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古文大字典《爾雅》(1 / 1)

大家好!感謝大家關注讀書的帥貓,我是帥貓。時光荏苒,身邊的孩子不知不覺就長大了。有時候我甚至在想。如果不抓緊時間教,他快比我強了。於是,趁我現在懂的還比他多,我製作了這套《再不教,孩子就要比我強了》係列。我決定先從國學講起。如果你也是中學生,可以一起來聽一聽。希望也能對你有所幫助。

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時的天空比現在更藍,水更清澈。假如你穿越過去,走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上,耳邊肯定全是聽不懂的古文。這時候,你要是手裏有本《爾雅》,那可就如同拿了一張“古代語言通行證”,瞬間就能和古人愉快地交流了。這一點從《爾雅》的名字就能看出來。 “爾”啊,就是接近、靠近的意思;“雅”,則是那個時代官方規定的規範語言,說白了,就是古代的普通話,叫做“雅言”。所以,“爾雅”合起來,就是讓語言接近官方規範,變得文雅、正式。這麼看起來,《爾雅》可以看做是一本“超級詞典”,把古文的意思都給解釋清楚。

這本書可不僅僅是教你理解古人講話那麼簡單。它還是中國訓詁學的老祖宗,什麼是訓詁學呢?簡單來說,就是研究古代語言文字的學問。《爾雅》在訓詁學、音韻學、詞源學、方言學、古文字學這些領域,都有記載,影響深遠。它就像是一把鑰匙,能幫你打開上古文獻的大門,讓那些晦澀難懂的古文變得清晰易懂。

說到《爾雅》的作者,眾說紛紜,有說是孔子門人的,有說是周公的,還有說是秦漢時期的人集體智慧的結晶。到底誰對誰錯,咱們現在也說不清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這本書絕對是經過了多少代人的智慧積累和增補,才最終在西漢時期定型,成為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班固在《漢書•藝文誌》裏提到過,《爾雅》原本有3卷20篇。可到了唐朝以後,它就被尊為了儒家經典,列入了“經部”。你們現在看到的《爾雅》,是19篇,比班固說的少了一篇。有人說是因為分篇的方法不一樣,還有清朝的學者宋翔鳳,他認為是原來有一篇“序”給弄丟了。不過這些都是學術上的小爭議,但絲毫不影響《爾雅》在國學界的地位。

由上我們可以看出,《爾雅》的編寫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兒。它是曆代學者們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耐心之後,才最終完成。而這本書呢,也確實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成為了後代考證古代詞語的重要著作,為咱們研究古文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所以啊,別看《爾雅》聽起來挺高大上的,其實它跟咱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學好了《爾雅》,你就能更好地讀懂那些古代的經典,了解咱們祖先的智慧和文化。下次再有誰說古文難懂,你就可以自豪地告訴他:“我有《爾雅》,我怕誰!”

好了,今天咱們就先說到這裏,如果你對國學有其他的收獲和感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也可以點擊訂閱按鈕,關注之後話題的更新,謝謝大家,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