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故事讓我若有所思。彎腰,這是人生的藝術,掌握了運用了會給人很大的幫助。
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李詠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談到自己婚姻幸福的秘訣。他說:“夫妻之間難免會因為爭吵失和,我每次吵架後總是首先向妻子認錯。”記者問道:“如此一來,您不覺得很沒麵子嗎?”李詠笑嗬嗬地說:“成熟的稻穀才會彎腰。”
其實,彎腰與麵子是沒有必然聯係的。在我們的生活中,鄰居、朋友之間的矛盾,家庭成員之間,哪怕夫妻之間,因一些雞毛蒜皮之事互不相讓而反目成仇的事多著呢。這些人不願意彎腰,表麵看來是因為怕丟麵子,實際是不成熟的體現。因為彎腰並非乞憐,並非示弱,而是一種體諒、大度、寬厚、仁慈。你主動向對方彎腰,贏得的是一份敬重,你寬容了別人,別人同樣會寬容你。彎腰是對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另類詮釋。
其實,有關彎腰之事不僅僅限於減肥,限於家庭,它存在於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麵。
一大學生畢業後到一家公司應聘,他闖關斬將,終於到了麵試這一關。一起來麵試的幾個人實力都很強,他心裏有些緊張,雖然答完了麵試題目,可結果如何還是讓他放心不下。麵試答題結束,主管讓他們都出去等消息。他心裏很不踏實,最後一個走出辦公室。當他發現走廊的地麵上有一枚圖釘時,便毫不猶豫地彎腰撿起來,扔到了垃圾桶裏。正當他準備離開時,有人通知他,主管請他進去。到辦公室後,主管告訴他:“你被公司錄取了!”他感到突然,也感到納悶,主管讓他看了樓道的監控錄像。原來前來求職的人的一舉一動都被盡收眼底。主管告訴他,正是因為他彎腰撿起了那一枚圖釘才錄取他的。公司設的這個特殊的考題是想要招聘一個心中有他人,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家的人!
這是一個著名的求職故事。這個故事,曾打動過多少求職者的心。可是,生活中又有多少人願意彎腰撿一枚“圖釘”?
今天不彎腰做事,明天就要為做更小的事而彎腰。耶穌帶著他的門徒彼得遠行,途中發規一塊破爛的馬蹄鐵,耶穌就讓彼得把它撿起來。不料彼得懶得彎腰,他假裝沒聽見。耶穌沒說什麼就自己彎腰撿起馬蹄鐵,用它從鐵匠那兒換來三文錢,用這錢買了十八顆櫻桃。出了城,二人繼續前進,經過的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穌猜到彼得渴得夠嗆,就讓藏於袖中的櫻桃悄悄地掉出一顆,彼得一見,趕緊撿起來吃。耶穌邊走邊丟,彼得也就狼狽地彎了十八次腰。於是耶穌笑著對他說:“要是你剛才彎一次腰,就不會在後來沒完沒了地彎腰……”
這是歌德在他的敘事歌謠裏講的。
成熟的稻穀才會彎腰,這是一句多麼樸素而深刻的哲言。成熟的稻穀之所以會彎腰,是因為它經過默默的孕育已經結出成熟的果實。遺憾的是,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忽視了這個道理。難怪孟買佛學院將彎腰作為學生入學的第一課。
孟買佛學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學院之一。在它的正門旁邊開了一個小門,門高1.5米,寬40厘米。一個成年人進去,不僅要側身,而且還得彎腰,否則就是碰了壁也無法入內。
所有新來的學生,都會由他的老師帶領著來到這個小門,讓他進出一次。很顯然,所有的人都必須彎腰進出,盡管有失禮儀,但卻達到了目的。老師教育大家說:大門當然進出方便,而且可以讓人很體麵很有風度的進出,但是很多的時候,我們要進入的地方沒有很寬闊的大門,或者,有的大門不是可以隨便進入的。這個時候,隻有學會了彎腰側身、暫時放下尊貴和體麵的人才能進入,否則你隻能被擋在牆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