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企業間組織:網絡與模塊(2)(2 / 3)

(2)資源要素的協同整合博弈論研究表明,通過合作方式來解決爭端所能達成的效率是最大的。旅遊企業網絡化組織的協同整合效應並不是各企業的簡單加合,而是能夠實現企業間優勢的互補,取得整體的協同效應。

網絡化組織使得成員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互補,獲得單體企業所不具備的優勢。每一個企業都具有獨特的優勢核心能力,這是該企業生存的根本所在。網絡化組織使得單體企業的資源、結構在組織內進行合理化調整,在更大範圍內實現資源的高效率配置,按照分工和專業化原則形成一個有機的係統。網絡化組織內的每一個成員企業都能夠將自己獨特的優勢帶入組織,構成協同優勢的一部分。另一方麵,網絡化組織內成員企業可以有效地實現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包括統一的采購、銷售、宣傳、員工培訓帶來的成本的節省、技術研發的外溢效應和技術創新風險分擔等。網絡化組織的優勢就在於既能比市場更好地利用協同整合產生的規模經濟和交易費用的節省,又能比企業集團獲得更高的激勵效果。

(3)企業競爭優勢的鞏固當今時代,顧客需求變化速度超過以往任何時代,個體企業難以充分應對這種劇烈的變化。網絡化組織能提高個體企業的靈捷能力,即在顧客機會不斷變化的環境中企業成功經營的能力。這是因為網絡化組織的結構形式靈活,甚至可以沒有正式的組織結構,而是單純以市場為導向、以市場機會為聯係基礎。網絡化組織還能提高成員企業的自組織能力,能夠使成員企業在利潤的吸引力和生存壓力的雙重作用下,為了適應各種外界條件的變化而自動進行相應的組織結構調整或組織的創新。因此旅遊企業網絡化組織既可以鞏固和提升單體企業的經營優勢,又可以使得企業獲得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從而更為靈捷地應對旅遊市場的變化,使企業及時捕捉到稍縱即逝的市場機會並轉化為盈利。同時,網絡化組織還可以為旅遊者提供更具彈性的個性化產品與服務,極大地豐富顧客的價值。

產業模塊化

目前,模塊化理論已逐漸深入到全世界的生產、管理、研究等領域。國內外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模塊或模塊化進行解讀和研究,並在許多領域對其進行了靈活而深入的應用。產業模塊化形成了一種全新的組織形式,給產業帶來了革命性的組織變革。

一、模塊化相關理論

1.模塊化的界定

在經濟學研究中,模塊化被視為是企業生產製造(Ulrich;Schiling)、組織設計的一種新的範式。青木昌彥認為模塊是指可組成係統的、具有某種確定獨立功能的半自律性的子係統,可以通過標準化的界麵和其他同樣的子係統按照一定的規則相互聯係起來而構成的更加複雜的係統。各個模塊的研發和改進都有較大的自主性,都獨立於其他模塊。每個模塊都是一個黑箱,其所特有的信息處理過程都被包含在模塊的內部,其他模塊無從得知其內容。所有模塊由一個或數個通用的標準界麵與係統連接起來。國內學者(朱瑞博,2004;胡曉鵬;紀雪洪,2006;駱品亮;陳向東,2002,2004;錢平凡)基本上都沿用青木昌彥對產業模塊的定義。

2.模塊分化

價值模塊分化就是將一個複雜的係統按照一定的聯係規則(界麵標準)分解為一個個可獨立設計的、具有一定價值功能的半自律的子係統(模塊),並形成新的基於模塊化的產業鏈形態的行為。

模塊化的核心是產業鏈的分工。從分工的概念可以將產業鏈分工界定為社會分工。在模塊化時代,產業鏈的分工方式轉變為模塊分工,尤其是在產品的製造環節。分工的程度與方式很大程度上受製於知識,在模塊化時代亦是如此。知識是模塊化演化以及產業鏈分化的主導因素。影響模塊分化的知識包括技術知識、製度知識和組織知識。三種知識互相作用,共同決定了模塊化體係中產業鏈分化的程度和方式。

3.模塊整合

模塊整合是指按照某種界麵標準將可進行獨立設計的、具有一定價值功能的半自律子係統(模塊)整合起來,從而構成更加複雜的產品係統的過程。

SomayaandLinden、SomayaandTeece認為模塊整合有三種組織模式:內部組織模式、元件市場交易模式和授權設計交易模式。這主要還是從製造業研究出發而得出來的結論。他們認為,內部組織模式是指企業內部自我組織生產出整個產品;元件市場交易模式是指專業化的元件廠商把元件的發明出售給係統集成商,由係統集成商進行產品的生產與組合;授權設計交易模式是指專業化的發明廠商把自己的發明授權給係統集成商使用,並整合相關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