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0章 出使蜀國(2 / 2)

郪王城外的水塘如期完工,順著水渠引來的水潺潺的流到了水塘裏。緊接著,按照郪王的吩咐,郪王城周圍漁業的居民送來了活魚,放到了魚塘裏麵。這是放歸的希望。

郪王讓王小波記錄下這件事情,在魚塘的旁邊,樹立一塊石碑,銘文記錄下來,並載冊保存。

現在放歸魚塘的魚,等一段時間長大了,自然就看到了成效,然後全國的人都可以效仿。隻是飼養野獸變為家畜的想法還沒有得到實現。

其實,早在鄭靈兒說出這種想法的時候,住在郪王城外的趙四和水牛,已經在一次圍獵一頭野豬的時候,把那野豬死死的圍進了陷阱,經過一番周折,才把那野豬製服,早在那個時候,他們就有這種想法。後來在山上搭建了圈舍,將那野豬養了起來。趙四和水牛把獵獲的野豬,圈養不久就生下了一群小豬仔。

郪王聽到後,太好奇了,他要去參觀這家早就建立起來的野獸飼養場。

趙四聽說郪王要來,高興的不亦樂乎,準備了好酒好菜。郪王參觀了趙四的野獸飼養場,高興的讚許說:“如果還可以飼養其他的野獸就更好啊。”

趙四說:“想過,就怕追究責任,有些猛獸如果圈養不嚴,出來傷人,可是要殺頭的,所以不高表露出來。”

郪王說:“要是你早些告訴我們,我們可以支持,隻是後來鄭靈兒告訴我這個想法的時候,我覺得可行,不想你早在她之前就這麼做了。”

麵對郪王如此大的支持,趙四相信,自己會飼養更多的野獸,再把他們加以馴化。

冬天過去。春天很快來臨。

春天的時候,鄭靈兒傳來信件,說是養蠶種植桑樹的時節快要到了,要郪王派些人去蜀國運送桑苗。

整個冬天,郪國人都在新建通往蜀國的道路,現在可以通過馬車了。如果這次運送桑樹苗的隊列馬車通過兩國的境內,勢必是一道美麗的風景。那將會何等的壯觀。

桑苗要在春天適時的季節栽種,蜀國距離郪國路途遙遠,但是現在有了一條通道,可以用馬車運送,以免在運送的途中枯死。

桑苗種上以後,當年的春天就可以養蠶了。

自此,郪國的農業,漁業和畜牧業都上了一個文明的台階,臣民過著優雅的生活,百姓安居樂業。如果還有可能的話,還要擴張疆土。但是現在郪國的文明程度還遠遠趕不上蜀國。要像蜀國學習和交流的地方還很多。雖然現在鄭靈兒和羅偉在蜀國交流學習。但是人手遠遠不夠。

鄭秋到了蜀國,也不知在幹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