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常見危重症的呼吸治療(五)(1 / 3)

(五)治療

治療的最重要目的是保證機體足夠的氧合;以維持組織的正常功能,防止乳酸血症、休克和右向左分流。

表麵活性物質替代療法80年代初國外開始采用表麵活性物質替代療法治療110,取得成功。近幾年國內已開始應用於臨床。替代療法的製劑有三類:一類為天然表麵活性物質,從人羊水提取,或從牛肺、豬肺中提取。二類為人工合成製劑,采用人工合成的二棕櫚卵磷脂酰膽堿和磷酯酰甘油按7:3配方,但療效不理想。三類即人工合成製劑中加入少量天然製劑,可提高療效。

給藥方法:預防性給藥為早產兒生後15分鍾內給藥,為避免藥物浪費目前主張預防性給藥僅限於確有表麵活性物質缺乏可能的早產兒,未預防性給藥者一經確診時應立即用藥。

用替代療法時的注意事項:用藥前必須胸片確認氣管插管位置,吸清氣道分泌物,給藥後除非有氣管阻塞症狀,原則上1~6小時內不作氣管內吸引以免藥物吸出。藥液注入後應持續用血氧飽和度監測,半小時應取血氣,根據血氧飽和度及以後定期的血氣分析,及時調整呼吸器參數尤其氣道壓力,以免發生氣壓傷及氧中毒。

維持營養及水電解質平衡患兒在生後最初2~3天內禁止經口喂養,應靜脈滴注葡萄糖和電解質溶液,避免液體過量,防止發生肺水腫及動脈導管開放,每日控製液體攝入量在60~不包括經口喂養),用開放性暖箱及藍光箱時可適當增加入童。如果生後第3~4天,或以後任何時候,患兒仍不能承受經口喂養,應靜脈高營養,加用氧基酸溶液、脂肪乳、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抗生素由於HMD與B族溶血性鏈球菌肺炎不易鑒別,或經氣管內插管作機械通氣時,可使呼吸道黏膜損傷而發生感染。因此,所有HMD患兒均應用抗生素治療,病初可選用廣譜抗生素,待痰培養結果回報後,再選用對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

三、胎糞吸入綜合征

胎類吸入綜合征(MAS)多見於足月兒或過期產兒,據統計占活產新生兒的1.2%—1.6%。胎兒在宮內或產時因缺氧後排出胎糞,汙染羊水,吸入後可致肺炎。臨床表現以通氣障礙為主的呼吸困難為其特點線胸片示特征性改變,病死率較高。

(一)病因和發病機製

胎兒急、慢性宮內缺氧可導致腸係膜血管收縮,腸道缺血,腸蠕動亢進伴肛門括約肌鬆弛,而引起宮內大量胎糞排人羊水。常見母親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胎盤早剝,臍帶脫垂,臍帶繞頸、打結、宮縮無力、胎位不正等。宮內缺氧胎兒喘氣時可在宮內吸入已被胎糞汙染的羊水,引起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阻塞,造成通氣障礙,出現肺不張或肺氣腫,含胎糞的羊水可刺激支氣管及肺泡上皮引起化學性炎症反應及化學性肺炎。肺氣腫時肺泡內的壓力過大,可使肺泡破裂引起氣胸或縱隔氣腫。而阻塞性肺氣腫及化學性肺炎,使肺的通氣血流比例失調影響氣體交換,造成嚴重的呼吸窘迫。

(二)臨床表現

經複蘇建立自主呼吸後不久即出現呼吸困難、呻吟、紫紺明顯,嚴重時可出現抽搐,並發氣胸或縱隔氣腫時呼吸困難突然加重。病情迅速惡化。嬰兒皮膚、指趾甲、口腔黏膜、臍帶等均被胎糞染成黃綠色,當並發肺氣腫時可見胸廓前後徑增寬呈桶狀,鼻扇、三凹征明顯,聽診兩肺可聞粗囉音及細小撚發音,呼吸音可減低。出生時有嚴重窒息者可有蒼白和肌張力低下,由於嚴重缺氧和呼吸困難可致心功能不全,心率增快或減慢,肝髒增大,末梢循環灌注不足及休克等表現。10%~20%伴有氣胸及縱隔積氣,嚴重病例並發持續胎兒循環時呈嚴重青紫。病程需1~2周。

(三)輔助檢查

X線檢查X線胸片對診斷MAS有重要意義,可分輕中重三型。①輕型:肺紋理增粗,呈輕度肺氣腫,膈肌輕度下降,心影正常。②中型:肺野有密度增加的粗顆粒或片狀、團塊狀、雲絮狀陰影;或有節段性肺不張及透亮充氣區,心影常縮小。③重型:除上述所見外,尚可見肺不張和炎症融合大片狀陰影和肺氣腫,常並發氣漏如氣胸或縱隔積氣。

(四)診斷與鑒別診斷

足月兒或過期產兒,常有造成胎兒宮內急、慢性缺氧的各種病因史,有宮內窘迫或生後評分低的病史,羊水被胎糞汙染氣管內吸出胎糞,生後很快出現呼吸困難和紫紺,雙肺呼吸音低或滿布細濕囉音,X線胸片示特征性改變。

羊水吸入綜合征,病史和生後較早出現呼吸困難與MAS相似,唯羊水清亮,氣管內無胎糞吸出,兩肺濕囉音吸收快,可與其鑒別。

(五)治療

關鍵在於清理呼吸道,改善通氣及供氧。

1.清理呼吸道見到有胎糞汙染羊水,又有宮內窘迫的嬰兒,在新生兒胸部娩出前應處理口、鼻、咽分泌物,用大口徑管吸出含胎糞的羊水及黏液。娩出後仍有窒息,立即在直接喉鏡下作咽、氣管吸引後,按複蘇步驟處理,必要時需氣管插管吸引已被吸入氣管內胎糞汙染的羊水,每次氣管內吸引後以呼吸複蘇囊通氣2~3分鍾,注入滅菌生理鹽水,反複衝洗數次直至吸出物清晰為止,當自主呼吸有力時可拔除氣管插管,並拍X線胸片以了解肺部吸入情況。在生後最初2小時內,每30分鍾作胸部物理治療及吸引1次。以後則需每間隔3~4小時物理治療及吸引1次。

2.氧療在物理治療過程中要同時給氧,有低氧血症者應給予頭罩吸氧,隨時調整吸氧濃度。

3.機械通氣嚴重病例當吸入氧濃度增加至60%以上,一般用根據血氣分析隨時調整各項參數,呼吸機應用時如新生兒出現躁動常需同時應用鎮靜劑或肌肉鬆弛劑。攝X線胸片監測肺部病變,注意並發氣胸或縱隔氣腫,應隨時準備好抽氣注射器及排氣設備。

4.控製感染胎糞有利於細菌生長,當X線胸片顯示肺部有浸潤病變,或用機械通氣時,為控製和預防感染應常規給予廣譜抗生素治療,必要時作氣管分泌物細菌培養。

5.對症治療重者不能哺乳可給予靜脈高營養,合並心功能不全或肺動脈高壓時,給予洋地黃製劑及擴張血管藥物治療。

(六)預防

對於胎盤功能不良的孕婦如妊高症等,或已確診為過期產兒及小於胎齡兒,在妊娠末近分娩期時,應作胎心監護,發現胎糞汙染羊水時,要在胎頭娩出而尚未娩出前吸淨氣管內分泌物。做好複蘇準備,力爭在建立第一口自主呼吸前,吸淨咽喉部及氣管內胎糞。但對宮內胎糞吸入病兒,常難以吸淨小氣道內的胎糞和羊水。因此更重要的是預防及正確處理胎兒宮內窘迫。

四、新生兒肺出血

新生兒肺出血係指肺有兩葉以上的麵積出血,不包括肺部局灶性小量出血,常發生在各種疾病的晚期,是一種嚴重的綜合征,發病率約占活產嬰兒的1%~5%,是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

(一)病因和發病機製

生後第一天和第一周末為本症發病的兩個高峰時間,本病很少發生在2周以上。圍產期缺氧是最常見的原因。原發病以窒息、肺透明膜病、胎糞吸入性肺炎,肺發育不良、顱內出血等最多見。感染、低體溫、寒冷損傷、重度硬腫症、血液黏稠、早產兒與低體重兒也是肺出血的常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