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剛玩完的時候,京城貓兒胡同有條小弄堂,裏麵住著幾十個被趕出宮的前明老太監。
這些老太監大多是幼年淨身入宮,在暗無天日的宮廷裏苦苦煎熬了大半輩子,本來想老了能有個養老之地,不料眨眼間明帝退位,改朝換代,他們也被趕了出來。太監們在宮裏時,大多手腳不太幹淨,隔三差五便偷個扳指呀,鼻煙壺呀之類的小玩意,藏到嘴裏和見不得人的地方帶出宮,以備日後有個養身救命的本錢。這群老太監也不例外,平日裏拿著以前偷出宮的東西換點散碎銀子,也能勉強度日。
五順子是這群老太監裏最可憐的一個。他七歲淨身入宮,專門給主子捧痰盂,一捧就是幾十年,平日裏五順子老實,看到別的太監偷東西,他也眼饞,可自己卻不敢下手。如今被趕出來,別的太監有吃有喝,他身無分文,隻得靠幾個要好的老太監接濟一點,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
這一天,餓的頭昏眼花的五順子實在是沒辦法,隻好脫下身上僅有的貼身棉襖,赤著上身到當鋪換了幾個錢,然後買了幾個炊餅,蹲在牆角狼吞虎咽。這時,旁邊突然有人“咦”了一聲:“這不是五公公嗎?怎麼今日落魄到了如此的田地?”
五順子抬頭一看,發現說話的是位衣著華貴的富商。五順子認出此人叫齊三寶,是個古玩商人,平日其他太監就是把偷出來得東西賣給他。由於五順子手裏沒值錢的玩意,齊三寶平時連正眼都不瞧他。不料今日齊三寶卻格外的熱情,他見五順子餓的發昏,就帶他來到一家酒樓,要了一桌子酒菜,對五順子說:“五公公別客氣,今日在下做東。”
五順子受寵若驚,不住給齊三寶作揖道謝。由於好久沒沾葷腥了,不大工夫,一桌子酒菜便被他一掃而空,酒足飯飽,五順子又向齊三寶道謝,齊三寶哈哈笑說:“區區一席酒菜,不足掛齒。”齊三寶雖然滿不在乎的樣子,可五順子知道天下商人最吝嗇,這齊三寶不會無緣無故請自己吃飯。於是他拱手說道:“我雖然是個無用的廢物,可也知道吃人家嘴短,如果齊老爺有什麼吩咐,老朽一定赴湯蹈火。”
齊三寶略一沉吟,不禁打著哈哈說:“其實也不是大事,剛才五公公在大街上赤著身子啃炊餅,我偶然瞧到五公公的脊背上好象有字,我這人有好奇的毛病,因此嘛,哈哈……”
原來如此!五順子鬆了口氣,轉過身子讓齊三寶瞧清楚。齊三寶上前仔細一瞧,隻見五順子的背上用刀子刻著六個字:朕赦淑妃無罪。看口氣和字跡,很像吊死在煤山的崇禎帝所書。“這字難道真是當年崇禎帝的手跡?”齊三寶十分吃驚。五順子點點頭,向齊三寶透露了一樁當年的明宮秘史。
當年,崇禎剛即位,年少氣盛,與太後不和,太後懷疑是崇禎的寵妃淑妃在背後挑唆,心裏暗暗懷恨。一次,太後趁崇禎不在,讓幾個太監把淑妃騙來,然後捏造了一個罪名,逼迫淑妃投井自盡。崇禎得到消息後,大吃一驚,急忙的下旨赦淑妃無罪。無奈他手邊沒有筆墨,情急之下他就用隨身的匕首把聖旨刻在了一個小太監的背上,讓小太監背著“聖旨”去救淑妃。不料小太監由於刀口鑽心的疼痛,在半路上幾次昏倒,耽擱了時辰,致使趕到時淑妃早已經香消玉隕……齊三寶吃驚的望著五順子:“難道你就是那個小太監?”五順子歎了口氣說:“不錯,當年如果不是我昏倒在半路上,淑妃娘娘也不會死於非命了。”齊三寶嘖嘖稱奇。
之後,齊三寶經常隔三差五的請五順子上酒樓吃飯,還不時接濟他些散碎銀子。五順子不是傻子,心裏明白齊三寶對自己這麼好,全都是因為自己背上那道聖旨,可那道聖旨是自己的命呀!於是他打開天窗說亮話,除非他死了,不然身上的聖旨誰都別想打歪主意。齊三寶碰了一鼻子灰,見五順子識破了自己的心思,隻得悻悻的打了退堂鼓。而五順子沒了齊三寶的接濟,生活又沒了著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