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水當然是要收錢的,按照一桶水進行計算,不過水的價格還算便宜,收上來的錢劉卓陽一文不要,那是送水人的工錢,騾子的草料錢,租騾子的錢,總之一切的花費應該可以剛好做到平衡,劉卓陽真的有些鬱悶,感覺自己就是個高慈善事業的,可問題是搞慈善的一般都很有錢,他卻越來越窮。
應對旱災的種種措施在不斷進行著,劉卓陽已經想辦法用特殊的渠道向江南區收購糧食了,不過似乎江南的很多大糧商都聽到了江陵還有河南地區今年會有旱災,因此就囤積居奇,江南糧食大豐收,大糧商們依舊不斷抬高糧價,江南收購糧食的情況不怎麼理想。
各個地方已經陸續出現開始逃荒的難民,天災並不可怕,人禍才是致命的。劉卓陽經過一係列的努力,他治下的地盤內,很多田的秧苗依舊按照正常的生產速度在慢慢成長,隻有一些實在很缺水的方出現了一部分的莊稼因為缺水而幹枯,可在別的方,卻完全是另外一副景象。
大周朝到了今天,各的土兼並非常的嚴重,不僅是普通老百姓的,連小主家的田都會被大的豪門世家所兼並,有些方甚至可以說是讓老百姓無立錐之,因此農民最大的負擔並不是官府的賦稅,而是來自於田租。
幹旱降臨,對於擁有大片土的豪強來說根本就沒有什麼影響,反而是發大財的好機會。不斷瘋漲的糧價隻是一部分,災年的田租依舊不變,田附近的水井,甚至是小溪都是豪門世家的,豪門世家會馬上派出手下的私兵去看守,想要水就必須用錢去買,沒錢偷的話,先打個半死,然後再讓對方家裏人拿錢來贖,沒錢也可以用人換,不聽話的大部分都被扔到了官府的牢房裏,另外一小部分刺頭,私兵直接打死了,然後隨便找個方給埋了。
顆粒無收又要交租子,最後也就隻有幾條路可以走,一是把家裏值錢的都賣了,連同家裏剩下的那麼一點口糧,如果還湊不齊就隻能把家裏的孩子給賣了,不過這也要看運氣,豪強們未必會買;二是去找豪門世家借錢,那可是利滾利的高利貸,就算是普通百姓也還不起,最後隻能是幾代人成了對方的奴仆;三則是一大群人聯合在一起,去跟豪強們談判,希望租子能夠減免,如果對方不答應,那就大家一起搶,往往結果就是豪強的私兵聯合官兵前來鎮壓,血流成河,參與的人都成了亂黨。最後還有一條路,那就是趁著家裏還有點值錢的東西,還有一些口糧,一家人抓住機會逃跑,直接成為了難民,跑得人多了,豪強們也抓不了。
豪強和官府不在乎餓死多少人,被打死多少人,逃了多少人,旱災一來糧食就值錢了,鎮子和縣城裏有的是沒吃的人用各種值錢的東西買糧食,還有很多賣身的,一些大的豪強趁機用極低的價格買進許多奴仆,青壯可以成為私兵,女孩子很少能夠留下來當丫鬟,大部分都是被賣到了江南,運氣好的成了別人家的丫鬟,運氣不好的就被賣到窯子去,有時候小男孩賣得也不錯,有些大豪強就好這一口。總之就是趁著災年,想盡辦法多撈錢。
這個時代給他帶來的不僅僅是震撼,在災難還沒有來臨之前,劉卓陽按照自己的方式找來了村裏的很多的勞力,從外地提前購來了糧食,種子,又組建了一個飲水灌溉的渠道,挖溝開渠!這一年人們不用忍受饑餓了!在他的帶領下,還開墾了很多的荒地種植棗子能夠存儲的食品,剛來的時候他是個落難的將軍,現在生活的很好,這樣的生活或者這輩子都不想離開了吧!!
以後這邊的人都能夠豐衣足食就好了!!這就是他的心願!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