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為旅遊產業組織的優化提供了外部環境,並購將是現階段旅遊業的常態。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在政策逐漸寬鬆的環境下,在企業融資手段與能力逐步提升的條件下,旅遊企業將逐步通過並購和專業化的方式完成對市場結構的優化,實現旅遊產業市場結構的調整,為中國走向旅遊強國奠定微觀基礎。
2.技術創新和製度變遷將推動中國旅遊企業建成新的垂直專業化分工體係
旅遊發達國家建立的垂直分工體係在新的技術和製度條件下具有改進的空間,新的技術和製度條件為形成新的產業分工體係提供可能。中國旅遊業目前的水平分工體係已不能適應產業發展需要,技術創新和製度變遷將推動中國旅遊企業建成新的垂直專業化分工體係。
3.規範化與個性化將推動旅遊產業向模塊化
生產網絡轉化旅遊產品和服務逐步規範化、標準化是旅遊產業提供大規模定製產品的前提,而旅遊需求的個性化與情感化為產品差異化提供了市場空間。在新的技術與製度條件下,供需雙方的規範化與個性化將推動旅遊產業實現模塊化生產網絡,從而實現產業的優化與升級。
4.旅遊業與多產業的融合與聯動將提升旅遊業戰略性支柱產業地位
旅遊業具有邊界開放性和強的產業關聯性,這使得旅遊業對國民經濟具有較強的帶動作用,因此獲得主導產業的產業地位。非典以後旅遊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下降,企業平均利潤下降,這使得企業更加關注通過產業融合與聯動實現收入渠道多元化,這一趨勢將進一步提升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產業地位。
5.政府組織職能轉變是一個長期過程
從旅遊產業的主導者逐步向旅遊產業的服務者過渡轉化,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個轉變需要政府組織逐步從獨立的經濟主體這一規製角色轉化為產業利益和社會公平的服務者,從國有資產退出到旅遊立法和信息係統建立,都需要一個長期過程來實現。
6.中國由旅遊大國走向旅遊強國的曆史性跨越將在不遠的未來實現
中國用改革開放30餘年實現了從旅遊資源大國到旅遊產業大國的曆史性跨越,現在已經成為世界第三旅遊大國,但是中國企業的規模卻無法與世界知名旅遊企業相比肩,這也是未來中國旅遊業發展的方向與重點。伴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穩步上升,國內旅遊需求將為旅遊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未來國內遊和出境遊將得以良好發展。而中國在世界影響力的提升也將推動入境遊市場。因此,中國由旅遊大國走向旅遊強國的曆史性跨越將在不遠的未來實現。
局限與不足
本書在研究過程中受限於自身知識體係與相關信息的缺乏等因素,有以下局限與不足,這也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方向。
1.缺乏對新產業組織理論的應用
本書采用的是對馬歇爾對產業組織的最初定義,分析框架也是傳統產業組織理論,缺乏對新產業組織理論的應用。這有部分原因是本書研究對象為中國旅遊業產業組織,是產業層麵的演化研究,因此較少聚焦微觀層麵的企業組織,因此對新產業組織理論應用較少。
2.技術與製度在四個組織層麵互動中的作用尚需進一步研究
本書分析了技術和製度在企業內、企業間、產業間和政府組織演化中的作用,但是這四個組織層麵存在互動,技術與製度在這四個組織層麵的互動中發揮的作用沒有得到探討。技術在企業內組織層麵推動了專業化分工,在企業間層麵技術推動了模塊化,在產業間層麵技術推動了產業的融合。專業化分工、模塊化生產與產業融合之間的互動機理沒有得到很好的研究,需要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