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三殺(1 / 2)

明太祖朱元璋是苦孩子出身,幼年放過牛,討過飯,做過和尚,深知民間疾苦。因此他坐上皇帝位後,對貪官汙吏深惡痛絕,頒旨大小官吏但凡貪汙六十兩銀子以上者,一律殺無赦。

九月的一天,馬皇後正和幾個妃子在後宮賞菊花,就見朱元璋怒氣衝衝的下朝回來,臉色鐵青,一屁股蹲在龍椅上喘粗氣。一個太監端上熱茶,朱元璋隻喝了一小口,就呼得站起來,一把將茶碗摔碎在地,大罵:“匹夫,欺人太甚,別以為朕殺不了你!”說完,便氣呼呼的回了寢宮。

一時的變故嚇得端茶的太監趴在地上打哆嗦,其他妃子也都嚇呆了,隻有馬皇後知道,今天早朝,皇上肯定又遇到不順心的事了。於是她悄悄叫過跟隨朱元璋上朝的太監,問到底發生了何事,太監不敢隱瞞,就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太監說,早朝時,不知道為了什麼事,皇上跟吏部郎中肖繼祚吵了起來,而且越吵越凶。朱元璋平時殺伐決斷、威嚴如虎,臣子們有時上朝奏事,連朱元璋的臉都不敢正眼瞧,沒想到這肖繼祚今天吃了熊心豹子膽,不但跟皇上吵,而且寸步不讓,氣得朱元璋渾身哆嗦,甩手就要退朝。不料那肖繼祚大膽犯上,竟然跪倒扯住朱元璋的龍袍,不但一把鼻涕一把淚的繼續說,還無意中扯破了朱元璋的衣襟。

馬皇後奇怪,這肖繼祚雖然隻是個四品官,可平日為人穩重,生性耿直,今日為何一反常態呢?她立即問皇上和肖繼祚因為什麼事吵,太監說好像為了“石著案”,馬皇後一聽,恍然大悟。其實要說起這石著案,還要從洪武二十一年說起。

那年,禦史參劾庸州知府石著貪贓枉法,這石著還夥同當地的惡霸,在庸州欺男霸女、草菅人命、賣官鬻爵,差點激起了民變。朱元璋大怒,派欽差去庸州查辦此事,不想那石著膽大包天,竟然雇傭一幫亡命之徒半途截殺了欽差,然後席卷上貪贓的金銀財寶,帶著家人逃到了那羅州。

那羅州地處滇西南,山高皇帝遠,當地不服王化,自古由土司世襲管理,朱元璋當年曾經派兵征剿,結果打了三年也沒有打下來,最後隻得撤兵。如今那羅州的大土司叫圖裏,手下有五萬蠻子兵,圖裏彎刀鐵弓,彪悍驍勇,不亞項羽,平時他根本不把大明放在眼裏。因此明朝派人去討要潛逃的石著,圖裏竟然說,要想要回人去,明朝要用白銀五十萬兩、良馬千匹、錦緞百車來贖。這不是明擺著訛人嗎?朱元璋怒火中燒,派兵再次攻打那羅州,不想大軍剛到滇西南,由於當地瘴癘肆虐,軍士十死六七,不得不再次半途而廢。而圖裏不戰而勝,更加猖狂,不但大肆招攬明朝叛逆,還公然表示,隻要在明朝犯事的人,不論官吏百姓,如投奔那羅州,一律既往不咎。並且時常派兵犯境,騷擾戍邊將士,當時江南洪澇遍地,江北蝗蟲肆虐,贛南等地又鬧匪患,朝廷早已焦頭爛額,鞭長莫及,隻得任那圖裏胡鬧。

半年前,圖裏病死,其子圖勒奔繼承大土司。這圖勒奔為人儒雅,精通漢學,他繼位後立即與明朝修好,並且派人傳話,隻要朱元璋滿足他一個條件,他願意不收明朝一文錢,就送還大貪官石著,還從此對明朝稱臣,年年納貢,永不犯境。朱元璋才開始一聽還很高興,可當他聽完圖勒奔的條件,不禁狂怒:“小兒癡心妄想!”原來,這圖勒奔的條件竟然是希望朱元璋把安裕郡主嫁給他。

這安裕郡主是朱元璋長子朱標的女兒,是他最喜歡的孫女,這圖勒奔癡心妄想,竟然打這個算盤。滿朝文武也說,為了區區一個貪官,要拿郡主去交換,這根本不值得嘛!誰知,唯獨那肖繼祚卻唱反調,說隻要能懲治貪官汙吏,別說一個郡主,就拿一個公主去換,也是應該的。於是君臣二人在早朝上你一句,我一句,結果弄的不歡而散……馬皇後知道那肖繼祚廉潔奉公,是個敢於直諫的清官,她生怕朱元璋一氣之下錯殺了忠臣,急忙去寢宮勸說。

朱元璋氣已經消了大半,見馬皇後急匆匆而來,知道她是為肖繼祚說情,就擺手說:“別說了,朕知道那個肖繼祚是忠臣,我不會難為他的。再說,當年朕不是答應過他,要饒他三次嘛。”馬皇後一下子想了起來,當年肖繼祚還是縣令時,就因為敢於直諫得罪了權貴,當時朱元璋欣賞肖繼祚的耿直,就破格提拔他,誰知這肖繼祚卻說自己這嘴是直筒子,恐怕兩天就會惹惱了全朝的人。朱元璋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直筒子不怕,他賜肖繼祚三次不死,隻要他不是犯了弑君謀反的大罪,都可以赦免他。“君無戲言呐,”朱元璋說,這次他就饒了肖繼祚,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下旨貶肖繼祚為六品,到刑部做個管牢獄的主事官。

換了別人,敢捋朱元璋的虎須還沒死,早該大燒高香了,可這肖繼祚不知犯了哪根強牛筋,六品的主事不是不能上朝嗎?那好,他就一天一個奏本,堅持應該把郡主嫁給圖勒奔,然後換回石著,嚴懲其罪。朱元璋不勝其煩,下旨,再有肖繼祚的奏本,一律不接。這招還真管用,肖繼祚既不能上早朝,又不能遞奏本,朱元璋的耳根子終於清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