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語:任何一個團體要完成一項事業,都必須讓內部成員相互團結,外部環境有利於事業的完成。一位高超的領導者,應該心胸開闊,既要讓內部成員處處支持,又要得到外部勢力的不斷幫助。要悟出一個道理,內部成員的支持與外部環境的幫助對事業的成功是至關重要的,是獲取無窮力量和巨大援助的真正源泉。要知道,僅靠一兩個人的力量往往會一事無成。所以對內要坦誠相見,不失原則地互敬友愛;對外要互相溝通,運用智慧浸潤各方麵的關係。對內、對外都要寬以待人,大事要爭,小事要讓。在不喪失原則的基礎上,要去理解別人,與別人方便。遇到不同意見,要與不同意見者真誠交流,通過恰當方式消除彼此間的誤解。關鍵時刻要關心、愛護團體成員,善於發現他們的困難並樂於幫助他們,讓內部成員感到團體就是自己的家,領導就是自己的親人,把團體當作自己生存的堅強靠山。
秦穆公一匹心愛的坐騎走失了,被生活在岐山下的三百多個農民捕捉,並把它殺了分著吃了。官吏通過調查,找到了證據,並抓住了這些偷馬賊,準備嚴懲他們。秦穆公聽後,說:“我不會因為牲畜而傷害人。我聽說吃了良馬肉,如果不喝點酒,身體會受到傷害的。”於是,秦穆公不僅赦免了這些偷馬的人,而且還賜酒給他們喝。
後來,秦、晉之間發生了戰爭,秦穆公親自衝鋒陷陣。但這次,秦軍中了晉軍的計,進入了晉軍的包圍圈。秦軍拚死突圍,但形勢對秦軍不利,秦穆公受傷,秦軍麵臨全軍覆滅的危險。突然,岐山之下偷吃良馬肉的三百多人,從晉軍背後殺出,使晉軍以為被反包圍,一時便亂了陣腳。而那些偷吃良馬肉的人,為了報答秦穆公的寬容之恩,個個奮勇殺敵,以一當十。被包圍的秦軍,看到自己有了救星,士氣大振,開始奮勇反擊。結果,在內外夾攻下,秦穆公不僅死裏逃生,而且活捉了晉國君主。
啟示:孩子們往往認為,管理過程必須事事嚴格、處處製度化,要絕對執行紀律。家長要引導孩子,在一些非原則的事情上,組織者要有寬恕之心,要愛護成員,要讓成員對組織充分信賴。就像秦穆公一樣,心愛的坐騎被鄉下人吃了,憤怒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但殺了幾個鄉下人,心愛的坐騎也不可能再複活了,而且很可能激起民怨。秦穆公換了個角度,寬恕了這些鄉下人,從而為自己換取了鄉下人的感恩之心,在他困難之時,發揮極大的作用。
訓練支招:
(1)引導孩子常懷善良之心,容納別人的非原則性的過錯。
(2)教育孩子在一個團體中要相互幫助、相互寬容,使團體和諧友愛。
(3)培養孩子熱愛集體,善於與團隊成員融洽相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