支氣管。
困難氣管插管的方法
使用纖維光導支氣管鏡引導法。如隻有成人的纖支鏡,由於直徑較粗不能通過細的小兒氣管導管。有報道可以通過成人纖支鏡的吸引管腔放入一做心導管用的導絲,待在纖支鏡下看到聲門後,先將導絲送人氣管,然後退出鏡體,以導絲為引導插入氣管導管。
咽喉革通氣道的應用設計了一種新型通氣道,將氣管導管尖端接一卵圓型扁平罩,罩的四周鑲嵌充氣囊,稱喉罩通氣道。將喉罩通氣道經明視或盲探法插至咽喉部,覆蓋聲門部位,充氣後在喉周圍形成密閉圈,即可讓病兒自主呼吸,也可施行正壓通氣。與氣管插管比較,喉罩刺激小,不引起咳嗽,喉罩通氣道插入拔出時心血管係統反應小,術後很少發生喉痛,不會發生喉水腫。喉罩通氣道可在不進行氣管插管的情況下,保持呼吸道通暢,並可進行控製呼吸,是小兒麻醉有用的方法。但腸梗阻,俯臥位手術病兒禁用。
(三)麻醉期間呼吸監測
①脈搏-氧飽和度(SPO2)監測;②PETCO2監測;③潮氣量,分鍾通氣量,氣道壓力,吸入氧濃度,吸入、呼出氣麻醉藥濃度。以上各項在現代麻醉機上都專門裝備;④肌肉鬆弛監測;⑤血氣分析。
美國麻醉學會已將SPO2、PETCO2作為麻醉期間常規監測項目,其無創可連續監測為及時發現麻醉期間嚴重並發症提供信息。
大手術時均應進行血氣分析,除可了解外,並可對全身酸堿代謝情況進行分析,指導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麻醉期間吸入、呼出氣麻醉氣體濃度的監測,使麻醉的安全性更為提高。
小兒麻醉期間肌肉鬆弛藥的應用日益廣泛,肌鬆程度監測在小兒也得到推廣。術中有助於正確掌握肌鬆藥的應用劑量,術畢根據四個成串刺激的比值決定是否可以拔出氣管導管。對術後呼吸遲不恢複,肌鬆監測可鑒別呼吸暫停的原因而便於治療。
(四)呼吸係統並發症及處理
小兒呼吸易抑製,術前用藥過量或病兒對術前藥有高敏反應即可引起呼吸抑製。急症手術患兒大多存在水電解質紊亂、酸中毒等則對麻醉藥物耐受性差,術後呼吸抑製可因全麻過深或肌鬆藥殘餘作用引起,應針對原因進行處理。
呼吸道阻塞在小兒麻醉時很常見,舌後墜及分泌物過多是上呼吸道阻塞的常見原因。小兒即使施行氣管內麻醉,仍有呼吸道阻塞的潛在危險。因為導管可能扭曲,導管腔也可被稠厚分泌物結痂而阻塞,要經常用吸引器吸除管腔內分泌物,同時也可了解氣管導管的通暢與否,必要時更換氣管導管。胃內容誤吸、支氣管痙攣是下呼吸道阻塞的常見原因。支氣管痙攣時有喘鳴音,吹張肺時阻力很大,此時可試用阿托品、氨茶堿、氟美鬆靜脈注射,支氣管痙攣可望獲得改善。如仍未改善,應用琥珀膽堿靜脈注射。
拔除氣管導管有時可產生拔管後喉痙攣,故拔管前應清除咽喉部分泌物,並拔除食管聽診器及測溫探頭,以減少刺激,充分吸氧。拔管後可讓病兒自主呼吸,不能用強烈的加壓呼吸,否則反而引起喉痙攣。嚴重喉痙攣引起缺氧,加壓呼吸常無效,有時需靜注琥珀膽堿後再作氣管插管給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