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實心可貴,踏實肯幹做幹將(1)(1 / 1)

實心的人值得別人信賴,他們會用踏踏實實的行動做出成績證明自己,他們工作用心,充滿激情,善於尋找工作中的樂趣。取得成績時他們也不會翹尾巴,而是謙虛謹慎地把自己當成一個實習生,不斷充實自己,一邊努力幹事,一邊等待機會。

既思又行,做老板的得力幹將

老板需要的是用心做事的幹將,而不是起哄架秧子的吹鼓手,因為老板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業績和利潤。業績和利潤從哪裏來?靠幹將們幹出來。

很多人都知道“心動不如行動”的道理,心裏想得天花亂墜,如果不采取行動,那麼什麼想法都一文不值。有一個笑話說:一個人夢想著自己中了大獎,巨額的財富讓他欣喜若狂,然後他開始規劃自己今後的人生,買什麼地段的房子,買什麼牌子的車,穿什麼衣服,去哪裏旅遊,是做生意還是吃利息……越想越覺得興奮和充實,自己的人生就如同一幅美麗的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令人讚不絕口。突然他從白日夢中驚醒,回過神來不禁懊惱,發現自己連彩票都還沒買呢!

職場中不乏這樣的人,總是有意無意地誇大自己的能力,希冀從別人那裏得到讚許和另眼相看。但很不幸的是,自己吹噓的能力在現實的工作表現中被無情地擊碎,讓自己顏麵掃地,也讓同事和老板對他的為人產生了質疑。

很多時候,想法固然重要,但是用實際行動將這些想法付諸實施、變成現實更重要,因為隻有帶來實際的效果,才能證明想法的合理性。老板需要的是用心做事的幹將,而不是起哄架秧子的吹鼓手,因為老板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業績和利潤。業績和利潤從哪裏來?靠幹將們幹出來。

因此,當產生好的想法的時候,不妨試著考慮一下它的可行性,或者分步去考慮,找到問題的核心點,這樣分化問題的結果就是一件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被分成了很多個看起來很輕易就能做到的小事。

上世界60年代,美國的一位牧師有一個夢想,那就是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在向一位朋友描述了自己的夢想後,遭到了朋友的無情恥笑和打擊,家人也極力反對。但是牧師意誌很堅定,而且很樂觀,他決定馬上開始實施自己的計劃。

他先是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工作,打聽好了各種費用,然後開始計算:整座水晶教堂大概需要700萬美元,這無疑是一筆巨大的數字,以自己的收入來看,那無異於癡人說夢,自己也沒有富翁朋友,看來隻好通過籌集捐款來實現。於是,他決定用水晶教堂自身的魅力來吸引人們的捐款。

他在心裏盤算著得到捐款的各種途徑:尋找1筆700萬美元的捐款;尋找2筆350萬美元的捐款;尋找7筆100萬美元的捐款;尋找14筆50萬美元的捐款;尋找28筆25萬美元的捐款;尋找70筆10萬美元的捐款;尋找100筆7萬美元的捐款;尋找140筆5萬美元的捐款;尋找280筆2.5萬美元的捐款;尋找700筆1萬美元的捐差;賣掉1萬扇窗,每扇700美元。

牧師開始了四處遊說,雖然屢遭打擊,但他毫不氣餒,積極地為自己心中的夢想奔走著。40天後,他用水晶大教堂奇特而美妙的模型說服了一位富商,富商捐出了第一筆100萬美元。這讓牧師的信心更足了。第50天,一對經常去牧師所在的教堂禱告的農民夫婦捐出了1000美元。第70天,一位被牧師孜孜以求的精神所感動的陌生人,在生日的當天寄給牧師一張100萬美元的銀行支票。6個月後,一名捐款者對牧師說:“如果你的誠意與努力能籌到600萬美元,剩下的100萬美元由我來支付。”第二年,牧師以每扇500美元的價格請求美國人認購水晶大教堂的窗戶,付款的辦法為每月50美元,10個月分期付清。6個月內,一萬多扇窗戶全部售出。1980年9月,總造價為2000萬美元的水晶大教堂竣工了,成為世界建築史上最偉大的奇跡,而這一切是靠身無分文的牧師一點一點籌集資金建成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