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中產者還沒學會高雅,就先在正版盜版中亂了陣腳。
(10)要人文還是不要人文
好歹中產者大多都受過大學教育,所以他們對人類的思想還或多或少有著遙遠而微弱的記憶,有時他們運氣好時也會遇上一兩個比較隨和的教授,閑談時人家妙語如珠的引經據典讓中產者那一點點的精神資產受到了空前打擊。
痛定思痛之後他們開始買書,結果買來的書還是被教授們笑掉大牙,這些書計有:《窮爸爸富爸爸》、《文化苦旅》、《歲月隨想》、《日子》、《中國可以說不》、《格調》、《存在與虛無》、《第一次親密接觸》、《莫紮特之魂》、《烏鴉》……
嚴打之下,中產者難免有些喪氣,他們麵對越來越廣譜化專業化的人文領域逐漸麻木不仁,最後他們靠買些時尚雜誌來消遣消遣,畢竟上麵有時還是有一兩篇專門為他們而寫的普及讀物。
當小資遇上中產
小資通常是這樣一類人:
受過高等教育,白領或者自由職業者,看張愛玲、村上春樹的小說;聽最新流行的歌,常被歌詞感動;去諸如麗江、陽朔一類的地方旅遊,樂在其中;不屑看電視,選擇買盜版的外國片回家看;迷信名牌,遇到商場打折時狂熱地購物;年齡30以下,大多未婚。
中產是這樣一類人:
經營自己的事業,隻看報紙或者財經雜誌;音樂隻在開車的時候聽;去國外旅遊,譬如澳洲;不看電視電影,每天要在外應酬;阿曼尼的衣服,穿著看起來很隨便;有整套高爾夫球具,放在家裏看的時間比較多。年紀大多30以上,通常已婚。
小資愛上網,喜歡在某個熟悉的網站裏泡著,無聊時用QQ聊幾句;中產很少上網,出差在外頗感寂寞,打開手提上遊戲網站下棋。就這樣,一個小資與一個中產機緣巧合地在某一個晚上某一個聊天室碰到。小資通常心高氣傲,在電腦屏幕前更是;這引起中產的一點好奇,兩人開始聊。彼時,小資在聽背景音樂,旋律極其好聽,小資受到感動,順手將歌詞打到屏幕上:
“請不要說愛上我因為寂寞”
電腦那頭的中產被嚇了一跳:
“什麼意思?”
“一句歌詞而已。”
隔了幾天,有意無意,兩人在聊天室再次碰到。於是落入俗套,互留電話。小資喜歡男人有好聽的聲音,恰巧中產的聲音標準到足夠做一個地方台的播音員。來來回回的電話多了,某一個清晨醒來,小資突然發現自己網戀了!意識到這個問題很讓小資有些不齒,她怎麼也會愛上一個素未謀麵的男人?網戀不算太可笑,可笑的是她,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男人。
小資於是困擾,患得患失了好幾個月,終於當春天來臨的時候,小資決定去看看電話後頭藏著的那位中產,不管怎樣,這樁事情該有個了斷。中產來見小資的那一幕場景遠遠算不上浪漫,一個北方常有的刮著風的黃昏,中產下了班,開車來到小資住宿的樓下;小資遠遠地走來,惱恨北風將她經心梳過的頭發吹亂,DOLCE
VITA的香味倒是趁機飄散了好幾裏地。
中產果然氣度不凡,手握著方向盤很輕鬆地笑看小資上了他的車,一路開車,兩人到了一金碧輝煌的大飯店。中產顯見是這裏的常客,眼看著龍蝦、螃蟹一個一個的菜上來,小資想起一個笑話,坊間流傳的京城四大傻,之一便是進門點龍蝦,笑著告訴了中產,中產也笑了,回說那又如何,今兒高興。
的確,這是個值得慶賀的日子,兩個網絡裏的人,走到了現實,至少沒有彼此失望。兩人高興地吃完飯,小資提議去看電影,被小資的小情小調激靈著,中產走進了多年不曾進出過的電影院。漆黑的影院裏,小資柔弱的一雙小手終於被握在了中產寬厚的手心裏。
中產一如既往的忙,小資第二晚走。坐在三萬英尺的高空,小資心裏很透徹。她是一個現實中的女人,追求物質的,斷不肯為誰多付出一點,就怕受傷;他是一個現實中的男人,同樣物欲的,絕不想為誰多付出一點,以為辛苦;如果,不幸處在同一個城市,也許,他們會成為這社會中又一對曖昧的情人,正如白流蘇之初於範柳原;如果,張愛玲讓香港的淪陷圓滿了兩個自私男女的的一段姻緣,那麼誰又會來顛覆一個城市成就小資與中產的那點小小的愛情?
所以,關於一個小資與一個中產的愛情就這樣無疾而終。
四.雅皮士與高級灰
“雅皮士”是美語新詞yuppie
yuppy的漢譯,也有人把“雅皮士”稱為“優皮士”。雅皮士風貌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他們的著裝、消費行為及生活方式等帶有較明顯的群體特征,但他們並無明確的組織性。
而“高級灰”是殷一平小姐以她畢業於中山大學社會學係的專業背景、供職於《時尚》雜誌社的新聞眼光提出的一個新概念,並以此為題寫了專著《高級灰:中國城市中產階層寫真》。
早在20世紀50年代,兩件式、三粒單排扣的灰色西服就是華爾街金融中心區的典型穿著,當時還有一部電影叫《穿灰色法蘭絨西服的男人》。直到今天,魅力永恒的灰色西服依然是那些沉穩的、理性的、低調的中產階層的時尚標簽。
雅皮士是舶來品,高級灰是國產貨,在中國它們實際指的是同一類人(高級灰更側重於大公司背景下的高級白級,雅皮士則還涵括更為自由自主的自由職業者,兩者關係類似白領與小資):他們穿灰色行政套裝,拎筆記本電腦,飄淡淡的香水味,臉上略帶自信而又矜持的微笑,以“一切盡在掌握”的姿態出入於寫字樓、咖啡館、候機廳、商務會所、星級酒店……
他們有著較優越的社會背景,如較高的社會地位,豐厚的薪水等等。他們不一定年輕,但他們對奢華物品、高級享受的迫求依然熱情十足。他們與現行社會體製也不會構成太大衝突。
他們衣著講究,修飾入時,處處透露出他們所擁有的良好的生活狀態。在價格不菲的西便服袖肘處鑲拚一塊橢圓形皮質補丁曾是雅皮士或有雅皮傾向的人士所喜愛的。你似乎很難從這裏找到任何美感的依據,但毫無疑問它容易讓人想起高級寫字樓。你再看看雅皮士男裝的冬裝組合,完全能夠得出這樣的結論,無限風光的雅皮士身上,集中地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時尚、品位及格調。
防水風衣:相信這款最經典的風衣,在每個年代都能成為男人衣櫥內的必然之選。
羊絨衫:羊絨衫雖然昂貴,但比起女人的鑽飾更物超所值。
休閑襯衫:星期五著裝的最佳選擇。
卡其長褲:寬闊的體圍與柔軟的質料是這條卡其長褲的特色。
便鞋:瀟灑不羈是新世紀男人的特性,而這對便鞋便可做到這一點了。
黑色頸巾:柔軟程度讓你得到最大的享受。
T恤:幾乎是所有男人的必需品。
內褲:沒有任何牌子比它做得更好。
中長大衣:其深沉的色調可以配上班服或便服,實行一物二用。
牛仔褲:幾乎每個男人都不會對它說不。
波鞋:懷舊校園學生感受。
皮靴:外出公幹給足你的麵子。
西裝套裝:含蓄低調,正是它最大的優點。
便服外套:可以和毛衣一樣柔軟,但仍不失莊重的成熟感。
旅行袋:這個真皮袋越用越舊越漂亮,就如同一位成熟穩重的男士。
手套:它的柔軟與輕薄,像你的第二層皮膚。
雅皮士著迷於法拉利跑車、勞力士手表、古馳飾品、範思哲時裝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們對這些高檔物品讓一般人不敢問津的價目所代表的質量和信譽深信不疑。況且,隨心所欲地支付信用卡和不加思索的消費本身所帶來的愉悅體驗更加難以言表。
新浪網友錦帆衝浪為我們為中國“高級灰”生活麵貌總結了以下幾個特點:
1.低調:矯揉造作的“平民意識”
“高級灰”的腰間堅決不挎BP機,因為BP機早以派為"屁屁機",透著推銷員式的寒
酸、倉促以及手忙腳亂。
記得手機剛進入中國時,那些“大款”們總喜歡找個人多的地方,故意把聲音抬高八度:“喂,我晚上有個應酬,不回家吃飯啦”而“高級灰”講究的時尚原則是即低調、適當、體麵。因此,手機一響,他會條件反射試的立即離座,找個沒人的角落,十分誇張地壓低聲音:“HI,我現在在機場.”
把聲音故意抬高的“大哥大作風”早已成為令人不齒的一大惡俗。不過,故意把聲音壓低的偽平民意識,其實格調也高不到哪裏去,也是一種作秀而已。
2.手提時代:時髦的“便攜式先生”
今天,手機的體積幾乎濃縮為BP機那麼小,可以別在腰間了。如果誰還有事兒沒事兒地用胳膊夾著個黑乎乎的手機袋,那不免會被人當做鄉鎮企業家。不過,作為一個男人,總不能兩手空空吧?於是,“高級灰”們流行拎一部“手提”,即便攜式電腦。
便攜式電腦雖然號稱“隨身輕”,但一部IBM600的重量也達2.3公斤。有事兒沒事兒拎著一部幾公斤的便攜式電腦,您累不累呀?
3.爵士樂:多愁善感的溫柔鄉
在2000年的春天,廣州的“高級灰”階層出現了“爵士熱”。美國的林肯中心來了,英國的J-Life來了。去星海音樂廳聽爵士,幾乎與去年的“與畢加索喝咖啡”一樣,成為“高級灰”流行的一種小布爾喬亞之癢。此間的報紙娛樂版說:“"爵士樂可以是一杯香醇濃鬱的藍山咖啡,可以是一份輕鬆愉快的暢意心情,也可以是一段偷得浮生半日閑的優遊自在,抑或是一個纏綿悱惻、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
“高級灰”應該屬於概念更為寬泛的雅皮士,他們不需要憤怒什麼,不需要叛逆什麼,因此在他們看來,搖滾簡直是粗俗的、野蠻的、愚蠢的,他們可不喜歡像嬉皮士那樣“在雪地上撒點野”。他們喜歡在一個雨後的黃昏,放上一張多愁善感的?BALLADS,斟上一杯淺淺的蘇格蘭威士忌,沉迷於淺醉微熏的曖昧與惆悵之中,獲得一點安慰、一點溫情。
盡管你也許聽不出什麼名堂來,甚至一聽爵士就打哈欠,但為了在沙龍上不露怯,你一定要記住幾個時髦的爵士術語,比如“藍調”、“即興”、“搖擺”、“波普”什麼的,而且最好還能說上幾個爵士大師的名字,比如大衛-森勃、漢期□道夫、溫頓-馬薩利斯......哪怕你把溫頓-馬薩利斯說成“溫頓-馬利薩斯”。
4.野外生存:矯情的“幸福過剩症”
在寫字樓呆久了,據說會得一種白領職業病“亞健康”,比如“空調綜合症”、“電子輻射症”、“網絡成癮症”……於是,當“青春無悔”的“老三屆”流行到當年插隊的北大荒“返璞歸真”的時候,“亞健康”的“高級灰”則流行以“野外生存”的名義“回歸自然”。
就說一個周末,僅僅是隨旅行團去不足10公裏的郊外參加一次“鄉村野趣一日遊”",他也會武裝到牙齒:戴上太陽鏡、穿上登山鞋、塗上隔離紫外線的防曬霜,然後再背上一個裝有水壺、雨衣、地圖、指南針、手電筒、瑞士軍刀、感冒靈、創口貼、止痛片、消炎藥的旅行背囊,興高采烈地“回歸自然”。
最近看到這麼一個故事,大意是:一位城裏人到山裏“野外生存”,深為山清水秀的田園風光所激動:啊,生活在這裏該有多好啊!他嬌滴滴地問老農:“你真的一生都住在這可愛的山村,終日流連於山崗疊嶂之中,穿梭來往於花草樹木之間嗎?”老農回答說:“俺可沒空,不過,俺家那條狗倒是天天這樣。”
5.無不良嗜好:但口袋裏常備口香糖
或者出於健康的需要,或者出於環保的考慮,“高級灰”的文明標誌是“無不良嗜好”,這包括抽煙和喝酒。
“高級灰”男人的口袋裏可能沒有香煙,但一定會常備一包綠箭口香糖或利口樂香草橡皮珠。吃完飯後,當傳統男人開始演繹“飯後一支煙”的惡習時,那位“高級灰”則會乖巧地從口袋裏摸出一包口香糖,清潔口腔、滋潤喉嚨。如果是給在座的各位小姐每人派上一片,那就更是風情萬種了。在前不久的一次飯局上,一位“高級灰”正得意洋洋地嚼一粒利口樂香草橡皮珠,不料另一位“高級灰”卻摸出一盒火柴盒大小的薄荷香口紙,每一張薄如蟬翼,據他說是上個星期去香港出差時買的。這就頓使那位嚼橡皮珠的“高級灰”灰頭灰臉,趕快把那橡皮珠咽進肚裏,不敢再嚼了。
最近的報紙上有一條廣告說:“喝劍南豪酒,做新好男人!”這就是湊熱鬧了。以“高級灰”為代表的“新好男人”怎麼會喝白酒呢?況且還是46度的烈性酒。
“高級灰”要喝隻會喝紅酒,而且還是“隻要一點點......”如果你硬勸他喝,他最時髦的推辭理由則是:“對不起,一會兒還要開車......”接下來的話題便是法拉利360的八汽缸引擎和奔馳E的側窗安全氣囊了。
6.小藥片:一種嗬護,一種安慰
廣告上說:其實,男人更需要關懷。所以,中國男人一向喜歡吃藥,就連“高級灰”也未能免俗。
如果說“大款”流行吃壯陽藥(從中華鱉精到美國偉哥),那麼,“高級灰”則是流行吃“非處方綠色保健品”,包括善存片、施而鈣、曼秀雷敦、西洋參含片、澳州深海魚油丸、小麥胚芽油丸......他們吃這些小藥片不是為了補腎,而是為了補充維生素ABCDE以及礦物質鈣鐵碘鋅硒......當然,或許還可以滋潤肌膚,排毒養顏。
有事兒沒事兒,嘴裏含一片甜甜的、酸酸的小藥片,是“高級灰”的時髦姿態。
情迷小藥片,充分表達了“高級灰”的生活態度“關愛自己”。
7.打波音的:我剛從紐約回來
據說,衡量一個男人是不是“高級灰”,要看他是不是“空中飛人”,或者是出差,或者是境外培訓,或者是度假,總之,經常要在國際航線上飛來飛去,以至於把坐飛機叫做“打波音的”。
所以,“高級灰”最流行的口頭禪是:“我剛從紐約回來”、“我在巴黎的時候”、“下個星期可能還得去一趟芝加哥”……他提到紐約、巴黎、芝加哥時的口氣,熟悉得就像北京、廣州一樣。
於是,別人剛說到北京的“星巴克”咖啡店,他就急忙說:“我去年就去過,但總覺得還是不如美國的星巴克地道些。”別人剛說到“傑尼亞”西服,他又急忙說:“在‘扭腰’(他的美式英語‘紐約’),‘沾你牙’(他的美式英語‘傑尼亞’)是大路貨,連打工仔都穿‘沾你牙’。”
8.挑剔:比小姐還難伺候
記得在電視連續劇?編輯部的故事?裏,李冬寶請戈玲吃西餐,他們等了老半天,還不見上菜。冬寶急了,問侍應:“我們的菜呢?怎麼還不上啊?”侍應回答:“已經給您上過啦,您剛才點的是四首愛情歌曲。”
的確,對於尚未經過“土改”的男人來說,吃西餐可是對品位與格調的一場嚴峻的考驗。麵對英文菜單,點菜點成愛情歌曲也並非笑話。即使是中文菜單,麵對那些稀奇古怪的“沙爹”、“吐司”、“芝士”、“色拉”、“咖哩”、“布甸”、“忌廉”、“蛋撻”、“士多啤梨”,恐怕也是手足無措,半天點不出一個菜來。
而“高級灰”整天“與梵高共品葡萄酒”、“與雷諾阿共進下午茶”,他們對吃西餐的4個M、喝葡萄酒的5個W等繁文縟節早已熟爛於心。點菜的時候,他總會略帶微笑地用為外國電影配音的語調征求小姐的意見,比如:“你喜歡布列塔尼海膽嗎?”“你不反對魚子醬吧?鱘魚子醬。”“我記得你很喜歡鬆露”……點咖啡的時候,他當然還會側著頭無微不至地關照一句:“要不要加一點榛果粉?”
甚至,他對西餐已經熟悉到了挑剔的地步,廣州一家西餐廳的廣告詞就是“滿足您挑剔的味覺”。
比如吃挪威三文魚,他可能會突然皺起眉頭,問女友:“你不覺得檸檬放的有點多?”
比如喝咖啡,他又覺得炭燒太苦,藍山太酸,卡布基諾湊合著還能喝。而當侍應端上卡布基諾的時候,他先淺啜一口,然後又會十分老到地說:“唔,煮得太過嘍......”
比如喝葡萄酒,當侍應斟酒的時候,他一定會不時地提醒侍應:“瓶口不要碰住杯口”、“酒在杯中不要超過三分之一”,然後,他輕輕捏住鬱金香型高腳杯圓柱的四分之三處,優雅地說:“我總是不太習慣布根地,還是波爾多的要好一些.....”
9.沒有零錢:付款方式的講究
假如這頓飯一共花了265元,那麼在買單的時候,他首先會漫不經心地從裝有幾個銀行的信用卡的皮夾裏取出其中一張,盡管每一張的餘額也許不超過500元。
“高級灰”男人使用信用卡,倒不是像“大款”那樣為了擺闊,而是為了顯示一種時尚:在“非物質經濟”時代,他討厭與繁瑣而肮髒的金錢接觸。
當收銀小姐說本店沒有信用卡業務時,那他也不會繁瑣地從皮夾裏湊那265元,而是從容地給他三張百元麵額的人民幣。盡管他知道皮夾裏正好有七八十塊零錢。
一般來說,“高級灰”男人的皮夾是不應該有零錢的。
不過,如果是在特殊情況下,趕上要去“大便8角、小便5角"的WC,那可就難為他了。
盡管不乏嘲諷,但中國的雅皮士(高級灰)還是被社會大多數人認同的成功人士。他們的成功幾乎都是告智力含量和創新成分取得的。他們最先與世界潮流接軌,時時新潮,有浪漫生動的人生理想與生活情趣。另外,他們還有錢。
天津著名的陽光大酒店有個著名的陽光俱樂部,人們習慣稱“雅皮士俱樂部”。凡申請加入俱樂部的人,除每年交3萬人民幣會費外,還必須具備高學曆或淵博的學識。審核條件
極為苛刻。盡管如此,雅皮士們還是趨之若鶩。俱樂部不僅提供商業和投資谘詢、經濟研討、著作出版,還負責營造和倡導“雅皮士文化”。美國《華爾街日報》稱:較中國一般知識分子,他們更有錢。知識和金錢的結合讓他們演變成社會的精英階層。難怪該俱樂部的一負責人毫不諱言:“我們追求的是曲高和寡。”
改革開放的步步深入,類似“陽光俱樂部”的會所在全國已不下20家。
素有國際大都市美譽的上海,總是先行一步,各種名目的俱樂部把雅皮士文化炒得紅紅
火火。受西洋文化的影響,上海的雅文化更具“海味”、“洋氣”。與傳統的“舊雅”相比,上海的“新雅”亦不再是有閑階層的附庸風雅。他們一脫“舊雅”吃飽沒事幹,成天泡在音樂和葡萄酒裏大談女人與愛情的庸俗生活態度,而是以積極的、樂觀的精神風貌,“全身心的微笑”,去迎接每一個新事物。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記者在跟蹤報道了40多位“雅皮士”後感歎:“……在中國,有誰設計了一座立交橋或一幢大廈,並自己修建好;有誰可以不要翻譯或秘書,直接與外國大財團談判,並取得信任;有誰能把自己的專利或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在短時間投向市場,並取得可觀的效益……唯有‘雅皮士’!”
在上海流傳著一段“雅皮士”與“大款”擺富鬥闊的故事。希爾頓飯店豪華歌廳,一沾著“祖上榮耀”搞家電批發的闊少在兩瓶馬爹利下肚之後,醉醺醺地宣布:“今晚所有人的費用我開銷。”眾人大悅,闊少更是趾高氣揚目空一切。
一文靜白皙如書生模樣的青年並未理會,他算好了自己的費用,服務生不收,並重申了闊少的慷慨。書生徑直走向闊少,把錢遞給他。闊少大不快,像見外星人一樣吃驚:“你別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書生回答:“我不接受你這種居高臨下的饋贈。”
闊少輕蔑一笑:“老子有錢!錢就是大哥大!”
書生說:“有錢是好事,有錢也不能貶低別人,抬高自己,別人和你一樣都是人!”
闊少大笑:“別酸了!老九,我扳個小指頭夠你吃一輩子!今晚我請定了!”
書生眼睛裏流露出一絲慍怒:“你有多少錢?”闊少笑得更瘋,他喜歡與人比闊。前不久,他和一個台灣商人鬥富擲XO酒。他紅著眼一口氣擲了37瓶,硬是把台灣商人給擲傻了。“聽清楚!我有一個商行和三輛私車!”
書生直逼闊少:“價值多少?”
“不多!三四百萬吧!哈哈……”
“那好,我出 500萬買下!”在對方的驚愕中,他叫過秘書:“明天去辦交割,除了他這個人不要之外,全部都買下來!”
事後,不知天高地厚的闊少才知道這位來自北京的書生是我國最傑出的計算機專家之一,國際專利擁有者,掌管著一個集團公司的大總裁,他的名字常在報刊電視露麵。
他倆畢竟屬於兩種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塑造不同的人生追求。時下那些35萬一桌酒
席,42萬一條金魚,你在豪華轎車上向大街拋散鈔票,他把成捆的人民幣點火焚燒……暴發戶的醜態表演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一幅幅市井文化背景下有中國特色的“嬉皮士”蒼白形
象。雅皮士卻以中國人特有的“堅忍、勤勞、向上”的精神,在事業和道德上自我完善——
這既迎合了改革,也得到大多數中國人的認可。
漸漸地,他們造就了一種中國的“雅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