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麵所寫的內容更有趣了。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明明是害羞已經跑了,卻又壓抑不住內心湧動的情思和好奇,倚門回首,偷偷去望,但是卻又怕被別人看出心思,於是就裝作在嗅青梅的樣子。裝作嗅青梅是因為少女矜持,即便是動心了,也是要掩飾的,這掩飾卻更是可愛可掬。

這便是少女時代滿懷春情的李清照,靚麗嬌憨。

春情已經萌生了,如若找到一個能夠實現愛情理想的人,女人的一生才算完整。

直到李清照遇見趙明誠。

和趙明誠在一起的李清照是最幸福的,這段時期她的詞裏時時刻刻流露出小女人的幸福。

我們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如夢令》就是李早期的作品。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

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詞裏的意象清爽纏綿,這詞裏的李清照完全沉浸在甜蜜之中,整天和丈夫飲酒和詩。

新婚總是黏著、蜜著,這個女人愛得深厚,短暫的離別對她來說都是折磨。

其《一剪梅》詞裏也有表現的: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

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

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

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

這首詞寫的是與丈夫短暫分別後的瘋狂思念之情,“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良辰美景,卻是顧影自憐,抬頭望見漆黑夜色中的一輪滿月,花零落在水麵,流水無情,自是流走。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兩個人一樣的思念,飄零在各處的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句寫得最經典,一種情思將人纏繞,無計可施,無法可解。

這樣的深情厚愛固然叫人震驚,其實,拋卻這思念裏的深厚,是愛情的盲目。

李清照早就犯了一個錯,就是像任何女人一樣對愛情產生了美好的理想。

運氣好的是,她遇見了趙明誠這樣一個儒雅的男人。可即便是像趙明誠這樣的男子,在李清照的愛情期望之中也傷了李清照的心,不管這段感情開始是怎麼的甜美完滿。

李清照和趙明誠沒有後嗣。因為李清照無法生育,趙明誠納了妾室,而且是不止一個的。

對於這樣一個自戀清高對感情看得如此重要的李清照,可想而知她有多麼痛苦。

從李清照無法給趙明誠子嗣的這點上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封建信條可以作為趙明誠“多情”的開脫。

但是,婚後生活一久,再濃的感情也會變得漸漸稀薄。趙明誠納妾是天經地義的,他有納妾的正當理由,也有納妾的正當權利,可這權利帶給李清照的卻是對完滿愛情理想的致命打擊。

打擊歸打擊,任何一個已婚女人都會在生活中漸漸成熟起來,她不會因為趙明誠納妾就全盤否定自己的婚姻,隻是她那純真的愛情之夢和無邪的少女時代永遠地逝去了。

至少,這個男人在某種程度上,她還是抓得住的,至少她還是他的妻。

她一直沉溺在他的愛裏,他撰寫《金石錄》,她“亦筆削其間”。

他也是仰慕她的,因為她在才華上勝過他。

李易安作了重陽《醉花陰》一詞,趙明誠看了之後自愧不如,於是廢寢忘食,用了三天三夜的時間作了十五闋。李清照淘氣地將這十五闋中加入了自己的詞,然後拿給陸德夫看,說這些全是趙明誠所作。陸德夫細細品味後說:“隻有‘莫道不銷魂’三句最好。”而這最好的三句正是李清照寫的。

她在這方麵勝過他,另外一方麵注定要受委屈。其實也沒有這麼絕對,她在詩詞方麵如若不勝過他,可能受的委屈還要多些。

雖說美夢破滅,但是在婚姻最初之時,他至少叫她嚐到了甜的味道。

這個世界沒有什麼事情能夠長久下去,苦難不能,恩愛更不能。

仿若一枝花開至繁盛,離衰敗就不遠了,它堅持不了多久,也得意不了多久。

雖說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

當然,這些委屈與得到趙明誠的愛相比,都是渺小的,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因為,已經付出的情感無法收回,已經給出的心再也無法還原。

後來,很不幸的是,這樣的一個男人都離她而去了:他受到奸人陷害,又得了重病,很快告別了人世。

她輾轉流離,無依無靠。

在趙明誠死去的那一刻,她可能才明白到,之前所受的委屈再多也沒有什麼,因為趙明誠死了,她的愛情之夢就死了。

所以,在她即將要失去他的時候,用盡一切辦法去救護他,不惜傾家蕩產。

留不住的終究留不住,一個女人留下一個破損的夢。

丈夫死後,她的生活隻有孤苦。

在孤苦中,她也漸漸明白,原來生活本就是孤苦,以前的快樂,是因為自己不孤獨。現在她再也找不到一個人可以在情感上給她滿足和在心理上給她安慰。

現在的生活都是苦。

孤苦、窮苦、淒苦。

後來的改嫁,也有人說是被逼而嫁,不管怎麼說,她總是嫁了。

想象一個年老色衰的婦人另嫁他人,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她肯定會對自己所嫁之人心懷希望。不要低估一個內心滿是天真浪漫的女人對所有婚姻的憧憬,在她心目中,這個世界上所有男人都有幫助她實現完美愛情的任務。

更何況,她是這麼的脆弱了。

讓我繼續猜想一下吧,當然隻是猜想,當她另嫁他人,她的心中依舊有著對愛情的美麗憧憬,他,這個她所嫁之人,要重新擔負起給予她浪漫並且安全的人生。

這個男人哪裏有這些本事,據說當初願意娶她,就是貪戀她的古物。娶來一看,咦,她並非是傳說中的富有,再一看,她那傳聞中的如花容顏,早已泯然進歲月裏,不再存有半點姿色,唯一不變的是她的才情。但她那年少浪漫的才情已經不能取悅這個男人,她所寫在紙上的也全是對他的失望!看到自己所娶的這個女人吃著自己的飯,穿著自己的衣,卻無時無刻不在思念以前的丈夫,他覺得這個自作自受的女人一點都不委屈,他倒覺得自己委屈。

再也沒有以前與趙明誠般的相敬如賓,如今的丈夫不僅對她沒有絲毫的尊重與憐愛,而且還拳腳相加。

這次對愛情的期望在現實麵前徹底失敗,好不容易,在親戚的幫助下,她才能與現任丈夫離婚。

或許在這個時候,她才明白,原來自己的夢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她在《失調名》中寫著:猶將歌扇向人遮,水晶山枕象牙床,彩雲易散月長虧。幾多深恨斷人腸,羅衣消盡恁時香。閑愁也似月明多,直送淒涼到畫屏。

彩雲易散月長虧。美麗五彩的雲朵易散,月亮總是虧時多圓時少,這個世界美好的事物轉瞬即逝。

這次失敗的婚姻倒叫她對生活徹底死了心,學了乖,於是她清寂地活著,淒涼地悲著,直到七十歲時悄然離世。

說到對愛情的死心,也不過是一個暫時寬慰自我的謊言。這樣的女人隻要她活著,她活的就是一個期盼,期盼不到,猶有怨恨。

聲聲慢

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尋尋覓覓,尋尋覓覓,尋覓了一生,尋的是什麼呢?如果是趙明誠的愛情,她其實得到過,如果得到過,就應該已經甘心了。但是依舊愁情滿懷,依舊滿心尋找,那麼她尋的是什麼呢?

尋是尋不到的,隻是一片淒清。

這個時節冷暖不明,一個人很難睡得著。正常地說來,天氣並不是影響人睡眠的首要因素,隻是這個人的心不肯睡。

喝酒,抵擋不住心中的寒意。

雁過,再也帶不回曾經的訊息。

提不起賞花摘花的興致,滿地的黃花堆積。

一個人的時候,時間總是過得特別慢,守著窗戶發呆,看這天遲遲沒有黑起來。

梧桐樹本是愛情之樹,在細細小雨的籠罩之下,更加助長愁情,這一次,“愁”字已經無法形容此情此景。

這詞表麵上讀起來風平浪靜,實際已經波瀾萬丈,猶如一個女人麵上冷漠麻木,心底卻是歇斯底裏地掙紮。

她深陷囹圄,無法脫身,更無法飄逸起來。

有時候自由莫過於,小隱忍於心,大隱湮沒於人群。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哪裏能銷魂呢?

總是不銷魂,人比黃花瘦。

趁江南春色

好事近

楊思厚往事與誰論,

無語暗彈淚血。

何處最堪憐,

斷腸黃昏時節。

倚樓凝望又徘徊,

誰解此情切。

何處可同歸燕,

趁江南春色。

如若是失去才懂得珍惜的話,那便是愛情的印跡。如若一個女子在國土淪喪、金兵屠城之時,麵對侮辱,手持剪刀,自盡存節,那便是愛情的升華。

北宋末年,國力衰弱,金兵好像一隻潛伏在北宋周圍,隨時伺機而動的紅眼狼,隻要一有機會就會向北宋中原選擇一個城市來侵略。

主帥撒八帶領軍隊攻陷了一座城,帶領著金兵在城內盡情搶奪。在回眸之際,看見慌亂的人群中,一名女子驚慌的表情美得如此傾國傾城,美得如此不染纖塵。

他騎著高頭大馬,手持金鞭,憐惜這名女子無依無靠的孤弱,於是策馬揚鞭,一騎馳騁,將她拽到馬上,絕塵而去。

一直帶到了燕京,撒八把搶來的美人好吃好喝地供著,每天來看望安慰勸說,希望美人能夠委身自己。

但是,這名美人從被他搶上馬的時候,就沒有對撒八有過一絲的笑意,活脫脫的一個從冰窖裏出來的冷美人。

這名北宋美人肯定是不會愛上這個搶劫愛情的撒八的,美人的愛情往往是精細的,細膩的,綿長的,所以難以改變。

撒八這個混身上下流淌著野性血液的男人,再也忍受不了自己對美人的相思之苦。

一天,他在烈酒的刺激下,終於痛定思痛,決定不要再讓自己痛苦下去。

而她不過就是個女人,是北宋那邊柔弱的小女人,而現在,她已經是他撒八的女人了,她就是他的奴隸!

他憑什麼不能占有她!

煙花散盡在何處趁江南春色他粗暴地闖進她的帳篷,她的雙眼依舊是驚慌失措,猶如那隻從天空偶然跌落下來的雁,不甘心的,不情願的,卻又是極端怨恨的。

他早就膩了她這樣的招數。

不管。

她知道,這是她的末日。

虛弱的眼神突然變得絕決而堅韌,在那一瞬間,他突然意識到了她的身上也有一股子野性,他看見她眼睛裏閃爍的光芒像一隻受盡傷痛,等待一次徹底了結的狼。

他來不及後悔自己的衝動,她已經手持剪刀刺向自己的心口,血像漫天飛雪一般地噴灑出來,血紅。

她不愛自己,所以,她不願意屬於他。

猶如北宋,盡管外表上是極其經不起廝殺的,但內心是否也長了一顆烈女的心。

她的愛情,最終獻給了她的祖國。

撒八得到的是她已經冰冷的屍體,將其厚葬在燕京郊外。

之後,這名女子真正的丈夫楊思厚到金國出使,於燕京郊外,為她祭拜。

在墳前,吟詠了這首《好事近》。

以前的美好,如今誰又能夠跟我說呢,不能再說話了,我已經孤獨得不能說話,暗自揮彈那如鮮血般的淚。黃昏時分,正是腸斷之時。

久久徘徊,深深凝望,誰能了解此情的深切。什麼時候你才能像天邊的燕子一樣飛來和我同歸去?你看這江南早已經染上了春色。

“趁江南春色。”可能是這首《好事近》裏麵最能夠傷人心懷的一句了吧。春色如往昔,愛情如往昔,而你已經身先殉國。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其實,真是女子,卻更是忠烈的,當她們獨獨沉醉於愛情的那份癡心時便更加深刻。

名妓李師師,我想她在不從金人之時,她的內心對國家懷著更深厚的愛情,因為那個時候她內心最最心儀的對象是大才子周邦彥。

靖康元年,金兵破汴,當這群氣勢洶洶的金人在侵略城池之時,內心最大的念頭就是能夠領略那位能迷倒世間男子,叫皇帝神魂顛倒的李師師。

當時的主帥搜出李師師,當他看到她第一眼的時候,在被她美色迷倒的間歇,居然隱隱地生出一絲後怕:這個傳說中的人盡可夫的女子,她的臉上竟然現出那麼深的恨意。

她本就是從事依靠男人的職業,而對他這個征服了北宋的人,她卻不拿正眼看他。

她膽敢!

他拿出他那一慣的侵略者的作風。

她緩緩從頭上拔出金簪,吞食而盡。

他目瞪口呆,這個性情文弱,性格卻剛烈的女子,她對他的抗爭是如此的果斷和堅決。

這反抗裏還有著輕視,是的,她是看不起他的,蔑視他的莽氣和悍氣,哪怕他現在擁有一個勝利者的姿態。

討了沒趣,人死花凋,主帥悻悻地走了。

李師師後來被尼姑帶到慈雲觀,在尼姑的救治下,她竟然生還。

醒後,她魂牽夢縈地往南方逃竄,在一農舍歇息的時候,居然遇見了周邦彥。

不知道是老天對她忠貞的賞賜,還是她的愛情塵緣未了。

說是有緣,其實,這人世間男女分別之後,能夠真正重逢的又有多少。

二人盡情地傾訴相思離別之苦,周邦彥撫摸她那曆經滄桑的臉龐,這位老人不禁悲從心來,老淚縱橫。

我相信,李師師最鍾愛的男人一定是周邦彥,緣分是上天為她注定的,身處末世,一定要為她的愛情私定終身般地循環往複著歲月。

有史料記載,李師師本想委身周邦彥,可惜正室太太不允許。周邦彥在《瑞龍吟》詞中記載:“……前度劉郎重到,訪鄰尋裏,同時歌舞。惟有舊家秋娘,聲價如故。……知誰伴、名園露飲,東城閑步。事與孤鴻去。探春盡是,傷離意緒……”

緣盡於此。

三年後,李師師收到周邦彥的鴻信,是一首《解連環》詞:

怨懷無詫,嗟情人斷絕,信音遼邈。縱妙手、能解連環,似風散雨收,霧輕雲保燕子樓空,暗塵鎖、一床弦索。想移根換葉,盡是舊時,手種紅藥。

汀洲浙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漫記得、當日音書,把閑言閑語,待總燒卻。水驛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拚今生、對花對酒,為伊淚落。

趁這江南春色,隻是失去的再也尋不來了,妄留遺憾。於是,她的愛情跟隨這風雨飄搖的國家,泣不成聲。

獨客此時還

望江南

金德淑春睡起,積雪滿燕山。

萬裏長城橫玉帶,

六街燈火已闌珊。

人立薊樓間。

空懊惱,獨客此時還。

轡壓馬頭金錯落,

鞍攏馱背錦斕斑。

腸斷唱《陽關》。

這首詞是宮人金德淑送給琴師汪元量的離別之詞。

南宋首都臨安淪陷,國土淪喪,家園被踐踏。昔日,金碧輝煌的南宋皇宮,變成了任人搶奪手無縛雞之力的婦人。曾經在這綢幔帷帳之下的琴師舞姬,曾經在這高床暖枕中醉生夢死的後妃宮女,像是物件一樣,都統統地被金兵押送到了大都。

在這些宮人中,有位名氣很大的琴師叫汪元量,撫琴是行雲流水。

元世祖聽說了汪元量的名聲,便叫汪元量進宮專門為忽必烈撫琴。

汪元量聽說是元世祖忽必烈召喚他,不敢怠慢,隻有恭恭敬敬進宮去給忽必烈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