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不忘野心,爭做將軍不做兵(5)(1 / 1)

對員工來說,用心工作,求變創新,就是在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增加自己的附加值,讓自己變得不可替代。對企業來說,企業作為一個經營運作體,靠獲得利潤來維持發展,因此,企業要用常新的眼光關注這個世界的動態,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謀求拓展。有了創新的員工,企業也就必然有了創新的動力。

一分辛苦一分才:為“野心”插上勤奮的翅膀

勤奮的原動力來自進取心。進取心為勤奮提供了前提,創造了條件,強烈的進取心可以推動人們更加勤奮,促使人們去學習更多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

如果說做好一項工作需要知識、技能、方法、運氣,等等,那還有一項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勤奮。對任何工作而言,勤奮都是做好工作的基礎,職場中有所作為的人都少不了擁有勤奮的品質。每個人的工作時間和精力都差不多,誰能在有限的條件下做出成績來,無疑是那些勤奮上進的人。

美國遊泳名將菲爾普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參加的8項比賽中全部奪冠,並6次打破世界紀錄,創造了前無古人的輝煌成就。然而,這個渾身沒有一絲贅肉、生就一塊遊泳璞玉的“飛魚”,也是在常人難以想像的刻苦中練就的:他每天都會在早晨5時30分左右起床去訓練,無論寒暑。“新年、聖誕等等節日,365天,我都泡在遊泳池中。”“索普(曆史上最偉大的遊泳運動員)有一雙大腳,但是我有的隻是勤奮。”

由此看來,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自己”用汗水和信念造就的!要實現自己的“野心”,也必須有勤奮來相助。

所謂“一分辛苦一分才”,比別人多付出一點,就有可能多收獲一點。英國劍橋大學對從本校畢業的曾獲諾貝爾獎的專家進行過調研,結果顯示: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並非天才,隻是在少年時代學習勤奮努力,順利考上了劍橋;大學時代大多也是埋頭學業,成績優異;工作後,有的潛心科研,有的將科研與商業結合,但基本仍是兢兢業業,鑽研不止,最終事業上走向輝煌,名利雙收。

勤奮,並不僅僅指多幹活,還要能堅持下去。文學家是通過一篇篇文稿的寫作寫出來的,書法家是靠一字一墨練出來的,藝術家是通過刻苦的訓練和演出打造出來的,醫術高超的醫生是靠一台台手術鍛造出來的,手藝精湛的工匠是靠一斧一鑿磨練出來的……任何成就的取得,都離不開千百次的重複、無數次的失敗和不斷的提升。在這個邁向成功、實現“野心”的過程中,可能會有貴人的幫助,可能會有運氣的眷顧,可能會有意外的驚喜,但這些都隻是錦上添花,真正織就美麗錦緞的還需要夜以繼日一針一線地用心去縫製。

愛迪生是大發明家,他每一項發明的成功,都要經曆無數次的失敗,在經過一係列的試驗之後,才能取得成功。這其實就是他成為發明家的最大秘密。很多人也夢想成就一番事業,卻以為突然靈光一現、運氣超好就能抓住那把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於是,他們在失敗麵前最容易失去韌勁和堅持,也就最容易放棄。

對職場中人來說,升職加薪是最實際的理想和目標,但是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則有著不同的選擇。有的人選擇了走上層路線,投老板所好,迅速和老板拉近關係,但是因為能力不足,在被委以重任後很快就漏了餡兒;有的人平時懶懶散散,卻很懂得抓住時機表現自己,但因為沒有過硬的實力做基礎,也很難適應更高的職位;有的人選擇了踏實苦幹,凡事都搶著幹,比別人用更多的時間,比大家都刻苦,可是,因為沒有掌握適當的方法,總是難以取得實效。隻有一種人最吃香,那就是勤奮的人,一方麵他們確實比別人更用心,幹得更多,也就比別人付出得多,這種付出因為有著明確的目標和方向,所以見效很快;另一方麵,勤奮的付出也給周圍人留下了好印象,也間接為自己營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圍,更重要的是,養成習慣後用這種積極心態工作既愉悅也更有收獲,兩者兼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