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半個月就是夏季,天氣開始變熱,並且這段時間一直沒有下雨,很多老農都在擔心。
不過古代人的工作效率實在是太慢了,一點效率也沒有,劉卓陽現在必須抓緊時間,從穀雨到立夏這段時間隻下了六場雨,雨量少得可憐,這絕對是幹旱的征兆,因此木匠們的速度一定要快,這個時代沒有抽水機,唯一能用的也就隻有水車而已。
兩個縣三百名木匠被一同雇傭了起來,當然這三百木匠中有一大半還是木匠師傅手下的學徒,不過這並不要緊,劉卓陽還派來了一千民夫,這些民夫所要做的就是砍伐樹木,然後在學徒的指揮下將砍下來的木材鋸成製作水車所需要的尺寸,然後在劉卓陽的親自指揮下,采用流水線的方式,將木匠們分成幾個步驟,快速製作水車。
天氣熱得難受,劉卓陽幹脆把上衣給脫了,卓靈想為劉卓陽撐傘,不過被劉卓陽拒絕了。劉卓陽真的很懷念空調,懷念跑車,最熱的時候出門就開有冷氣的跑車,下了車馬上走進有空調的方,還有刨冰可以吃,而在這個時代,劉卓陽唯一能享受的就是有美女幫他用扇子扇風,窖裏有少少的冰可以用來製作刨冰,至於進冰窖去避暑,劉卓陽還沒那麼瘋狂,那根本就不是去享受。
看著劉卓陽****著上身組織著眾人一起幹活,木匠和民夫們都很感動,在劉卓陽手下幹活,本來是要白幹活的民夫都有工錢拿,更別說木匠們了。而且所有人每頓都有白米飯吃,邊上還有準備好的避暑草藥茶,實在受不了還可以休息,當然偷懶的人是要受到懲罰的,很多人都覺得在劉卓陽的治下真的是挺不錯的,日子過得比以前好。
一架架水車被立在了湖邊,當砍伐的樹木到了一定的數量之後,一千民夫馬上抽調了七百人,這些人和部分的木匠一起開始製作水槽,利用水槽將水車轉動而帶上來的水從高向下向遠處延伸,水槽的盡頭是挖出來的一個巨大水池,蓄水池的邊緣都做好了一定的防護,以免小孩掉進去,接下去就是簡單的挖掘溝渠,將水送到附近的水田中,盡量延伸水的分布範圍。
如此眾多的人造水渠分布最多也隻能解決比較靠近湖泊的水田缺水問題,至於很多靠小溪的來澆灌的田就必須另外想辦法,大的幹旱很容易讓很多小溪直接斷流,建水車隻是白費力氣,現在必須抓緊時間等到真正幹旱降臨前做好充足的準備。
劉卓陽在手下控製的區域大範圍的租借各家手中的騾子,然後又想辦法讓商隊從別的方進幾批騾子過來,三百多頭騾子被分成了三隊,各自分布在離湖泊較遠,本身就缺少水源的方,還有一百頭預定的正在路上,幾支商隊要過些時候才能到。
用騾車運水真的是一個笨辦法,不過還有比這更笨的辦法,那就是挖井,尋找水脈可是礦工們的吃飯本領之一,如果不了解水脈,在挖井的過程中不小心挖到了下水,那就是九死一生的殘局,因此礦工們往往對下水的水脈十分的了解,也很容易找到挖井的點。
劉卓陽的銀錢並不是用之不完的,相反劉卓陽很缺錢,棲霞山的南部山區新發現了四個礦,可都是小礦,而且隻有銅和鐵,劉卓陽是多麼希望能夠發現幾個金銀礦,不過一切的探索都沒有結果,因此這次的挖井和送水可都不是免費的。
尋找水脈的礦工是有工錢的,不過挖井的人都是附近的百姓,劉卓陽把他們集合起來,命令他們挖掘水井,隻給大米飯吃,至於說工錢,一文沒有,因為挖井這也是為了他們好,不過百姓們似乎都很了解,主要是因為今年會有大旱的傳言已經在到處流傳,老百姓們都希望能夠多出幾口水井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