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謝大家關注讀書的帥貓,我是帥貓。時光荏苒,身邊的孩子不知不覺就長大了。有時候我甚至在想。如果不抓緊時間教,他快比我強了。於是,趁我現在懂的還比他多,我製作了這套《再不教,孩子就要比我強了》係列。我決定先從國學講起。如果你也是中學生,可以一起來聽一聽。希望也能對你有所幫助。
老師總是告誡大家多讀書。可是,你知道嗎?在遙遠的古代,書可不是泛指的書籍,而是特指一本叫做《尚書》的典籍。到了漢代,大家覺得這部典籍太重要了,是上古的寶貝,於是改稱《尚書》,意思就是“上古之書”。這部書,是咱們曆史上最古老的官方史書,裏麵收錄了從商周到西周初期的大量重要史料,簡直就是一部上古時代的“國家檔案”。
傳說《尚書》是孔老夫子親手編撰的。不過呢,曆史總是充滿了謎團,有些篇目其實是後來儒家學者們補充進去的。但這絲毫不影響《尚書》在曆史上的地位。它就像一位沉默寡言的老者,靜靜地訴說著那些遠古的故事,讓我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的風貌。
說到《尚書》的傳承,其中的曲折離奇,簡直比電視劇還精彩。相傳,先秦時期,《尚書》原本有一百篇,結果秦始皇在位期間,來了個焚書坑儒,差點兒就把這部《尚書》給燒沒了。幸好,漢初有個叫伏生的秦博士,他偷偷藏了一部分,傳了下來。後來,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他老人家又把這部書獻了出來,這就是《今文尚書》。後來,魯恭王拆孔子家的牆,又發現了一部用先秦六國字體寫的《尚書》,這就是《古文尚書》。可惜啊,這部書也沒能流傳下來。
到了東晉時期,又出了一位奇人,名叫梅賾。他聲稱自己得到了一部完整的《古文尚書》,還附帶了孔安國的注解。這事兒在當時可是引起了軒然大波。大家都覺得太巧了,就像是天上突然掉下來個金元寶,讓人難以置信。不過呢,梅賾的這部書後來還是被朝廷采納了,成為了官方認可的版本。
直到了南宋時期,有學者開始質疑梅賾的《古文尚書》是偽書。這事兒簡直就像是一部懸疑小說,劇情突然來了個大反轉。學者們經過一番考證,最終確定梅賾的《古文尚書》確實是偽書。這可真是讓人大跌眼鏡啊!
不過,曆史總是公正的。到了2008年,清華大學的一批戰國竹簡,讓咱們看到了真正的《尚書》麵貌。這些竹簡,是焚書坑儒之前的版本,非常珍貴。直到現在,學者們還在努力釋讀這些竹簡,希望能還原《尚書》的本來麵目。
《尚書》裏麵記錄的東西可豐富了。有虞、夏、商、周各代的典章製度、君臣謀略、訓誡文告、誓詞命令等等。這些都是當時官府處理國家大事的公務文書,可以說是中國曆代統治者治理國家的“政治課本”。裏麵的《禹貢》,還托名是夏禹治水的記錄呢,其實啊,它是古地理誌,跟全書其他部分不太一樣,可能是後人的著述。
《尚書》不僅是一部曆史書,更是一部政治哲學經典。從漢代開始,它就被視為帝王的教科書,貴族子弟和士大夫們也必須遵守的“大經大法”。它的影響力啊,一直延續到今天。
所以啊,咱們學習《尚書》,不僅僅是為了了解曆史,更是為了汲取古人的智慧,學習他們治國理政的經驗。
好了,今天咱們就先說到這裏,如果你對國學有其他的收獲和感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也可以點擊訂閱按鈕,關注之後話題的更新,謝謝大家,再見!